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吴文化博物馆

程荣林

<p class="ql-block">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位于无锡新吴区鸿山考古遗址公园内,丰富的实物展品、人物模型和背景图,如一幅漫漫长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从上古时期的马家浜文化,良诸文化到泰伯奔吴,从阖闾伐楚威震中华到吴地百姓养蚕推广耕织……带领观众在历史的长河中与那段辉煌的时刻重逢。一段段历史,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震憾。观众仿佛穿越到遥远的古代,真切地看到吴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面貌。</p> <p class="ql-block">  史前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人文初开,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先后崛起,两国同气共俗,创造了形态相同的文明成就。两种相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影响和交融,以今天的无锡和苏州为中心,在环太湖地区形成独立的文化单元。商末,与泰伯南下带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彼此交融,推动了东南文明的发展进程。自春秋中期开始,在寿梦、诸樊、余祭等几代吴王的励精图治下,吴国逐渐强大,开始逐鹿中原。至吴王诸樊时,定都姑苏(今苏州),吴王阖闾时西破楚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雄踞东南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崛起确立了以太湖为中心的疆域范围,文明在波澜壮阔中走向昌盛。吴文化孕育于史前的文明摇篮之中,在春秋战国的战火硝烟中磨砺成长,在华夏文明史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与兄仲雍从中原来到无锡梅村,开发江南蛮夷地区,建立吴国,被称为江南人文之祖。</p> <p class="ql-block">  无锡梅村,是句吴国最早的都城,称吴城,又称泰伯城。诸樊迁都姑苏后, 这里便称故吴墟,或叫梅里平墟。</p> <p class="ql-block">  吴地故事。</p> <p class="ql-block">  子胥筑城:“春秋吴都”,又称阖闾大城,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由伍子胥选址促成建成,在它存在的41年中只换了二个吴王,阖闾和夫差,却成为历史上迷一样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  筑城</p> <p class="ql-block">  马家浜文化遗址:分别出土于无锡鸿山彭祖墩遗址,江阴祁头山遗址,宜兴骆驼墩、西溪遗址。</p> <p class="ql-block">  马桥文化遗址:考古出土于江阴花山遗址、佘城遣址。</p> <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遗址:考古出土于无锡仙蠡墩遗址,无锡门前山遗址,宜兴下湾、江阴周庄遗址。</p> <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出土于无锡邱承墩遗址,江阴高城墩遗址,宜兴堰南遗址。</p> <p class="ql-block">  地处长江三角州、太湖流域的吴越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稻作和蚕桑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逐渐成为四海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7年,吴攻鲁,打开了进军中原的大门。为打通北进军事运输线,先开通了由姑苏(苏州)经无锡、常州过长江的江南运河,在长江北岸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邗城(扬州)。开凿了由邗城经射阳湖至淮安的邗沟。勾通江淮水域,并进而与泗、沂、济水联结。同时为流域农田灌溉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伯渎河全长43公里,在清明桥一段称伯渎港。吴太伯在梅里建句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在今无锡地区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流,已有3000多年历史。后来成为从姑苏通广陵的一条吴国古水道(后又称江南运河)中的一段,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通过这条河。</p> <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青铜农具种类齐全,主要有锸、铲、锄、铧、犁、鎒、铚、鎌等。</p> <p class="ql-block">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实业家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偕同西施逃出都城,隐姓埋名泛舟于五湖(含现在的蠡湖),因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便隐居于此,教当地(今无锡)百姓筑塘养鱼,并把实践经验著成中国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使这里成为中国富庶的渔米之乡,民间尊其为“鱼父”,并有“养鱼种竹千年利”之传唱。后人为纪念范蠡,在五里湖(蠡湖)畔建造了蠡园,刻立了范蠡的《养鱼经》石碑。</p> <p class="ql-block">  范蠡西施泛舟图。.</p> <p class="ql-block">  蠡园。</p> <p class="ql-block">  养鱼经碑。</p> <p class="ql-block">  渔业经济: 吴地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美誉,为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饭稻羹鱼”是吴地最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  种桑养蚕。</p> <p class="ql-block">  吴地盛产铜、锡,西周时期青铜冶铸业飞速发展,到春秋中晚期,青铜农具和兵器的制造超越中原诸国,冠绝天下。越灭吴后,继承了吴国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并达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  吴越青铜器技术三绝。</p> <p class="ql-block">  《楚辞·国殇》—战国屈原</p><p class="ql-block"> 《周礼·考工记》</p> <p class="ql-block">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等书里对吴剑的质量,不但有“穿洞釜、绝铁镉、胥中决如粢米”的评价,还有“扬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鈲烁烁如列星之行,观其光焕焕如冰释”的描述, 更记录了干将、莫邪夫妇和欧冶子的美丽传说。这些名传千古的铸剑高手,一生到底把多少铜和锡溶入烈火,到底造了多少明如秋水、削金断玉的宝剑 ,已是一个永远的迷了。</p> <p class="ql-block">  “吴歌越剑”并不是吴越文化的唯一骄傲,吴越地区更值得称道的还有“吴越青瓷”,原始瓷是吴越先民的发明,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吴文化的遗物中,原始青瓷器和硬陶器是其重要特色。硬陶多拍印纹饰,主要有回纹、席纹、复线菱形纹、菱形填线纹、折线纹、方格纹、麻布纹等。器类主要有碗、盆、钵、豆、罐、坛、瓮等。</p> <p class="ql-block">  吴越地区是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产地和故乡,其玉器以造型之美,工艺之精而著称,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吴越玉文化。种类大可分为礼玉、装饰玉和葬玉。</p> <p class="ql-block">  吴越境内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又濒临东海,这一襟江带海的地理环境,使吴越地区的人们很早就掌握了造船与航行的本领,舟船是这里人们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他们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习于水战。列国争雄,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吴越建造的多型战船表明吴越的造船技术和航运事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  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吴地从5000至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起,就已升起了文明的曙光。到春秋末期,吴地的文明程度,巳不亚于中原地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歌是商末周初时期产生于我国太湖流域吴地的民间歌谣。到春秋时期与越国的民间歌谣相比美,称为“吴歈越吟”;到战国时期与楚国的“蔡讴”相提并论”,称为“吴歈蔡讴”。</p> <p class="ql-block">  娱乐活动:吴地的娱乐以水上之戏为主。如:游泳、龙舟竞渡、拔河及重阳登高等。</p> <p class="ql-block">舞蹈:在原始社会,吴地的舞蹈大多是图腾舞蹈,到春秋时期延续和发展了这种舞蹈。如:牛龙图腾舞、龙蛇图腾舞等。</p> <p class="ql-block">  吴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将本土文化发扬广大,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喜爱和传承吴文化。吴文化是我们无锡人的根,弄明白我从那里来,才能够锚定新坐标,扛起新使命,续写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2日·于无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