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多次去新疆,想去喀什,都没有去成。这次到乌鲁木齐,我克服困难,总算实现了去喀什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疏勒国都改称“盘橐城”,前身即西汉时疏勒城。据近年来史学界考证,盘橐遗址就是今喀什市东南郊的艾斯克萨古城,位于克孜勒河与吐曼河交界的高埠之上,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种推测极有可能,不过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有市列”(《汉书·西域传》),这是2100余年前张骞对喀什古城的最早文字记录。</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基本固定在今址的确切记载,见于贝柳的《克什米尔与喀什噶尔》一书。该书称喀什噶尔旧城原在吐曼河以北,16世纪初被毁后才迁到吐曼河以南。被毁的主要原因除战争外,其次就是喀什噶尔汗国苏丹阿巴拜克日进行过的挖地掘金的荒唐破坏(见《拉失德史》)。1514年叶尔羌汗国推翻阿巴拜克日后,本当定都喀什噶尔,就因为旧城残破不堪使用才迁都叶尔羌(今莎车)。在叶尔羌汗国成立两个多世纪后,据《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记,“国初(即清朝1644年立国后),其酋(指叶尔羌汗国驻喀什噶尔总督)于塞尔满庄(在今喀什市西郊)之东北筑城”。这座城即今喀什市恰萨与亚瓦格两大居民区的范围,城区“不圆不方,周围三里七分余,东西二门,西南两面各一门,城内房屋稠密,街衢纵横”(《回疆志》)。其范围包括今喀什市区东北郊,北临吐曼河;西沿今解放北路;南界为今新华书店南侧的协尔克阿克奥达巷,再延伸至今阿热亚路到东端的阔纳代尔瓦扎巷;东边沿今吐曼路西侧的布拉克贝希直至亚瓦格东端。此城南面与东面原有护城河环绕,今地区电影公司、市税务局、市委大楼与市公安局正设在当年的护城河南岸。古城东面两门,为图休克代尔瓦扎(东洞门)与苏代尔瓦扎(水门)。东部城垣至今巍然屹立;西门在今艾提尕清真寺正东的欧尔达希克路口,当时称欧尔达代尔瓦扎(即皇城大门);南门设在今市委大楼与市公安局之间的路口上,称喀日克代尔瓦扎。</p><p class="ql-block">喀什噶尔古城风光</p><p class="ql-block">清朝自1760年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之后,作为天山以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喀什噶尔城人口激增,旧城区居住不下,开始向今解放路以西拓展。1762年筑徕宁城,与旧城只隔不足1公里。到1839年,徕宁城与旧城之间的地带已全建为民居,清朝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郡王祖赫尔丁(即史书中所称“阿肯木伯克早敦”)主持了扩城工程,将城西墙移至今尤木拉克协海尔路,与原徕宁城相连,在今老邮电局处新辟南门,称“库木代尔瓦扎”(沙门),南关一带成为繁华的手工业区,形成了以艾提尕大清真寺为中心的一座新城。</p><p class="ql-block">1867年,经前来与阿古柏伪政权会谈的沙俄大尉库罗帕特金实地测定,喀什噶尔城周边为8里长的不规则多边形,外有护城河与炮台,比清朝初年已扩展两倍有余。1898年,原徕宁城(后称“月城”)也纳入城圈之内,城围周长已达12里7分,比同时的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围还长1里2分,其规模堪称全疆之冠。此时,原东城墙未动,北部从今亚瓦格路西口的市九小向西沿今色满路延伸至今喀什海关处,设有一座城门,称英代尔瓦扎(即新门);之后偏南从今公安处西墙绕过,到今农三师四十一团招待所北侧,然后沿今人民西路直达今市委大楼处与旧城南门相接,这一段城城至1949年左右还保持完好,当时的旧喀什城“规模宏大,气象雄伟……城内街市纵横,楼房层列;市场林立,犹如省垣(乌鲁木齐)南关”(《新疆概观》)直至1952年建市之际,在城墙外四周虽有零星扩展,但还是基本保持了1898年的形制;城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变迁史</p><p class="ql-block">古代变迁</p><p class="ql-block">对喀什古城最早的原始记录,是2100余年前西汉博望侯张骞所作的。但张骞所见到的疏勒城,在当时已是颇具规模,俨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际市场。能形成如此局面的城郭,在此之前还应当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史学界有人曾指出,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称霸西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公元前659—公元前620年),其势力范围已经达到今日的帕米尔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古疏勒城,大约也在这个圈子里。有无城郭虽不得而知,但中西之间的丝绸贸易在此时已经开始。由于中西通商经济的刺激,古疏勒城已初具端倪、或至少已完成了城郭形成的准备阶段,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否则,公元前2世纪张骞所见“有市列”的古疏勒城,岂非从天而降?</p><p class="ql-block">西汉年间,当张骞来到疏勒国时,曾提到“王治疏勒城”、“有市列”。可惜他没有记下这座疏勒城的具体方位和周长面积,让人很难断定古疏勒城就在今日喀什市所在的位置上。虽然颇具权威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西汉分册中,把古疏勒城就标在今日喀什市的位置上,但似乎至今也未见到足以证明这一点的任何文字或其他旁证资料。</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张骞也没有指出除疏勒城外,疏勒国辖境内是否还有其他卫星城,只告诉我们疏勒国总人口为1510户;8647人,有军队2000人;这种统计的精确性,倒是很让今人赞叹的。这些住户和人口,当然不会都挤在疏勒城内;但包括军队的半数在内,城内人口即使只有总人口的1/5,也接近3000人了。其余从事农业的居民,都居住在首府附近的村落中。</p><p class="ql-block">所以,到东汉时期,《后汉书》中就有明确记载,疏勒国中就有了盘橐、乌即、帧中三座城郭,总人口将近10万;但是疏勒城却不见被提到,而当时疏勒国的政治中心似乎是在盘橐城的。是原疏勒城被废弃了或此时改名为盘橐城,史料缺载,也就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据近些年有些专家考证,东汉的盘橐城旧址,即在今喀什市东南部的文斯克萨古城一带。证据是经考古学家实地考察,认为这是汉代古遗址。但汉代疏勒国的古城遗址,未必就一定是盘橐城;清代的《西域图志》中就指此处为东汉乌即城,但也仅仅是一种推测而已。[3]</p><p class="ql-block">现代变迁</p><p class="ql-block">1952年,从原疏附县城及近郊析置成立了喀什市。建市40年来,古城喀什又有了巨大变化,城区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随着改革开放与四化建设的需要,喀什市已于1984年2月20日被定为国家乙级开放城市;1986年12月29日又被宣布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一共有62个)。为了重振丝路昔日雄风,我国又开放了喀什市以西的红其拉甫口岸及其西北的吐尔尕特口岸,中西之间新的经济文化交流又将以新的姿态在这里进行。</p><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p> <p class="ql-block">11月6且,,我下午04:26从乌鲁木齐出发坐的是硬卧铺(下铺车票325.5元),第二天7日早上。08:25到喀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