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皇家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一上海站巡演。

春華秋實🐏

<p class="ql-block">我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斯特劳斯家属的圆舞曲,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我总是守在电视上观看皇家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精彩的演奏,我不怎么懂音乐,但每次聆听维也纳皇家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总感觉音乐的美妙。我家里有收藏历年的新年音乐会的CD片,这几年用手机蓝牙也可以联接音响来欣赏音乐会,给我带来快乐!</p><p class="ql-block"> 女儿知道我喜欢,趁皇家爱乐乐团来巡回演出的机会帮我们买了2张门票,一张门票要280元,说实话要我真的舍不得,但女儿说现场听一定不一样,那气氛不要太好噢,于是我们俩老第一次花大钱去听了一次音乐会,给我们享受一次不一样的感观。</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我提前从百度上去了解比较著名乐章以及从什么角度去欣赏,以便在聆听时随着音乐的响起而进入音乐的节奏。音乐这东西很美妙,有时会使你联想翩翩,如《春之声》,闭上眼睛你眼前就会出现冰雪溶化,小溪从高山流下汇入大河,大河两岸春暖花开,小鸟在林中鸣叫,人们打扮美丽欢快的跳起舞来。所以说音乐是治愈人一切苦难病痛的良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74年春的三幕轻歌剧《蝙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16部轻歌剧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歌剧的脚本是根据法国剧作家梅拉克和拉·阿列维的喜剧《除夕之夜》改编而成。同年4月5日在维也纳首演。《蝙蝠序曲》中动听的旋律缀合而成的,也是整部《蝙蝠》歌剧最著名的一首乐曲。《蝙蝠序曲》成为极其流行的通俗名曲,是音乐会上经常被演奏的曲目。</p><p class="ql-block">《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A大调,活泼的快板,2/2拍子。乐曲由华丽、流畅的圆舞曲和欢快的波尔卡舞曲组成,中间插入的曲调略带哀婉动人的色彩,轻盈而舒缓,情绪欢快而热烈。</p><p class="ql-block">小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一开始就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第一部分为小快板,2/4拍子,A大调转D大调。华丽、流畅的主题成功地揭示出全剧的喜剧内容。第二部分是整个序曲的中心,具有小约翰·施特劳斯所拿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集中体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音乐的特色。圆舞曲节奏,G大调,3/4拍。欢快而有力的圆舞曲主题选自歌剧第二幕终场前舞蹈场面的配乐。第三部分转为行板,G大调,3/4拍子。这一部分选自歌剧第一幕中的三重唱《只剩下我留在家里》,曲调略带哀婉动人的色彩,轻盈而舒缓。序曲的尾声是波尔卡舞曲的形式;经过前面几个主题的反复,全曲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Frühlingsstimmen Walzer,op.410)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乐曲特点</p><p class="ql-block">此曲与作者其它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也不是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创作,它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具有纯粹的音乐表演性质。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此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它有一个多次再现、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A。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其它几个圆舞曲娓娓动听、充满生机。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是一首好听的曲子。</p> <p class="ql-block">皇帝圆舞曲,作品第437号(Kaiser Walzer,op.437),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Op.434),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作品介绍</p><p class="ql-block">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构成,其中序奏部分为带结尾的三部曲式,规模较大,有独立的音乐形象,采用了并非圆舞曲节奏的2/2拍子。整个乐曲给人以端庄严肃、富丽堂皇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序奏</p><p class="ql-block">序奏本身独立成章,C大调,2/2拍子,为带结尾的三部曲式。乐曲开始先呈示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段落,它以从容的速度出现,庄重而具有进行曲风格。序奏部分开始,乐队以从容不迫的速度奏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音乐,仿佛是在舞会正式开始之前,人们纷纷步入舞池时的情景。简短的中间部采用第一小圆舞曲。序奏的最后,出现了富于男性特点的大提琴独奏旋律,极为抒情、优美,正是后来的第一圆舞曲主题的变奏形式,使人联想到男士们邀舞的场面。</p><p class="ql-block">曲调分类</p><p class="ql-block">第一圆舞曲为C大调,由对比性的二部曲式组成。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全曲的基调:第一主题徐缓、舒展,具有浓厚的典礼色彩,以大跳音程为主的旋律如波浪起伏奔涌,它的主要音调在序奏中已出现,人们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主宾起舞的场面;第二主题热情活跃,这一主题使乐曲情绪渐渐生动,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喻示着参加舞会的人们都开始翩翩起舞。在三小节的过渡之后,两个主题都反复了一遍。</p><p class="ql-block">第二圆舞曲采用降A大调,二部曲式。流畅的旋律充分地体现出了施特劳斯圆舞曲所独具的特色。第一主题舒缓平静,温情脉脉;第二主题顿挫跳跃,活泼而富于生气。</p><p class="ql-block">第三圆舞曲又转回C大调,采用二部曲式。第一主题突出附点节奏,流畅而明澈,富有弹性;由管乐和大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题端庄稳重,富于男性气质,表现了富丽堂皇的气氛,将乐曲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第四圆舞曲为F大调,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活跃华丽的主题继续表现盛大的舞蹈场面。第一主题以短促的八分音符使乐曲显得活泼而又诙谐;第二主题以悠扬舒展性格与前后形成对比。</p><p class="ql-block">结束部首先再现第一、第三小圆舞曲,接着,在热闹的舞蹈氛围中忽然放慢速度,随后在宁静的意境中再现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最后在三拍子的圆舞曲速度上,用整个乐队强烈的全奏结束全曲,形成热烈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乐曲概述</p><p class="ql-block">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p><p class="ql-block">曲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像</p><p class="ql-block">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p><p class="ql-block">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p><p class="ql-block">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p><p class="ql-block">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p><p class="ql-block">乐曲赏析</p><p class="ql-block">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p><p class="ql-block">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p><p class="ql-block">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p><p class="ql-block">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p><p class="ql-block">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第二、第四、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5],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p><p class="ql-block">创作轶事</p><p class="ql-block">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p> <p class="ql-block">拉德斯基进行曲</p><p class="ql-block">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的</p><p class="ql-block">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 1766.11.02-1858.01.05)是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在1850年-1857年,他任伦巴地-威尼斯地区总督,全军上下莫不爱戴,称之为拉德茨基老爹。他以91岁高龄在米兰辞世,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主持葬礼,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日。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胜利专门谱写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进行颂扬,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p> <p class="ql-block">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斯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新年音乐会,蓝色的多瑙河和拉德斯基进行曲是加演曲目也必演曲目,根据贯例,在蓝色的多瑙河音乐响起时,观众鼓掌,音乐停指挥会用德语说爱乐乐团和我本人祝大家,然后全体音乐家一起高声说新年快乐!观众再次鼓掌,音乐开始演奏。</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交响乐团上通常用的乐器,就不能真正的去欣赏音乐,普及一下各类乐器。</p><p class="ql-block">交响乐团(Orchestra)是当今世上编制最庞大、最复杂的乐团型态,拥有极强大而广泛的音乐表现力。交响乐团的乐器配置通常为:</p><p class="ql-block">弦乐器(Strings):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等。</p><p class="ql-block">木管乐器(Woodwinds):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巴松管)等。</p><p class="ql-block">铜管乐器(Brass):小号、短号、长号、圆号(法国号)、大号等。</p><p class="ql-block">打击乐器(Percussion):定音鼓、大鼓、小鼓、镲、锣、铃鼓、三角铁等。</p><p class="ql-block">有时还会加上钢琴等键盘乐器</p> <p class="ql-block">大号</p> <p class="ql-block">长笛</p> <p class="ql-block">短笛</p> <p class="ql-block">巴松</p> <p class="ql-block">圆号</p> <p class="ql-block">长号</p> <p class="ql-block">小号</p> <p class="ql-block">双簧管</p> <p class="ql-block">单簧管</p> <p class="ql-block">萨克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