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句容市和常州金坛区,分为句容和金坛两个片区,总面积约253.85平方公里。句容片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包括句容市茅山风景名胜区、茅山湖、旅游度假区及周边主要景区和茅山集镇区主体区域,总面积约为126.5平方公里。<div> <br></div> <div>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div><div> <br></div> <div> 茅山得名于汉景帝时期陕西咸阳的茅氏三兄弟在此修真得道,因茅氏兄弟在此修真又为附近百姓采药看病,救死扶伤,且分文不取,附近百姓受益匪浅。茅氏兄弟逝世之后,周围群众为了感激茅氏生前之恩泽,就赠送了一块名曰“有求必应”的匾额,而后人为了永久纪念茅氏弟兄,遂将句曲山更名曰“茅山”。</div><div> <br></div> <div> 进入景区后,首先坐观光车来到顶宫九霄万福宫的山门。山门为三间面阔,悬山顶。红色外墙上开有拱门。拱门上方镶嵌“敇建九霄万福宫”几个大字,拱门两边墙上写有“道气长存”和“万寿无疆”八个大字。</div><div> <br></div> <div> 背额上题“紫气新辉”四个隶书大字,左右侧门之额分别书以“出玄”、“入牝”。这里便是茅山主峰大茅峰巅。</div><div> <br></div> <div> 穿过牌坊,是一片广场,广场的北边,是坐北朝南的九霄万福宫建筑群,广场南边尽头有一行栏杆,栏杆以外是崖坡。那里已是常州地面。凭栏远眺,一片山林翠绿,顿使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怡。</div><div> <br></div> <div> 茅山的海拔不高,仅仅为372.5米,但是已经是这片区域最为高耸的山峰。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望着远处一层层若隐若现的山峰飘荡在云雾之中,仿佛一幅山水画卷一般 。</div><div> <br></div> <div> 与许多庙宇的山门殿兼为天王殿一样,第一进万福宫的山门殿也兼为灵官殿。灵官殿内供奉道教的护法王灵官。灵官殿上的石刻匾额是神宗亲书的“敕赐九霄万福宫”,可见当时的规格之高。两边红墙上书“道法长存”和“万寿无疆”八个大字。</div><div> <br></div> <div>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身披金盔金甲,脚踏风火轮,手执九节鞭。两侧分别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尊神将。殿内的立柱上悬挂一副很有意思的楹联:“十万朝山非是别,忤逆子孙休见我;一半进香也有功,孝顺儿女皆为你。”山门台阶两边有一对石狮和两根直指蓝天的旗杆。</div><div> <br></div> <div> 灵官殿之后,是紧挨着的第二进藏经楼。由于藏经殿与灵官殿紧挨着,距离太窄,无法拍摄正面的照片,而只能拍摄到藏经殿的侧面。</div><div> <br></div> <div> 藏经殿东有宝藏库,西有坎离宫。坎离宫西侧有清水池,池中似有一条小金龙。据说此池水大雨不溢,大旱不竭。扔硬币自古以来便是祈福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环,钱入龙口,福气天自来。</div><div> <br></div> <div> 藏经殿背后北面东侧是宝藏库。在茅山当地一直流传着“顶上一柱香,印宫一颗印”之说。顶即指九霄万福宫,它是人们朝拜三茅祖师、许愿进香的第一场所。</div><div> <br></div> <div> 第三进是万福宫的主殿太元宝殿。大殿为三间面阔,进深四楹有余,是道士们早晚诵经以及举行道教活动的场所。清水砖墙上开有三扇拱门洞。拱门上方镶嵌横匾,刻有“太元宝殿”四个篆字。</div><div> <br></div> <div> 太元宝殿内供奉三茅真君。中间是司命真君茅盈,怀抱如意;两边是他的兄弟定禄真君茅固和保命真君茅衷,各捧玉圭。大殿两侧供有手执兵器的马灵官、温琼、赵公明和岳飞四大元帅。</div><div> <br></div> <div> 太元宝殿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岁殿和财神殿。大殿两旁开有院墙小门通往后面的庭院,东侧为迎旭道院,西侧是仪鹄道院。两侧小门均镶嵌有横匾和楹联。东侧的横匾为:“抱朴守真”,但楹联中的14个合成字,一个也不认识;西侧的横匾为:“道通逍遥”,楹联为:“迎送远近通逹道;进退迟速游逍遥”,这18个字均为走字旁,很是难得。</div><div> <br></div> <div> 第四进的主要建筑为飞升台和二圣殿。飞升台是三茅真人得道飞升的地方。台上有一座两柱单门的石牌坊,牌坊正额刻“三天门”,两边的石柱刻有茅山道士、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撰书的楹联:“修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石枋背面枋额上题“飞昇台”,两边石柱上刻有楹联曰:“茅君跨鹤飞升去;羽士进表登台来”,不知为何人所题。据说“三天门”是旧时皇室做道场“祈求国泰民安”的地方。</div><div> <br></div> <div> 飞升台后是“二圣殿”,殿内供奉三茅真君的父母。北边建有一排殿堂是元君殿、白鹤厅、慈航殿等建筑。</div><div> <br></div> <div> 二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新建仿古楼阁,东为道舍和客厅,西名怡云楼,藏有有珍贵的茅山“镇山四宝”,分别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原藏于元符万宁宫,均为宋代珍品。</div><div> <br></div> <div> 茅山道教宫观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后,大部分建筑都是在不断的修复与完善中得以保留至今的。而勉斋道院内的黄鹤楼、东岳楼、斋堂等建筑至今却仍保持原有的建筑与规模,其中奥妙,众说纷纭。</div><div> <br></div> <div> 如果已经到了茅山,一定要记得来道膳坊吃一次这里的素斋。从门面进入左右对称的中式庭院设计,整个餐厅坐拥茅山一大最佳景观位。</div><div> <br></div> <div> 此处山势俊美,草木葱茏。有泉水溪流,洞穴湖泊。四周山峦峻峭,俯瞰山脚下的风景,给人一种登临高处、府瞰众山小的感觉。</div><div> <br></div> <div> 道膳坊为游客提供的餐饮上追求一种自然,一种内敛含蓄,一种由内而发,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彻悟天道、人道,渴望“道法自然”的道家理念。</div><div> <br></div> <div> 养真堂是个宾馆,如果你想看日出,不仿在此留宿一晚。道德仙寿,福和寿是人生的最高追求。</div><div> <br></div> <div> 山顶殿宇轩昂,茅山早在公元前153年就开始成为道教名山,到宋朝时,茅山进入了鼎盛时期,修建了大批道观,并且逐渐成为“正一派”的道场。到清朝末年时,这里已有大小建筑700多间。</div><div> <br></div> <div> 高缘亭始建造于宋代,顶部覆盖着重檐歇山式的瓦片,内置一口祈福大钟。高缘亭最初是为了便于游人观赏茅山风景而建造的,结合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和茅山的道教文化,使得亭内充满了神秘和庄严的氛围。</div><div> <br></div> <div> 与高缘亭相对西侧,是一长廊。站在长廊遥望远方,可以看到远处山腰怀抱的元符万宁宫和高大的老子雕像。</div><div> <br></div> <div> 从古至今,茅山吸引了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秦始皇曾亲临茅山,并在茅山埋下一对玉璧,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谜。李白、李商隐、皮日休、韩愈、刘长卿、王安石、范仲淹、唐伯虎,苏东坡等人,均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茅山登四峰的诗词、歌赋与游记墨宝。</div><div> <br></div> <div> 高缘亭南侧高墙顶端朝南刻有“众妙”二字,落款康有为。据传康有为一生两次来过茅山。第一次来茅山是年轻时乡试南归,在南京、镇江、扬州之间游玩,期间上茅山访道。第二次到访茅山已是暮年,这一次在茅山一待就是一年多。“众妙”二字如今用砖刻镶嵌在高墙上。</div><div> <br></div> <div> 茅山自古以来就是以其险峻的山势、幽静的林谷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无论是站在山顶还是山腰,放眼望去都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个中奇妙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div> <br></div></div> <div> 结束顶宫游览后,遂乘车顺势而下,前往元符万宁宫。</div><div> <br></div> <div> 元符万宁宫,又称印宫。宫前侧面的山门牌楼为四柱三门五滴水歇山顶,牌楼的额题,是康有为手书的“众妙之门”,两侧的枋额为“洞天”和“福地”。中间的坊柱刻有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撰书的楹联:“星应斗牛,山接昆仑,襟太湖、带长江,自然钟秀结地肺;秦汉神仙,梁唐相师,垂科教、广玄化,上清经籙出句曲”。</div><div> <br></div> <div> 牌坊背面的额题为“紫气东来”。坊柱刻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道长撰书的楹联:“道教渊源,犹如云挂山头,行至山头云更远;玄门奥义,恰似月映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这副对联意境深远,充满哲理,值得仔细体会。</div><div> <br></div> <div> 穿过牌楼,来到万宁宫前的“睹星门”广场。睹星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碑坊,所谓“睹星”,乃是宫内道士观星望气之处。牌坊始建于宋代,重建于元末,毁于清代,现在所见为 1987 年重建。牌坊立四根青石云头盘龙通天柱,其中两根为宋代原雕,两根是元代石雕。</div><div> <br></div> <div> 牌坊左右与石壁相连,石壁上分别刻有“第八洞天”和“第一福地”八个大字,其中的“福”字涂成红色,其余为蓝黑色。这八个大字为清代书法家王澍所书,是茅山的重要文物。</div><div> <br></div> <div> 睹星门广场正面,是筑于高台之上的灵官殿。灵官殿为五间面阔,重檐歇山顶,大门上方悬挂横匾,题曰:“敕赐元符万宁宫”,两侧门柱刻有楹联:“持身正大,见我不拜又何妨;存心邪狂,任尔烧香无点益”。门前台阶两侧各置石狮一尊。</div><div> <br></div> <div> 灵官殿内正中供奉道教的护法天尊王灵官,东西分别供奉南斗星君与北斗星君,殿门左右立有青龙、白虎两位神将。殿内四周供奉六十星宿,形象生动传神。每人在这里可以寻找与自己生辰对应的星宿神像,如果神像面目和善,则流年大吉也。殿内神像均不方便拍摄。</div><div> <br></div> <div> 灵官殿之后,有一行台阶上山。这时,已能看到印宫那座高大的老子铜像。铜像是当今最大、最高的露天老子铜像,高达33米,重106吨,由226块青铜拼接而成。他一手抚须,目视前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哲学课题。铜像建造于1996年。</div><div> <br></div> <div> 老子是道教学派的鼻祖,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人们常说的“太上老君”,就是指老子。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核心就是朴素的辩证法,传世作品是著名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世界上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div><div> <br></div> <div> 这座老子神像有一奇特之处,在老子的左手食指处有一蜂巢,蜂巢直径达到一米,好像特意戴了一枚戒指。当地有人认为,之所以这些蜜蜂会来到老子雕像手上,可能是因为有灵性,这更为茅山增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div><div> <br></div> <div> 登上平台,是第二进广场。广场中央建有万寿台。万寿台古称彰台,是古时为皇帝做“金籙道场”时,向天拜章上表的地方。万寿台以青石砌成,台高三层,台阶设在边角,从侧面而上,而不走中路,因为中路只供皇帝行走。台上立有一座两柱单门的白石牌坊,门柱高6.5米,为通天柱,高出门枋的部分雕刻盘龙,下端为方柱。额枋分为三层石刻:上层刻有二龙戏珠浮雕,下层刻有仙鹤浮雕,中层为匾额。最上层中间还有一座歇山顶屋面。</div><div> <br></div> <div> 万寿台广场的正面有两行台阶通向更高的平台。台阶中央的白石台陛浮雕九条飞龙,所以称为“九龙御道”。白石牌坊前面刻有“三天门”,两边的门柱刻有楹联:“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背面的横额刻“万寿台”三字,左右石柱刻有楹联:“翠岳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div><div> <br></div> <div> 登高49级台阶,来到了更上层的太极广场。广场地面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太极池。太极池高出地面,周围砌有三级石板。太极池中央画有一个巨大的太极图。边上描绘有周易64卦。</div><div> <br></div> <div> 太极广场前端东西,各有一钟亭和鼓亭。正面左右对称立着一排殿堂,相互勾连,成为整体。</div><div> <br></div> <div> 西边为二层的“天冠殿”“天师殿”,三层的“财神殿”、“三星殿”和“王母殿”,二层的“文昌殿”和“宋帝殿”。东边为二层的“太元殿”“月老殿”,三层的“三茅殿”“东岳殿”和“玉皇殿”,二层的“圣母殿”“三宫殿”。</div><div> <br></div> <div> 两组建筑的中央也有两行台阶通往更高层的平台,台阶中间的台陛上有赵朴初先生的题字:“道法自然”。</div><div> <br></div> <div> 其建筑壮观,规模宏大,殿宇层层而上,房舍院院相连,金碧辉煌,建筑整体给人一种扬风通透的感觉,浑然有着道家的抱朴归真之感。<div> <br></div></div> <div> 隐仙道院是新建的。院落秀丽,粉墙黛瓦,像是江南人家。前厅的山墙上写着“上清宗坛”四个大字。正房朝外的山墙上写着一首陶弘景赠梁武帝的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说,不堪持赠君。”据说梁武帝萧衍多次请陶弘景出山为官,陶弘景不为所动,写了这首诗算是对皇帝的回答。此外,白墙上还有八个草书的大字:“世界大同,天下归道”。<div> <br></div></div> <div> 元符万宁宫地处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风光迷人,是福地之中的福地。以前曾是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br> <br></div> <div> 元符万宁宫,原为茅山道教藏印之处,因此这里简称“印宫”。印宫始建于唐,兴盛于宋。据传宋哲宗在位时,其母孟氏误吞银针,危在旦夕,众多御医束手无策。茅山宗第25代掌门刘混康奉诏进京,使用符箓和丹药让太后将针吐出。哲宗龙颜大悦,赐下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四宝,并下令重修刘混康所居道观,赐名元符宫。</div><div> <br></div> <div> 茅山之巅,峰峦叠嶂,巍峨壮丽,如诗如画。置身于茅山之中,仿佛进入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山清水秀,风光明媚,让人流连忘返。</div><div> <br></div> <div> 老子神像背后,有依山而建的长廊。长廊全长120米,在国内也属罕见。长廊内用彩绘、石刻、壁画、板雕等不同的方式,展示茅山的道教文化。</div><div> <br></div> <div> 长廊之间有天桥相连。此外,长廊廊柱上的一些楹联,生动地描绘了茅山的四季风光,也值得一读:“山静峰秀凝神气,林幽泉清知道源”“道通天地有形外,山在虚无缥缈间”“青松幽映峰峦翠,红日高悬润水烟”“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流空山自闲”。</div><div> <br></div> <div> 除了上述两组建筑之外,在最西头,还有一座新建的慈航殿。慈航殿俗称观音殿,供奉的是慈航道人,就是佛教的观音菩萨。</div><div> <br></div> <div> 道教为何供奉佛教的神?原来,印度的观音菩萨是男身,到中国后,因礼数森严,遂化身女像,普救众生。在众多化身里,化身过道人(手拿拂尘的就是道人)、书生等各种形象。中国的儒释道三教,都供奉观音,其中道教的化身名字就是慈航道人。</div><div> <br></div> <div> 出了万宁宫大门不远,有一仙人洞,长920米,分为上、中、下三层,现已开发利用的为中、下两层。洞中大多数地方仅容一个人通过,在彩灯的映照下,如梦如幻。大概15分钟就可以走完,小巧精致,仙气十足。</div><div> <br></div> <div> 游玩完元符万宁宫后,便乘观光车出了景区,其实中间还有两处停靠站点,分别是崇禧万寿宫和新四军纪念馆,因觉得太累了便没有下车。其实茅山很大,很多地方仅靠观光车是无法前往的,若有时间和体力可徒步走遍整个茅山,说不定会碰上成仙的机缘。</div><div> <br></div> <h5><font color="#9b9b9b">拍摄于2023年4月20日</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