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 ———闻礼莉/文

王喜茂

<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5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时天真浪漫的少男少女已从“知青”岁月走近了古稀之年。无情的岁月改变了容颜已“满面沧桑”!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尝遍了人生的苦辣酸甜。“知青”上山下乡50年之际,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1973年2月,记得刚刚过完春节就在林业局“知青办”的安排下带着一纸“介绍信”和同学们一同去了大海林林业局的东方一连。连队部位于在离家40多华里的东方林场场部的东面约5里地,在北边连绵起伏的山岭南侧、一处地势平坦的土坯房大四合院。转一圈一目了然;队部和食堂一排房,男女宿舍各一排房,另一排“房”是牲口棚.库房…,对着食堂门前有一口带摇乌鲁把的水井。</p><p class="ql-block">拿着介绍信报完到,有人带我们去宿舍;破旧的房门邪歪着靠着墙,用塑料布蒙上的窗户,风一吹呼啦啦地响。地中间有个火炉子,对面大火炕上面铺着脏兮兮的炕席。同学们吃力的背着大行李争先恐后的抢占有利位置放置铺盖。同学们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自这么远的离开家。好像一群离巢不知去向的小鸟,看到什么都感觉挺新奇的…。晚间睡觉前本想借着恍惚的油灯光看会书,可是发现蟑螂出来到处乱窜!8点就必须熄灯啦,一头钻进被窝忐忑不安朦朦胧胧地睡了。</p><p class="ql-block">连长早上5点就在宿舍外叫早,在他的喊叫声中,大家睡眼朦胧的钻出被窝起炕。三下五除二地叠完被、洗漱、吃完早饭,全部在院里空场集合,6点半就出工。冬天昼短夜长,这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天上阑珊还未褪去的繁星弯月不舍地为我们以微弱的余光照着前行的路。数九寒天隆冬晨曦,我们学着那时的“盲流儿”的样子,为了保温腰间扎根绳紧裹着棉大衣,有毛巾裹头的.有戴皮帽子的,几个人跟着一辆老牛车,走了一会之后就满头的白霜,互相都认不出相貌…。去几里地之外的池塘将冰冻的污泥用镐头一块块刨起来,装到牛车上,再运到地里,说是改造土壤。在父母身边从小到大我们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啊!大多数女孩子开始想家了,有的人竟互相抱头大哭起来…!</p> <p class="ql-block">东方一连是“盲流儿”(没有户口外地流入人员)呆的天下,其实这里是大海林林业局自办的有近百晌地的小农场。平常由他们在这里经营劳作,我们来了以后他们竟成了“工头”,带领指导我们干活。记得那时伙食每天都是玉米面“发糕”或窝窝头,白菜或者萝卜条汤,上面漂着点油星。只有割小麦时才能吃到馒头还有猪肉炖豆腐粉条的“美餐”,半斤一个的馒头我一顿吃两个还不觉得饱。正在成长阶段的我们,一个个都像得了饿痨似的。</p> <p class="ql-block">东方一连的地一眼望不到边,抢收小麦时都是靠人力收割,都要累死了,每天胳臂稚嫩的皮肤被麦芒刮的通红再被汗水浸湿了,就如同蜂子蛰了似的疼!有时一不留神手被镰刀割个口子也是常有的事。渴了得喝自带的水,有时天太热喝光了,记得麦田附近有个水沟,赤日炎炎,啥都顾不上了,趴在沟边就喝。那时条件那么艰苦,可我们一个个还倒健康的很也不得病!</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深秋,我们一部分人被分到青坪生产队,那是森铁青年点,记得我们住的房子能看见天上的星星月亮,每天晚上烧炕,遇到低气压天屋里全是烟,老半天进不去人。这里生活条件更差,“主食”清一色窝窝头(我们叫它黄金塔)老三样菜;土豆萝卜大白菜。就连厕所里都是完全一致“原料加工”的淡黄色粪便!幸好我们的队长会打猎,偶尔给大家打来野鸡野兔,改善一下伙食。总有眼尖鼻子好使的,每当有这美餐时收工回来顾不得洗漱,径直往食堂跑抢着排号去。怎奈“狼多肉少”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p> <p class="ql-block">冬季青年点把我们组织到大河边去砸石头子,大石头用锤子砸成小石块,用碎石渣铺森铁火车道路基。每人每天必须砸出一定量的石头子,出勤一天才能挣6毛钱。那个冬天我的双手冻的开裂都是口子,拿着沉甸甸的锤子使出吃奶的劲砸石头,疼得发抖直流血!转过年,我们青年点又组织所有人去六公里砍伐小杆,就是那些硬杂木,六米以上长度,要求每人每天必须砍伐50根,才有工分。那时工资是每月借支,出满勤一天六毛。年底结算分红,每人还能分得百八十块钱。那时觉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高兴的很!熬到放假小姐妹们兴高采烈的结伴去商店买些心爱的小饰品化妆品,有买“大件的”能买件新衣服新鞋,要好的到照相馆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个冬天,每天拿到山上的干粮都冻硬了,山上又不让弄火硬是啃着吃,渴了就吃雪。队长定的任务每人50根小杆,几天下来谁也完不成,能砍伐20多根就不错了。还得将每根小杆运到山坡下,让检尺的记数。检尺员要求小杆必须贴地锯断,为了贴地,就得坐在雪地里锯,棉裤都被雪祂湿了又冻硬了。</p><p class="ql-block">我穿的是大半长身棉大衣,为了保温腰间系上绳子,脚上穿着棉乌拉鞋,几经折腾里面湿外边冻,脚丫的感受可想而知。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磨练,已经顾不上想家想爸妈!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仅有几张保留下来的残缺照片。如果像现在手机照相这么方便,会留下更多真实难忘的场景瞬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青坪青年点,我们那里有初中高中的毕业生80多人。一群年轻人正是情窦初开时,我们队长很担心管理不好再出事,天天嘱咐我。那时我是学生队长兼团书记,白天领着大家干活,空闲时间做组织管理政治思想工作。我也没经验,只能现学现用摸索去做。每天大家收工回来吃完饭,他都要训话1、2个小时,他就是一个老农民,没啥文化,白白浪费时间。后来我跟他商量,晚上改变形式,我们开始学文化,朗读比赛,学唱歌,搞的热火朝天,大家全都高兴,也活跃了气氛。</p> <p class="ql-block">不久,林业管理局团委在迎春林业局团委召开表彰大会,咱们林业局团委将我们青坪团组织上报表彰。我被邀请参会,同行的有团委书记王旭升和张忠厚老师,我们三人去迎春林业局开会,迎春林业局热情好客,对我们给予了热情招待。</p><p class="ql-block">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尝过人生的甜酸苦辣,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爬不过去的坡,苦难就是一本教科书,让我学会了怎样面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1998年,在毛主席上山下乡号召发布30周年之际,我有幸成为哈市大型上山下乡纪念活动策划人,我在组委会帮助策划了南北知青大串联(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黑龙江)策划了系列活动,在省博物馆大型汇报演出,各省市拿着知青大旗,演出盛况空前。接着又采访了许多知青故事,我编辑出版了一本《苦乐年华》,之后我们组委会又在省电视台有一场大型演出,当时我是策划人,包括晚会主题曲,我代表组委会邀请了白雪演唱,作词作曲是车行和李某,我记不住名字了。</p> <p class="ql-block">参加活动的还有演员姜昆、赵严、郁钧剑、魏积安以及央视记者陈俊和助理、词曲作者车行等人。这是我保留下来的与他们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从那起步,真的让我得到了触动灵魂的锻炼,对我后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日后到哈尔滨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起到了铺路引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