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七大召之一的席力图召和小召寺(遗址)

木鱼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简称呼市。民国和建国初期称为归绥,是由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而成,为绥远省省会。1954年,撤销改名为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的城″。</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起源于大窑文化。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遗址在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内)。</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是骑射的发详地,王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也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诏。‘</p> <p class="ql-block">游完大召寺出来,我仨人就准备去小召寺看看,小召寺离大召寺一路之遥近在咫尺,从大召寺牌坊外的大马路转弯过红绿灯右转约二百来米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那里一看是席力图召,我们有些搞不清楚了,这是呼市的小召寺吗?问了一些过路人他们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一位住在附近的老者告诉我们,原来的小召寺离这里不远,现在已成为小召小学,小召寺内部分文物都搬迁到这里来了,啊原来如此。那先游览席力图召,随后再去小召寺看有否还留有些遗迹。</p> <p class="ql-block">席力图召,坐落在呼市旧城玉泉区石头巷北端,是呼市内规模最大寺院七大召之一的寺庙,建筑面积有5000平方米。席力图是蒙古语,为“首席″或"法座″之意,汉语意“延寿寺″。寺庙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长期主持此庙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席力图召,始建于明嘉庆和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是康熙第二次征战噶尔丹时路过这里,曾在此驻跸,所以赐名为“延寿寺″。席力图召坐北朝南,寺庙建筑分布为牌坊、山门、过殿、经堂、大殿、钟楼、鼓楼、亭、仓库等,寺院设施这里基本齐全。</p> <p class="ql-block">山门为歇山顶建筑,绿黄琉璃瓦图案装饰,富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屋顶上建有相轮和飞龙,左右两边是对称的两只瑞鹿,门楣上悬挂着“灵光四漱″四个金色大字,此匾额是在道光六年,席力图召附近店铺集资敬献给席力图召的,后来遗失现在匾额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中轴线是天王殿,殿内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是佛教中守护四方的天神。其中持琴者是“东方持国天″;掌剑者称“南方增长天王″;握蛇者为“西方广目天王″;执乎者是“北方多闻天王″。</p><p class="ql-block">他们居住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其职责是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同时护佑人间的风调雨顺,他们的脚都抬起,表示能踩住四方妖孽而护国护民之意。</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在中轴线的两边,东边为钟楼,西边是鼓楼,按古制各寺庙设计“左钟右鼓″,寺庙早晨先敲钟后击鼓🥁,晚上先敲鼓后击钟,报时之用。击鼓表示为迎宾鼓,敲钟是去除108个烦恼。</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为左右两座,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亭内立置康熙御制碑,故称“御碑亭″。</p><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东西对称而置,亭内石碑通高4.3米,汉白玉石质,两碑碑文为康熙亲撰,内容相同,分别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记述了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的缘由和经过以及亲临席力图召的活动,史记上称此御碑为“康熙记功碑″。</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王殿为菩提过殿,殿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上写着“阴山古刹′四个大金字,此字出于呼和浩特大盛魁帐房先生王用桢(山西榆次人)所题写,可想而知大盛魁与席力图召的关系深厚。可惜这块匾额在文革时藏在夹道里,却被一个无知的木匠偷出去做了个二股子风箱,等发觉时已经晚了,现在的“阴山右刹″匾是后来复制挂上的。</p> <p class="ql-block">菩提过殿分为东西两堂,东堂供奉着佛祖释迦摩尼和八大药师佛。西堂供奉的三世佛,中间为佛祖释迦摩尼,左边是过去佛-燃灯古佛、右侧是未来佛-弥勒佛,三尊佛像并列放置,旁边分列八大菩萨,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手、除盖障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以智上求无量菩提,已悲下化芸芸众生悯之心。要求信徒们多做好事,孝敬父母,善待他人。</p> <p class="ql-block">长寿殿,在1973年被一家弹棉花厂占用,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弹棉弓发热,点燃了棉花而引起了火灾,将前后两座殿堂烧的片瓦未存。现在的长寿殿是2017年新建的,占地面积达586平方米,殿内供奉着长寿佛塑像。</p><p class="ql-block">长寿佛像高6米,亦简称“无量寿智如来″,身着菩萨装,具有文静的女性特征,头戴天冠,梳着高髻,上身𥘵露,呈现橘红色成土红色,身上有璎珞、颈圈等庄严的器具,双手坐禅定印,手着吉祥花卉的宝瓶。她面部安详头微低,表情静穆高洁,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长寿佛是无量佛的化身,护佑众生能延长寿命,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长寿佛塔,俗称“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本寺喇嘛为祈求活佛长寿而建。</p><p class="ql-block">佛塔高为15米,用汉白玉垒砌而成,塔身上遍布雕刻,有梵文经字、珍宝、瑞兽、吉祥图案等,内容丰富多彩。塔顶置有鎏金伞盖,日、月二轮和云纹耳饰,更是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整个佛塔即玲珑秀丽、又不失雄伟壮严的气魄,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大、最精美的一座覆钵式佛塔。</p> <p class="ql-block">美岱庙是藏语,汉语意为未来殿,殿中间供奉着弥勒佛像,也称为弥勒尊,即未来佛,藏语称为强巴。</p><p class="ql-block">弥勒佛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同佛祖释迦摩尼是同时代人,后来跟随释迦摩尼出家成为佛家弟子,成为释迦摩尼的继承者。</p><p class="ql-block">未来佛在娑婆世界将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成为千佛中的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弥勒世尊,殿内两侧供奉的全部弥勒世尊佛像。美岱庙在文化大革命被毁坏,现在的美岱庙是在2006年重新修筑。</p> <p class="ql-block">游完席力图召,我们去找小召寺遗址,遗址离席力图召不太远,现在的遗址上建成了小召小学校🏫,听管门保安介绍当年小召寺已破烂不堪,损坏严重,政府部门在六十年代把拆掉了,只保留下对面这座牌楼了。</p> <p class="ql-block">小召寺,在呼市玉泉区小召街,据《玉泉区志》记载:小召寺蒙语称″巴圪召″,汉名“崇德召″,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由阿拉坦汗之孙俄木布洪台吉创建,其建筑与席力图召相似,唯规模略小些,到了清初顺治年间已经颓废失修。</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康熙皇帝委派在小召坐床的托音二世做了掌印扎萨克达喇嘛,托音二世随康熙皇帝出征协助策划。由于这些原因使康熙西征凯旋而归,在回京时路过归化城驻跸小召,并将甲宵、弓箭和腰刀等随身物品留在小召做为纪念。从此小召在当时归化城召庙中的地位一度凌驾于大召之上,小召喇嘛也受到清皇帝许多特殊思赐。到了托音二世死后,小召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嘉庆年间,小召寺的特殊权利中心转移到席力图召了。</p> <p class="ql-block">小召寺在光绪年间和文革浩却中两次失火毁坏,只剩下这一座单跨式牌楼,小召寺被小召小学占用,残垣断壁也在1969年被拆除,小召寺内康熙皇帝的甲宵、弓箭和腰刀随身宝物也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小召牌楼,像一座大鹏展翅造型的古牌楼建筑,其顶部设计成宫殿式建筑风格,上覆绿色琉璃瓦,下面是一排排一层层翎毛状斗拱,参差错落有致。顶层高矗如大鹏头部昂昂然挺立,下层两楼如同大鹏展开的双翼,从造型上看像大鹏鸟🐦从天而降。</p><p class="ql-block">牌楼下面是四根立柱,每根立柱下面都用巨石抱住,并以铁条包箍来固定立柱平衡稳定,使得牌坊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合理,形成四柱三间三格的格局。牌楼的右边竖立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小召牌楼″四个大字,上面一排小字写着呼和浩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83年,当地政府拨款整修小召牌楼,扩建了假山、花圃草坪和石桌石凳,供市民观赏休闲。到了2015年,小召牌楼漆面剥落严重,支持木出现裂缝,失去往日的光彩。呼市玉泉区政府聘请能工巧匠对小召牌楼进行整修,使我们现在所看的牌坊焕然一新,能让小召古牌楼遗物代代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