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路上,我只做第三名 看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图片来自网络

田丛英·君子兰的风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伊朗导演马其迪的代表作、拍摄于1997年,2000年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获得11项国际大奖,取得了绝好的票房成绩。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从剧情上讲,它非要简单,仅仅围绕着两个对一双鞋子的渴望;从技术上讲,平实的摄影风格贯穿始终。但电影中所弥漫的浓浓温情,孩子百折不挠的追求以及导演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使观众在质朴内敛的底层中,看到了美丽的人性和耐人寻味的民族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境贫寒的男孩阿里去修鞋铺取鞋子,却不慎把妹妹莎拉仅有的鞋子弄丢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放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这双仅有的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互换着。妹妹总是第一个离开学校,奔跑着去把鞋子接力给等待的哥哥,然后哥哥再跑去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莎拉在学校看到另一个女孩穿着它丢失的鞋子。放学后兄妹俩直奔到那个女孩家,却发现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盲人。这个女孩比阿里和莎拉更需要一双小鞋子。他们俩沮丧地回来了,继续共用一双鞋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因为莎拉跑得太急,有一次一只鞋子掉进了水流湍急的沟渠,莎拉追不上鞋子,鞋子卡在了水沟,她够不着。最后,一个老人帮助她把鞋子弄了出来。那一天,阿里穿着湿湿的鞋子去上学,而且因为迟到被校长惩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再拥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忍受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治病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季军的奖品是一双鞋子,他苦苦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独自参赛的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和鞋子的样子,他在极度疲劳中奔跑,跌倒了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因为他得到的是一套高档运动服而不是鞋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里回到家里,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鞋子——,它已经彻底磨烂了,阿里把满是水泡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散出一阵阵淡红色,一群鱼向他游来。而他们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自行车上放着两双新鞋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