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腊八粥都是从初七的晚上开始熬。红枣、大米、红豆、花生、血糯米、薏米仁、青豆、桂圆肉等,按配比清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满水文火熬。没有和你一起去看过十里稻花香;没有和你一起见证一棵枣树从开米色小花到挂满青枣,再到白露皱红玉,那是一颗红枣风尘仆仆地奔赴。我却可以在腊八的早晨,为你端一碗浓浓的腊八粥,吞下甜蜜和幸福,悄悄在心里种下对家的牵绊。余生我们要一起去观山看海,一起相扶买菜做饭,一起享儿孙绕膝,一碗腊八粥里藏着相濡以沫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煮粥要慢,端粥要快,这是腊八节当天的平宝食堂。浓稠却不见米的腊八粥,很有泰然自若的包容,它吸收一切的坚硬,接纳一切的苦涩,变成甜甜蜜蜜的一碗。就如同这平宝三千职工,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在平宝的火炉中,融合粘稠难分彼此。喝完八宝粥,也意味着拉开了新年的序幕,在“最美平宝人”的舞台上,弘扬工匠精神,弘扬至真至善,弘扬孝道为先的精神。一个个先进人物背后是一个个拼搏奋进的故事,一曲曲欢歌热舞背后是春夏秋冬的坚持,是收获的喜悦;感人肺腑的小品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平宝男儿在工作中鼎力协作,将汗水尽情挥洒;在生活中面对身患重病的妻子和父母不抛弃不放弃,脸上默默写着不屈,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平宝一路托举,一路护航!一碗腊八粥里藏着凝心聚力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腊八节最早源于先秦,先秦时《礼记》中有关于类似腊八的记载--腊祭。发展于南北朝,在先秦时期,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固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盛在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对腊八粥的记载是这样的:“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是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离不开人,情感,和食物,腊八节也不列外。在以前,即使是经济实力一般的普通人家,也会尽力把家里剩下的各种谷物收集起来,熬制成腊八粥,先敬神祭祖,之后馈赠给亲友和乡邻最后全家享用。诗人陆游曾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写道:“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寒冬腊月,收到邻居赠送的腊八粥后,陆游不仅感觉疾病渐轻,还越发觉得在粥气的氤氲下,江边小村里的寒意渐消、春意渐浓。在此氛围的笼罩下,人们心境澄明地互相致谢互相祝福,是粥使之然,还是善良的本性使之然?一碗腊八粥里藏着民淳俗厚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碗腊八粥,一首童谣,一个时代,一段回忆,承前启后。让我们带着对新年的期待和热忱,一如既往守住生活的烟火,一如既往奔赴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