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松雀鹰</b></p><p class="ql-block">松雀鹰又名雀鹰、松子鹰,是鹰形目鹰科鹰属小型猛禽。雄鸟头顶至后颈黑灰色,眼先白色,其余头部石板灰色;上体灰色,尾具4道暗色横斑;翼灰褐色带白斑,下体颏、喉白色带黑褐色中央纵纹;其余下体白色,胸胁部和尾下覆羽具有棕灰色横斑;虹膜黄色,钩状喙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黄色,脚亦为黄色;雌鸟类似,但体形稍大;上体和头偏褐色,下体白色;喉中央具黑褐色纵纹,胸部具褐色纵纹,腹部和胁部带横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雀鹰分布于中国华南、西南、海南和台湾等地,亚洲东部和东南亚也有分布。主要栖息于茂密的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以及开阔的林缘疏林地带,冬季常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小块丛林、竹园与河谷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草地和果园。松雀鹰常单独或成对在林缘和丛林边等较为空旷处活动和觅食,性机警。常站在林缘高大的枯树顶枝上,等待和偷袭过往小鸟,并不时发出尖利的叫声,飞行迅速,亦善于滑翔。主要以各种小鸟为食,也吃蜥蜴、蝗虫、蚱蜢、甲虫以及其他昆虫和小鼠类型,有时甚至捕杀鹌鹑和鸠鸽类等中小型鸟类。松雀鹰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上部,每窝产卵3-4枚,偶尔2枚和5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雀鹰数量稀少,不常见,已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从农林生产上看,松雀鹰对维持自然平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具观赏和科研价值,可驯为猎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日本松雀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松雀鹰和松雀鹰咋区分?</p><p class="ql-block">日本松雀鹰是一种小型猛禽。从前将它们列为松雀鹰的北方亚种,但它们不仅在形态上与松雀鹰有所不同,而且在生物学上也有很多显著区别,因此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松雀鹰的外形和羽色很像松雀鹰,但喉部中央的黑纹较为细窄,不似松雀鹰那样宽而粗;翅下覆羽为白色并有灰色的斑点,而松雀鹰翅下覆羽为棕色。此外,日本松雀鹰体型明显较小且更显威猛,尾上横斑较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松雀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少部分为留鸟外,一般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在南方为冬候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雌鸟比雄鸟体形大</p><p class="ql-block">日本松雀鹰体长23-33厘米,体重75-173克。雌鸟要比雄鸟体形大得多,雄鸟一般最大可以捕杀椋鸟,而雌鸟却可以捕捉到斑鸠。日本松雀鹰两岁之后羽毛通常会由红褐色蜕变成蓝色,而且雄鸟的眼睛会变成漂亮的红色。它们偶作沙哑的嚎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们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在林缘和疏林地带,是典型的森林猛禽。主要以山雀、莺类等小型鸟类为食,也吃昆虫和蜥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护巢性强</p><p class="ql-block">日本松雀鹰的繁殖期为5-7月,常营巢于茂密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它们尤其喜欢在针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河谷、溪流附近的高大树上营巢。巢的外缘常编以尚带有绿叶的新鲜松树枝,内垫以松针和羽毛,巢距地面的高度为10-2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们每窝产卵5-6枚,卵的颜色为浅蓝白色,有少数小的紫褐色斑点,经孵化后的卵为灰白色。日本松雀鹰在孵卵期间有强烈的护巢行为,当发现有人进入巢区时常表现出向人攻击的姿势或俯冲过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常单独或成对在林缘和丛林边等较为空旷处活动和觅食。性机警。常站在林缘高大的枯树顶枝上,等待和偷袭过往小鸟,并不时发出尖利的叫声,飞行迅速,亦善于滑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各种小鸟为食,也吃蜥蜴、蝗虫、蚱蜢、甲虫以及其他昆虫和小型鼠类,有时甚至捕杀鹌鹑和鸠鸽类中小型鸟类。</p><p class="ql-block">迁徙:留鸟,少数迁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原生种分布地:孟加拉、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p><p class="ql-block">迷鸟分布地:新加坡。</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南部的西藏、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p><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繁殖期4~6月。营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上部,位置较高,且有枝叶隐蔽,一般难于发现。巢主要由细树枝构成,内面放有一些绿叶,也常常修理和利用旧巢。每窝产卵3~4枚,偶尔2枚和5枚,卵大小为34~41毫米×28~32毫米,通常为白色、被有灰色云状斑和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平均36.9毫米×29.7毫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