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标要求: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以下几点,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有如下几点:1.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的方法,学生自主梳理辽夏金元四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与崛起的过程,构建空间版图中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时空观念)2.能够通过提炼史料信息并结合课本,说出各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建设的特点与共同之处,并论述辽夏金元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通过提取史料信息,评价四等人制度,能够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时期民族交融仍然是主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感受在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华夷之辩在受到冲击</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立意的选择中,课标突出制度建设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之前面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注到了萧启庆学者所写的《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其中针对元朝的大一统提出了统合的概念,通过消弭区域、民族和阶级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一个向心力高的政治体。以及基于唐朝与元朝的区别,有学者提出了小中国和大中国的概念,因此本课标题则定位为从多元稳定的“小中国”到统一统合的“大中国”,将教学环节分为版图、制度和民族里的“大中国”,围绕这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发展。</p> <p class="ql-block">首先在导入环节,给学生介绍在元史中中国一次的出现次数,并结合马生林对于古时“中国”这一概念的解释,提问学生元朝时期的中国概念是否还是不变的?引导学生思考元朝与前朝之间最大的不同点。从版图的角度切入,大中国的概念在辽宋夏金元时期逐渐形成。 通过时间轴以及呈现不同时期辽夏金元的地图,让学生根据课本自主梳理,辽夏金元政权先后崛起的过程,以及各个民族名称、发源地、建立时间、首领、都城,与宋政权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时空上学生能够对各个少数民族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最后到元朝时期呈现辽夏金元时期里版图变化的动图,让学生从地图上综合感受北方政权逐步占领了中原地区,并且不断扩展,从而首先形成了版图里的大中国。</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制度里的大中国,首先呈现萧启庆关于国家统合的材料,提问学生根据材料思考“大中国”的形成除了版图的扩大以外,还需要什么因素才能够真正实现统一统合的大中国。引导学生意识到制度建设与民族关系处理的重要性。随后围绕政治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问学生,少数民族为了更好入主中原会则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再呈现出第二则史料,是许衡对于汉化改革的观点,根据材料提炼出汉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论述辽夏金元政治制度建设中如何避免汉化改革过急,少数民族贵族不满的问题。再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先梳理辽夏金的制度成果与表现,总结出因俗而治的特点,既保持了少数民族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更好的与汉族共存。</p> <p class="ql-block">在讲述完版图和制度中的大中国后,引入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过程中,民族观念的变化。呈现两则金人与辽人对于中国观念的史料,概括辽夏金此时的“大中国观”即是将本民族涵盖在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问学生,从少数民族政权角度出发,此时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并结合课本史实进行说明。根据第四子目元朝的民族关系,学生将基于四等人制的多元评价和解释,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补充的两则材料,一则是纲要书中对于四等人制的解释,一则是鲁玉对于四等人制的评价。学生理解少数民族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会以本民族为中心,对其他民族持压迫和歧视的态度。通过区别对待各个民族的确存在一定民族矛盾。但是在另一方面四等人制在划分等级的过程中也将不同民族的人民融合在了一起,因此民族交流交融的主流在元朝时期仍然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小结部分,再出示了辽夏金元对于中国观的看法,总结少数民族政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中原地区,从政治制度和民族观念上都不断向中华文化进行靠拢,最后将自身融合进华夏文明之中,并没有完全抛弃其本民族的特色,因此引导学生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也具有其独立性和多元性,并非跟随中华文明的发展。少数民族所经营的北方政权不仅冲击着我们传统的华夷之辩,也推动了中华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p>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 1、从“小中国”到“大中国”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教学方法比较为单一传统,大多使用史料图片,课堂比较沉闷。3、政权并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中国”的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课后阅读相关史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