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谭游记】高加索三国行(2.8)【亚美尼亚】塞凡湖

老谭

<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 (下)</p> <p class="ql-block">【老谭游记】高加索三国行(2.8)【亚美尼亚】塞凡湖:塞凡湖是亚美尼亚乃至整个外高加索地区较大的高山淡水湖泊,享有“高加索的明镜”、“高加索的蓝眼泪”之美誉。其湖面海拔1910米。它由构造陷落而成,最深处83米。面积1360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两个新加坡大,蓄水58.5立方公里,为高加索最大湖泊。共有28条小河注入湖中,拉兹丹河从西北岸流出。这里气温低,水温也比较低,夏天是避暑胜地,当地人喜欢到这里野营、游泳与野炊。</p><p class="ql-block"> 塞凡湖离首都埃里温60公里,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湖名系由亚美尼亚语“黑色寺院”转化而来,因湖西北角小岛上有座4世纪用黑色材料修建的古寺院,又称戈克恰伊湖,系突厥语名称,意为蓝水。这里还保存了罕见的耶稣十字石,很多虔诚的基督教徒都会来这里祈福。</p><p class="ql-block"> 湖旁边有一条笔直的路通往山顶的塞凡修道院,静谧中充满神秘感。湖畔还有各种各样红蓝之房,整个画面令人感到充满着满满的诗意,这不是“诗与远方”吗?!</p><p class="ql-block"> 乘游艇游览塞凡湖,艇至湖心,但见天空的飘渺白云映在湖水的蓝,大朵大朵地出现和远处绵延的远山呼应,蔚蓝色的湖水连着淡蓝色的天空,水天共色,挺美的!游艇赏湖,人在画中,画面干净得不忍亵渎!然还觉赞之不足,即步宋杨万里诗韵而颂之:</p><p class="ql-block"> 毕竟凡湖九月中,</p><p class="ql-block"> 风光不如四时同。</p><p class="ql-block"> 接天湖水无穷碧,</p><p class="ql-block"> 湖畔见屋别样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湖畔见几红房添美!</p> <p class="ql-block">湖水绿如蓝,能不忆塞凡?!</p> <p class="ql-block">乘艇观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湖边红房子别样红!</p> <p class="ql-block">风光亮丽之塞凡湖,不愧为高加索之明镜!</p> <p class="ql-block">【老谭游记】高加索三国行(2.9)【亚美尼亚】塞凡湖修道院:位于塞凡湖中原先的塞凡岛上。因为苏联时代的水利工程降低了塞凡湖水位,所以现在岛已经变成半岛。两座教堂分别始建于公元5世纪与公元 9 世纪,现存建筑为低处的圣使徒教堂和高处的诞神圣母教堂,后者较大,保存古迹也多。两座教堂形体均古朴方正。</p><p class="ql-block"> 塞凡湖与其修道院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分别住在塞凡湖的两岸,两人十分相爱,小伙子每天黄昏游泳穿过塞凡湖来看其心爱的姑娘。但姑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拒绝了这个小伙子来看她女儿,小伙子不久就忧郁而终。姑娘得知后痛苦万分,后终身未嫁。并沿着塞凡湖建起了无数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赛凡半岛像一根龙须那样伸进湖的中央,修道院就在巍峨的半岛之巅。修道院的名字就是黑色寺院的意思。修道院建于九世纪,很古朴,历经十一世纪的风霜雨雪,还是那样巍然挺立!塞凡湖的湖名也应其而生。这里有两座教堂,设计得有点相似,都是十边形的外墙,然教堂内已没什么有价值的存物了,入内观之,非常简朴!</p><p class="ql-block"> 湖旁边有一条笔直的路通往山顶的教堂,山下便是有亚美尼亚“蓝珍珠”之称的塞凡湖。沿路拾级而上,随处皆可停下俯瞰塞凡湖。这里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也有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让人既可欣赏美景,又能增长历史文化知识,何乐而不为!因此,沿路而上至教堂,参观修道院后,倒觉得是观湖的好去处,但见碧波荡漾,远山云掩,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简朴之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内相当简朴!</p> <p class="ql-block">颇具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近观塞凡湖</p> <p class="ql-block">依山傍湖之塞凡湖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碧波荡漾,远山云掩,湖畔红房子亮丽!</p> <p class="ql-block">【老谭游记】高加索三国行(2.10)【亚美尼亚】哈巴特修道院:著名的哈巴特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阿拉韦尔迪地区,距萨那欣地区 3 公里之遥。它奠基于巴格拉托尼(928~951)的阿巴斯王时期,圣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于公元 967 年至公元 991 年。</p><p class="ql-block"> 此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建于991年,位于北部亚美尼亚修道院内的中央。13世纪初始,高加索木式结构寺院便陆续围绕着它建了起来。这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寺院的巧妙结合,是10世纪至13世纪之间亚美尼亚宗教艺术最杰出的艺术典范。在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中,修道院内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4个附属建筑、钟楼、研究大楼、藏书馆、餐厅、画廊等。</p><p class="ql-block"> 此座一千多岁的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哈巴特历史建筑群于199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而哈巴特道院其圆锥形屋顶及以此为中心的工整设计,可说是10~13世纪亚美尼亚宗教建筑之典范。这些修道院建筑群在历经了几次的修复後,融入了拜占庭式与高加索地区固有的建筑风格,从而形成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 此教堂是由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及她的两个儿子古里格尔和苏巴特所组织建造。从公元11世纪开始,后续建筑接连在主教堂圣尼山的东面、北面和西面鳞次栉比地修建起来。圣格里高丽教堂,圣女像修建于1005年,圣尼山教堂的游廊,修建于1201年。大游廊建于1257年、带有拱廊的图书馆建于13世纪、钟楼建于1245年、建于13世纪。</p><p class="ql-block"> 哈格帕特建筑群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宗教建筑,更是民用建筑的大胆创新之作,而且它们还是反映了高超建筑技艺之城镇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不对称布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和紧凑令人叹服。它们对中世纪亚美尼亚建筑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p><p class="ql-block"> 其周围的环境与秘鲁的马丘比丘有些相似,圆锥形屋顶如同粮仓一般,教堂融合了拜占庭风格和高加索地区独特的建筑特色,虽没有欧洲教堂建筑那般精细,然视觉感却很大气!</p><p class="ql-block"> 离开塞凡湖修道院,驱车前往哈巴特修道院途中,在一隧道里前方发生小车撞大车事故,而处理事故的警察及官员等又姗姗来迟,滞留近5个小时,其效率之低令人不敢恭维,奈何!天色已晚,景区已关门,此景点没能观赏,只能前行至亚格边关,离开亚美尼亚再进格鲁吉亚了,是为至憾!只好借导游照片于此展示,也算是至此一行了!</p> <p class="ql-block">【老谭游记】高加索三国行(2.10)【亚美尼亚】途中见闻:亚美尼亚虽然小,却是一个美女众多的国家,这里居住了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乌克兰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希腊人。尤其在前苏联时期,各民族的融合,养育了许多混血美女,因此在这里不仅能看见金发美女,也能看见褐色头发妹子,黑发美女。尤其是亚美尼亚美女深邃眼眶,有着欧洲及混血高加索人种的美丽脸孔(照片1~7)。且亚美尼亚美女多次入选环球小姐、世界城市小姐等。惜时间短了些,没拍到几位美女入镜!而亚美尼亚当地导游~美丽(在北京读大学,中文名为“美丽”),热情大方,途中也乐于与客拍照合照,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远望亚拉拉特山:海拔近5000米。自古以来,亚拉拉特山就是亚美尼亚人的精神象征。据创世纪》一书中的记载,诺亚方舟最后的停泊处即为亚拉拉特山。如今,尽管亚拉拉特山位于土耳其境内,它仍是亚美尼亚国徽正中央的图案,也是亚美尼亚的象征,视该山为圣山。从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其首都埃里温,都可以眺望远方的亚拉拉特山。我们乘车途中,车窗外常望到远处的亚拉拉特山(见照片8~9)。</p><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史上历尽磨难,近年与邻国阿塞拜疆不和……游毕该国,取道至亚格边关,再次进入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搭乘内陆飞机自第比利斯飞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启阿塞拜疆之旅。</p> <p class="ql-block">亚国导游美丽</p> <p class="ql-block">美丽小姐热心为旅友拍照</p> <p class="ql-block">远处亚拉拉特山,仍亚美尼亚象征。</p> <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史上历尽磨难,近年与邻国阿塞拜疆不和……但近期在普京调解,两国签订友好协议,以后旅游路线也许会改,此仍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游毕该国,取道至亚格边关,再次进入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搭乘内陆飞机自第比利斯飞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启阿塞拜疆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