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九成宫遗址

阳春白雪

<p class="ql-block">  九成宫之印象还是缘于十几年前学习毛笔字,当时在柳体和欧体中徘徊,柳体是铜川人的骄傲,应该发扬光大。但是欧体娟秀、方正、圆润更是让我喜欢,于是选学了欧体,于是学习了解《九成宫醴泉铭》有关内容。遗憾的是我只是浅学一点,并未长期坚持下来。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天气晴好,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心情开启探访九成宫之旅。</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我们是参观完宝周陵博物馆后,沿着关中环线,再走麟眉线,路上顺便参观了汉伏波将军马援祠、贺家周代遗址、岐山县周原博物馆等,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一些历史遗迹,真切感受到深厚的关中历史文化底蕴。走过关中的一马平川,渐入山间公路,因是初秋时节,天高气爽,五彩斑斓,令人心旷神怡,无限放松。沿着弯曲的山路一直朝前开,来到了的美丽麟游县,该县具有2200多年历史,是一个小而精致、文明又和谐的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  而九成宫遗址景区,就位于麟游县西端的新城区,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该景区是一处大型的历史文化景区,包括九成宫历史博物院和西海苑。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有国宝级文物《九成宫醴泉铭碑》、国家一级文物《万年宫铭碑》以及唐宫殿、宫庭水井、醴泉水渠等遗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成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初名“仁寿宫”。 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复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 永徽二年,唐高宗李治下令维修九成宫,并更名为“万年宫”。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恢复“九成宫”原名。一直沿用至今。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这里一度曾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宗教、军事指挥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号称“离宫之冠”。</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九成宫博物院景区,该景区占地50亩,内设延福殿、景福殿、两仪殿等六个展室,景区大门庄重气派,门内一个巨大的毛笔映入眼帘,两边碑廊、小桥流水相互映衬,唐朝二十四功臣雕像分立大道两旁,像是迎接来自八方宾朋的检阅似的,整个景区人不是太多,没有太多的喧闹,每个人都安静地、用心地去体会、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  来到巨型的毛笔跟前,原来此笔为“金笔石揽”,笔高27米,采用优质花岗岩精制而成,这是为纪念欧阳询对中国楷书所作的杰出贡献,特别他的最高书法艺术珍品――醴泉铭碑而精心设计打造,笔的砚台前方是欧阳询的醴泉铭的复制碑文,周围是欧阳询草、隶、行书法作品以及历代书法家对欧体的评价,该石雕被誉为“天下第一笔”。</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主路一直向前,景区右面是一个安静的小院,也是该景区最重要的地方,里面是两个仿古建筑,古朴典雅,分别存放着国宝级文物《九成宫醴泉铭碑》和国家一级文物《万年宫铭碑》,吸引着游人驻足参观。《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万年宫铭碑》是永微五年高宗李治驾幸成年宫,御制御书了万年宫铭碑,并敕命中书门下及随从文武三品以上并学士48人自书官职、姓名于碑阴,立石于万年宫永光门外,后世移至现址。</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和天气原因,两仪殿和其他几个大殿走马观花,并未长时逗留,让我们意犹未尽。西海苑也没来得及看,石鼓峡石窟、慈善寺石窟、千佛院摩崖造像等多处历史遗迹尚未去,就急匆匆踏上返程,很是遗憾。期待下次有时间再来麟游、再来九成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