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38)刘备“借荆州”为何执意不还?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明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世人心目中,刘备是一个讲仁义、重诚信的英雄,他把名声看得重之又重。所以,有许多人疑惑不解:刘备得了益州、有了立足之地后,为什么不守信用,仍拒还荆州呢?</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里面并不是“有借有还”这样的逻辑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其一,“借荆州”,确有其事。虽然正史中对刘备从孙权手里“借”得荆州描述不一,有的含糊其词,并且着墨不多,但“借荆州”一事还是确实存在的。</p><p class="ql-block">《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意思是说,后来刘备来到京口拜会孙权,请求管理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曹操听闻孙权用土地资助刘备,当时他正在写信,震惊得笔都掉地上了。</p><p class="ql-block">其二,“借荆州”,“借”的不是整个荆州。当时的荆州有七个郡。赤壁之战后,曹操仍占居南阳郡,孙权派周瑜夺占了南郡,刘备与刘表长子刘琦占居江夏郡。后来刘备联合刘琦南征,控制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所以,刘备“借荆州”,充其量是“借”了孙权一个郡。</p><p class="ql-block">但《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裴松之注《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这里所说的“借荆州数郡”,很可能就是刘备和刘琦自己夺占的南部四郡,只不过占居前获得了孙权的默许,或占居后得到了孙权的承认而已。这里面也不排除有某种“说法”,比如:刘备答应在拥有荆州之外的其他地方后,把整个荆州交给东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老路与兵学专家、三国研究专家陈国兴老师(右),相会广饶孙子文化园。</span></p> <p class="ql-block">其三,“借荆州”,是“借”、是“给”,还是“换”,厘廓不够清楚。《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里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江表传》里说周瑜“分南岸地给刘备”。而《三国志·蜀书》中没有出现一个“借”字,仅有一个“与”字。《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p><p class="ql-block">而且,《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曰:“先主与吴军水陆同时进军,追到南郡。”弦外之音,在攻占南郡上,似乎刘备也是有功劳的。</p><p class="ql-block">有的学者推测,刘备是用半个江夏郡换的南郡。这种说法似乎在理,因为孙权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南郡,白白送给刘备的。</p><p class="ql-block">其四,“借荆州”,刘备阵营一开始就没打算还。刘备从孙权那里接手的南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堪称荆州的门户。南郡临江,控制南郡就控制荆州的长江部段,是西进的咽喉要道。刘备拥有了南郡,也就有了向西夺占益州、向北夺占中原的前进基地。刘备要“匡扶汉室”,南郡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手的。失荆州后,诸葛亮伐魏只能选择西线,最终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也印证了荆州及南郡的战略价值。所以,刘备阵营跟孙吴围绕“荆州归属”问题的博弈,基本策略就是能拖即拖,底线就是坚决不能还。</p><p class="ql-block">其五,“借荆州”,贯穿始终的是“兵以诈立,以利动”。当年孙权愿意把南郡“转”给刘备,最主要的原因是南郡处在抗曹的一线,东吴承受的压力过大,因为当时他们还要直面扬州方向曹军的威慑;而刘备驻守南郡,也就使己方在荆州方向有了一道安全屏障。刘备急于得南郡,战略利益算计则更远一些,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所在。至于孙权阵营有意偷换“荆州”概念、刘备阵营声称得凉州后再还荆州,那都是为了谋利而忽悠人的把戏,不足为凭,也不足怪。</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三国时期的荆州,既是刘孙两家矛盾的集中地,也是刘孙曹三方博弈的高地,是一个大号的“名利场”,其中的一系列“故事”,早就折射了一个定律,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国书协会员李明东,为“老路谈兵法”题字。</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