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简介 </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称葭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川蜀之北,秦岭以南,嘉陵江上游,其有“地控秦陇,势扼蜀巴”的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嘉陵江、白龙江在此交汇。昭化古城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城墙、古街、古井、古宅、古庙等文物古迹众多,如昭化城墙、慈协堂古建筑群、城隍庙、文庙等。除了古建筑外,昭化区还有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昭化会战纪念馆、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中央苏区陕北十年抗战英烈纪念馆等。因此,昭化古城是旅游、历史爱好者和文化探险者的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二、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刘备入关表演,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蜀汉先主刘备于建安十六年率兵入驻葭萌关的历史事件,主要目的是突出展示昭化作为蜀汉政权发源地和蜀道军事重地这两大主题。城隍会。昭化古城城隍庙中所塑造的城隍为蜀汉昭化守城名将霍峻。在每年春节、清明、五月城隍诞辰以及每月朔望之日举办庙会,进行烧香奉祀、祈福唱戏、城隍巡城等活动。射箭提阳戏。该戏剧是以酬神、娱人、祈福为主的民间传统戏剧,天戏、地戏各有三十二出,是目前中国剧目保存最完整、传承最正宗、内容最丰富、最优代表的传统傩戏品种,由人和木偶同台演出,其演出形式十分独特,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昭化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水陆两便,商贸发达,文化活跃,信息灵通,好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加之昭化人质朴友善,待人热情,因而有“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民谣相传久远。</p> <p class="ql-block">三、空间设计</p><p class="ql-block"> 错落有致的庭院空间格局,古城的传统民居保留了明清时期川北地区的风格,主要特点为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庭院建筑布局有着自身的规律,庭院内空问结构丰富、变化多样,包含有入口区、花池种植区、主要用房区、辅助用房区等。主体建筑多采用穿斗式构架,部分建筑沿着主体建筑交替国合、错落有致的布置,形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单元。建筑主要朝向沿街布置,整齐划一、成排成行。以事家大院民宿客栈最具代表性,内有数进院落,青砖黑瓦,是目前西南地区少有的大宅院落,其建筑.风貌古朴如初,庭院设施保存完好,展现了明未清初川北地区富庶人家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四、建筑特点 </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格民居。</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现存的民居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沿街开店的铺面式民居,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式1至2层木构建筑,开间小而进深较大,具有商业和居住的复合功能。另一类是院落式私家宅第,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其整体风格多仿当时北京官宦府邸,讲究小巧、得体、适度,以三进四合院式木结构穿斗天井为主,大、小天井有用条石整齐嵌接而成的走廊互相贯通,以内部庭院的横向、纵向重重构造和独特的木雕风格见长。这类民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其中尤以怡心园、益合堂等为典范。</p> <p class="ql-block">五、意义价值</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原真性的保存经验,对全国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是蜀道申遗一个重要的文化坐标,更是蜀道文化传承中最鲜活的例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