<p class="ql-block">这座地中海上最大的岛,富裕之地,历史上从来不缺外敌入侵,2700多年来,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 : 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日耳曼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最终意大利人,走马灯似的,都先后成为统治者,雁过留名,留下自己的烙印,尤其体现在建筑和饮食上。要把这些脉络理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p><p class="ql-block">今天去西西里岛游览,最值得参观欣赏的建筑遗产,我个人总结了一下,有三大类 : (1)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留下的遗产; (2)诺曼人的留下的遗产,这部分在我看来最精彩,因为它融合了伊斯兰,拜占庭和拉丁三种文化;(3)巴洛克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应该说是诺曼人对西西里的征服,恰恰如同他们征服英格兰一样,才让西西里岛以及英格兰的历史进入一个真正精彩的时代。诺曼人征服和统治西西里岛的年代(11世纪末到12世纪末,不到100年),是地中海上三种文明彼此较量的年代 : 西方的拉丁-日耳曼文明,东方的拜占庭文明,以及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而诺曼人征服了新西西里岛之后,彻底改变了这座岛屿的面貌 : 从此,宗教层面,罗马天主教占主导地位;语言层面,拉丁语言占主导地位;文化层面,西欧文化占主导地位。这种基本面貌从诺曼人统治时代至今,没有变化。要想了解西西里岛,必须先理解这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法国诺曼底,靠近圣米歇尔山的城市 Coutence 教堂和教堂里的罗杰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 西西里伯爵) 雕像,他带领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和西西里岛,他的儿子罗杰二世建立了西西里王国。</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王国是西西里岛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罗杰二世1130年建立,所以是诺曼人让西西里的历史开始变得更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Diann 我将安排团队参观拍摄这部同名电影的豪宅,属于巴莱莫一个贵族家族,将会邀请女主人(公主)接见全体团员。</p><p class="ql-block">@Diann [微笑] 正在和公主商讨她的出场费,至少1000欧元。一般的散客要么不知道这个地方,要么觉得太贵,望“府”兴叹。</p><p class="ql-block">欧洲最美的私人宫殿</p> <p class="ql-block">公主是法国人,嫁入豪门</p><p class="ql-block">机会难得。是那最终舞会的城堡吗?西西里最后的贵族。看电影特别震撼,看小说结尾,伤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是的,舞会的宫殿(不是城堡)</p><p class="ql-block">豹 是诺曼人的标志,西西里岛到处可见,当地的某一个品牌就用了它。</p><p class="ql-block">巴莱莫诺曼王宫里的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锡拉库萨 Ortigia 岛的岛名</p> <p class="ql-block">就是阿拉伯风,多种文化融合就是西西里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英国国徽上也是豹</p> <p class="ql-block">法国诺曼底的旗帜,也是豹</p> <p class="ql-block">但是古代人很少见到豹和狮,把豹画得像狮子,后人以讹传讹,就称为狮了。英格兰足球队被称为“三狮军团”。</p><p class="ql-block">@Diann @陶嘉 《豹》电影很好看,伯特·兰开斯特把一个西西里贵族的形象、气质和无可奈何的心理,都诠释得很精彩,年轻的阿兰·德龙的气场与老牌影星伯特·兰开斯特相比弱了不止一点点。</p><p class="ql-block">@赞华 同感。Claudia那时是不是也是新人,不过她那个气场,一亮相直叫三千粉黛无颜色啊,也只有兰开斯特可以慨然相对,难怪阿兰德龙悻悻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30年,诺曼征服者的后代罗杰二世建立了西西里王国,领土当然包括西西里岛,首都在岛上的巴莱莫,但是,这个王国的的领土远远不止西西里岛,也覆盖意大利半岛本土的南半部,甚至曾经也覆盖北非(今突尼斯)的一部分土地:</p> <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也在王国的版图内。所以,西西里王国由岛屿部分(即西西里岛)和大陆本土(即亚平宁半岛南半部)这两部分组成,这也是后来随着历史的进展,演变为“两西西里王国”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毕竟,江山是诺曼人打下来的,罗杰二世的祖先,首先征服了亚平宁半岛的南部,然后才跨海征服了西西里岛。</p><p class="ql-block">罗杰二世给后世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就是巴莱莫诺曼王宫里的礼拜堂,融合了罗曼艺术,拜占庭艺术和阿拉伯伊斯兰艺术,20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杰二世的孙子,威廉二世,建造了巴莱莫郊外的蒙雷阿莱(Monreale的音译,王家山的意思)修道院(含教堂和回廊),也是上述3种文化的融合体,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罗杰二世和威廉二世都很开放,他们所建造的教堂都是供奉天主教的上帝和其它圣人偶像,但是却毫不犹豫地实行“拿来主义”,吸收拜占庭和伊斯兰的艺术,补充和美化罗曼风格为主体的教堂的里里外外。</p><p class="ql-block">整个西西里岛,有三处这类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第三处在切法卢 Céfalu, 离巴莱莫不远,但是教堂里面最关键的部分(Christ pantocrator)在做维修过程,被脚手架遮住了,至少一年以后才能完工。</p><p class="ql-block">什么叫 Christ pantocrator ? 或简称 pantocrator ? </p><p class="ql-block">蒙雷阿莱教堂里的 pantocrator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莱莫诺曼王宫里礼拜堂里的pantocrator : </p> <p class="ql-block">pantocrator 源自希腊语,万能的意思。这里的基督,是万能的神,不是马槽里刚刚出生的婴儿(人),也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人,而是万能的神。 pantocrator 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和刻画基督,他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居高临下,手指伸出,祝福芸芸众生。他已复生,头顶四射的万丈光芒万丈,光线没有阴影,普照天下,他的头部两侧,刻着 阿尔法 和 欧米伽(表示永恒,永生)</p> <p class="ql-block">切法卢大教堂 </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 — 诺曼(诺曼罗曼)风格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可惜 Pantocrotor 被脚手架遮住了。不过这座城市很美,还是值得一去,好好地在海边餐厅享用一顿美餐</p> <p class="ql-block">关于迦太基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阿拉伯人为什么先后来到西西里岛并加以统治,看看地图就能明白了,我就不多说了。</p> <p class="ql-block">诺曼人征服了西西里岛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大家也都基本上都知道梗概了,诺曼人统治的时间不长。来自法国诺曼底的两兄弟罗伯特和罗杰(一世), 即 Robert of Hauteville 和 Roger of Hauteville 两兄弟,罗伯特 1049年攻占了那不勒斯公爵国,罗杰 1061和1091年之间用了30年征服了西西里岛,建立了西西里伯爵国,在岛上站稳了脚跟。罗杰一世的儿子罗杰二世1130年把西西里伯爵国升级为西西里王国,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就是巴莱默王宫里的礼拜堂以及巴莱莫附近的切法卢 Céfalu 大教堂,我已经介绍过了。</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王国的王徽</p> <p class="ql-block">罗杰二世死后,传位给儿子威廉一世,威廉一世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死后无子嗣,西西里王国的王位传位谁了呢 ? 传到神圣罗马帝国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昨天分享的主题(罗杰二世的红色披风)被神圣罗马帝国得到的原因。 威廉二世1189年去世,才35岁,可谓英年早逝,曾祖父罗杰一世1091年打下西西里的江山,他1189年去世,诺曼人统治西西里王国才4代人,前后98年,不到100年,但是威廉二世给后世留下了珍贵文化遗产,就是蒙雷阿莱修道院(教堂 + 回廊)。</p><p class="ql-block">神圣罗马帝国是如何得到西西里王国的江山的 ? 我再次提醒大家,这里的西西里王国,不仅仅只是西西里岛,还包括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南半部。</p><p class="ql-block">通过婚姻</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只看上图的右半部,诺曼人西西里那一支,罗杰二世死后,长子威廉一世继承了王位,威廉一世死后,其子威廉二世继位,威廉二世就是他👇 :</p> <p class="ql-block">@李红婉 Lisa 罗马 请问李老师,意大利语的“威廉二世”怎么说 ?</p><p class="ql-block">意大利语的Gugliemo ll 古列尔莫二世 </p><p class="ql-block">英语叫 威廉二世 , 怎么这两个名字这么不同 [捂脸] </p><p class="ql-block">[捂脸][捂脸][捂脸][捂脸]</p><p class="ql-block">@李红婉 Lisa 罗马 哈哈,是让人头晕,威廉是从英语翻成中文的,法语威廉叫 Guillaume (纪尧姆),和意大利语接近,但是和威廉 William 似乎风马牛不相及😊</p><p class="ql-block">反正欧洲人的名字都来自: </p><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大贵族</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圣人</p><p class="ql-block">还有贵族赐予奴隶的姓</p><p class="ql-block">再没了[捂脸]</p><p class="ql-block">威廉二世死后,无子嗣,王位传给了姑姑 Constance, 科斯坦察 ,罗杰二世的女儿,威廉一世同父异母的小妹(见上面的族谱图)。这个科斯坦察是西西里诺曼王朝的最后一位(女)传人,当了4年西西里王国的女王,她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六世,他们两人生下的儿子叫腓特烈(Frederic),这个人物极其重要,是了解西西里历史,欧洲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科斯坦察女王只当了4年西西里女王就死了,当然她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同样,她的丈夫亨利六世兼任西西里王国的国王三年,比老婆早死一年。总之,夫妻双双死后,儿子腓特烈从父母那里分别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的皇位和西西里王国的王位(也继承了西西里王国的所有遗产,包括外祖父罗杰二世那顶红色的披风)。他在自己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仪式上(加冕地点在罗马),穿上了这件披风。他还穿着这件披风在今日德国的美因兹 (Mainz) 大教堂加冕为罗马人的国王。</p><p class="ql-block">红胡子巴巴罗萨快登场了 </p><p class="ql-block">这位腓特烈,外祖父是罗杰二世,而爷爷是鼎鼎有名的红胡子,也叫腓特烈,欧洲人在中世纪为了尊敬长辈,孙辈外孙辈往往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的名字。他爷爷“红胡子腓特烈”叫腓特烈一世,其家族叫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曾经参加过十字军东征,还在狮心王理查参加十字军东征回程的半路上,经过他的地盘时,抓了当人质,很很地捞了一票。既然爷爷叫腓特烈一世,孙子就叫腓特烈二世。这个腓特烈二世,在西西里王国和欧洲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几笔。在西西里岛旅游,他的影子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法国也常常见到 “Barberousse"的地名路标, 就是红胡子(音译巴巴罗萨)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这个家族的徽章是这样的 :</p> <p class="ql-block">红胡子腓特烈一世。</p> <p class="ql-block">在西西里岛东海岸的锡拉库萨一家餐厅的墙上,我看到一幅画像(彩色照片?),没有任何文字,我估计十有八九就是腓特烈二世,他忧郁伤感的眼神特别引人瞩目 :</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西西里人从灵魂中感觉腓特烈二世还活着 ,是他们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这个人物的确值得特别研究和学习探讨,时间已晚,今天暂时分享到此。在结束之前,从他的母亲的名字 Constance,我联想到德国的一座同名城市,这可能是德国二战期间唯一没有被盟军轰炸而老建筑被保留完好的城市 :</p> <p class="ql-block">因为就在德国和中立国瑞士边境,紧挨着瑞士,盟军怕误炸瑞士,只好悻悻放弃轰炸😊</p><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到此,下次继续介绍腓特烈二世的生平事迹,谢谢大家 !</p> <p class="ql-block">第一(红框里): 罗杰二世的父亲罗杰一世和爷爷Tancred, Tancred 有12个儿子,包括罗杰一世和他的哥哥罗伯特。他们从诺曼底出发,远征意大利本土南半部和西西里岛。最终落户在这两个地方。在法国诺曼底的家乡(靠近圣米歇尔山附近的 Coutance 市)的大教堂,他们的雕像立在教堂的北侧,被家乡人民崇拜与纪念:</p> <p class="ql-block">罗杰二世本人的雕像也在同一侧,与父亲以及兄弟们并排</p><p class="ql-block">巴黎凡尔赛宫里的。“十字军东征馆”里,有他们的个人油画肖像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绿色的框子里),族谱图上标明威廉二世娶了英国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和阿基坦的埃莉诺的女儿 Joan </p><p class="ql-block">她陪同丈夫去蒙雷阿莱教堂的工地巡查工程进展,发现教堂东头的 Pantocrator 已经完工,基督身边用马赛克已经拼出了不少圣人的头像,但是圣人中没有一人来自英格兰,于是她向国王丈夫威廉二世提议加入一位英格兰的圣人,那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威廉二世同意,于是工匠们临时增加了 Thomas Becket : </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贝克特逃亡到法国期间,曾经在诺曼底 Coutance 的这座大教堂里当过主持</p> <p class="ql-block">教会 ( 教皇 ) Papato </p><p class="ql-block">君主制 ( 国王 ) monarchia </p><p class="ql-block">城邦自治体 citta' stati ( 商人, 银行家,律师,法官,公证员,建筑师 ,艺术家 ) = 未来的市政厅 </p><p class="ql-block">这三大势力就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欧洲🌍政治格局, 他们互相发生冲突, 但大家都会抱大腿选边站, 最终能达成让步和妥协, 这是我欣赏的欧洲人最大的智慧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李红婉 Lisa 罗马 谢谢!我只补充一句: 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条约签署后,基督新教地位最终得到承认,罗马教廷的地位一落千丈,发言权被大大削弱,不再是欧洲历史舞台上的主角。</p><p class="ql-block">是的!是的 </p><p class="ql-block">之后,拿破仑欺负教皇,到墨索里尼时,干脆轰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