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司莫拉佤族村位于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距腾冲市区13公里。司莫拉,佤语的意思为“幸福的地方”。斯莫拉瓦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寨。村落依山而建,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远古佤山的原始气息扑面而来。</p> 古村寨的游览图 下面是农耕文化区域 身后是佤族文化陈列馆 <p class="ql-block">佤族,亦称"守土人",是腾冲的土著居民之一。腾冲佤族属于"内地区",该地区佤族不仅定居当地较早,而且为较早与当地汉人交流融合种植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守土民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代大多数边缘区佤族"迁徙无常,不留遗粟。"他们在迁徙中刀耕火种,狩猎而居,在原始森林中寻找适宜生存的环境。而腾冲佤族较早选择了与汉族友邻居住,很早就结束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采用汉族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仍保留"供奉土主、祭拜树神、祭寨等原始宗教和民俗。对汉文化与自身文化取其精华,使佤族文化的精髓深刻在他们的灵魂之。从而形成了本民族区域内独特的汉佤民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目前司莫拉有人口74户278人,村落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成阶梯状分布。区域内山地、谷地、湿地、原始雨林、梯田、茶园、涌泉合理布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佤族相信自然崇拜,认为万物有灵,所有山川、河流和一切不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佤族没有文字,是通过严格的信仰教育培养后人。</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上的人物形象与广西的花山岩画非常相像,没准考证一下还真的存在某种关系。</p> <p class="ql-block">爬树的梯子</p> <p class="ql-block">拉木鼓,是瓦族生活中盛大隆重的宗教活动,全寨男女必须踊跃参加。拉木鼓当天早晨,全寨成年人、小孩都要盛装出发,砍伐木鼓之前,要先道一声"谢谢"。木鼓选用粗大的红木树,截下2米长的一段树干做鼓料,树上凿出鼓耳,系上四根粗藤。在山上午餐后就开始往寨子拉回木鼓。"拉木鼓"是增强族人集体归属感和向心力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族人、团结、协作、在困难之中相互协助、同甘共苦。</p> 村寨内的道路,一路上坡。 反应佤族生活的墙画 这里的一品红长得都和树一样,在北方这就是花盆里的植物。 <p class="ql-block">佤族礼堂,也是村民议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古村寨的森林</p> <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敬树神</p> <p class="ql-block">香叶树,其叶片可鲜用、作调味品、炖食等。也就是我们常用的调味香料中的香叶。</p> 笔管榕 森林面积不是很大,但都是古树,且品种繁多。 农田 头花蓼,多年生草本植物。头花蓼全草都可入药:“祛风湿,散瘀止痛。”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跌打瘀痛、血尿、小便淋漓、烂疮。最重要的是当地人将这种小花(干花)编制在草帽上,开始我以为是假花,现在看到遍地都是。卖草帽的说,还有驱蚊的效果。 <p class="ql-block">洗衣池,这好像是腾冲的专属,其它地方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这里仍保留着佤族婚、丧、嫁,娶独特的祭祀仪式,有少数人仍掌握着部分佤族语言。</p><p class="ql-block">佤寨是清水文化里一条涓涓流淌的文脉,在古树的盘根错节里共生,在四季更迭的庄稼里绵延,在朴素真诚的群众心中默默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