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拾趣(一百二十六)海南第一楼,先贤五公祠(续一)

龙凤虎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撰写并在美篇平台与微信朋友圈上发布了《海南第一楼,先贤五公祠》的文章后,受到了天南地北高达五千多朋友的阅读与欣赏,一些朋友还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有的还送了鲜花,写了评语,使我深感不安,在此非常感谢朋友们的鼓励与肯定,同时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由于上一篇文章在资料捜集不全面,内容构思不充分的情况下草草结束,匆匆完成。近一个月来,总感到意犹未尽、情犹未尽、爱犹未尽,内心上下忐忑,有一种对不起先贤、对不起古人、更对不起读者的情结在困扰,让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今天又一次三点钟就早醒了,坐在电脑桌上苦思冥想,说实话这个题目很大,可以说大到无边,海阔天空。古人胸怀大志,动人心弦的感人事迹、古人艰难不屈,奋发有为的顽强拼搏精神、古人毅力坚定,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古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特别是古人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态,乐观豁达、心系百姓,为民谋利,同时注重养生,劳逸结合,在荒芜之地把身体搞得非常硬朗,最终能做到寿终正寝,园满归天。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去敬仰、去学习、去借鉴。所以为了更好地缅怀先贤,激励后人,想来想去,还是推岀续篇,继续完善,把个这宏大而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题目再延续扩展下去,希望朋友们多批评,多指教。</p> <p class="ql-block">  海南五公祠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而建的,上篇已经提到,这五位人物分别是: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俗称“五公”。但上篇文中对这五位名相介绍的比较简单,可以说一笔带过,他们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丰功伟绩与个人喜好和身处逆境而能够乐观豁达的养生秘诀叙述的远远不够,这一篇我在详细介绍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主要就他们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和乐观豁达而特有的健康体魄与迎对困境的不甘寂寞做一些探讨,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共勉。</p> <p class="ql-block">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8]、文学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p><p class="ql-block">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朝方再次入相。他执政期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继位后,他因位高权重而遭忌,被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p><p class="ql-block"> 李德裕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历朝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p><p class="ql-block">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p><p class="ql-block"> 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p> <p class="ql-block">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爱国政治家、词人。解州闻喜(今山西)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等职。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他极力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和迫害。 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与奸臣秦桧不和,被贬到潮州。知州王惕“假肩与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金州。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由于秦桧残酷迫害,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临终前自书墓石,记乡里及除解岁月。铭中有这种两句:“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死后也不会忘记宋朝,不会忘记抗金救国,要把他的精神化为河山,使宋朝强大起来。逐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旧县村。时为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享年仅63岁。卒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时,谥忠简。 《宋史》有传:“鼎为南渡名相,与李纲齐名。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作品有《忠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p><p class="ql-block"> 赵鼎因与我同乡,虽年岁不大,但其事迹材料搜集相对全面,故详表其一二如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鼎四岁时父亲去世,经母亲樊氏教育,博通经史百家之书。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赵鼎进士及第。他在对策时,指责哲宗时宰相章惇误国。政和二年(1112年),赵鼎因为期满改京秩,调同州户曹。政和五年(1115年),赵鼎调任河东县丞(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重和元年(1118年),赵鼎调官安邑(宋属永兴军路解州,在州北四十五里)。以下是其具体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一、身处漩涡</p><p class="ql-block">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因受宰相吴敏赏识,赵鼎被提拔为开封府士曹。六月,任置司干当公事,随解潜自威胜军救援太原。十一月,在开封,赵鼎论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不可割,说:“祖宗之地不可以给人,为何还要商议?”十二月末,赵鼎除直秘阁京畿提刑兼转运副使。同年,赵鼎在蜀地藏匿兵部侍郎司马朴的儿子司马倬,让他幸免于金军的掳掠。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二月初,赵鼎在开封,与宋齐愈、胡寅过延真宫,同见府尹徐秉哲,讨论军情和国家大势。不久,发生靖康之变,开封失守,徽宗与钦宗被劫迫北行。二月,金人商议立张邦昌为帝,百官纷纷抵制,赵鼎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太常寺簿张浚等逃到太学中避乱,不书立张邦昌议状。三月初六日,百官议立张邦昌,赵鼎率先归家。四月,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王时雍意图让赵鼎掌管京畿地区,赵鼎由于不愿出任伪楚政权官职,百般推托。户部侍郎邵泽民劝他说张邦昌打算让孟太后垂帘,已经派人将大宋国玺送到太后处,赵鼎才答应除直秘阁、京畿提刑、兼权转运副使。四月十二日,至都堂阁子,见张邦昌,对饮茶汤。 之后赵鼎开始任职,乞支降钱帛。 四月,赵鼎上表请求康王赵构车驾还阙。六月,赵鼎到尚书省言事,请求早日派遣正官前来与他交割京畿地区的职权。九月,沿檄南渡。</p><p class="ql-block"> 二、直言救时</p><p class="ql-block">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十一日,宋高宗下令各部郎官举荐人才,右司员外郎黄概推荐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四月初十日,经知枢密院张浚推荐,赵鼎被任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五月初十日,赵鼎到建康。前两日,高宗也到建康府,诏令条陈秋防事宜。五月二十五日,赵鼎上《陈防秋利害疏》,说:“应该将六宫所驻足之处称为行宫,陛下车驾驻足之处称为行在,挑选精兵充备仪仗卫士,其余的军队分派于江、淮之间,让敌人不能猜到陛下固定居处的方。”高宗采纳他的意见。六月初二日,适逢久雨不晴,宰相吕颐浩等请辞,高宗不允,并下诏访求自己施政的阙失。次日,赵鼎上疏请罢王安石配飨,说:“从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改变祖宗法度以来,百姓开始贫困。借开辟国土之名,造成边患;兴起理财之政,使百姓穷困;设立虚无之学,败坏为国家培养的栋梁。到崇宁初年,蔡京假托绍述之名,尽行王安石之政。凡是现在的忧患均开始于王安石,而形成于蔡京。现在王安石还配享庙庭,而蔡京的朋党未除,时政的缺失莫大于此。”高宗因此罢去王安石配享的资格, 提升他为右司谏。七月初七日,赵鼎又升任殿中侍御史。</p><p class="ql-block"> 七月初八日,大将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部将陈彦章,随后被下狱。赵鼎判决王德死罪,宋高宗以王德有战功为由特意宽免他。赵鼎上言说:“王德率兵在外,擅杀没有忌怕,这样不予治理,谁不会这样干?”高宗令赵鼎捕获王德,赵鼎又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而收其将吏交官府治罪,诸将肃然。 随后,建康府知府汤东野在任期间时,浙江制置使韩世忠以其支援不力为由驱逐当时守卫保宁僧舍的建康府安抚使连南夫,并夺其治寺。赵鼎立刻弹劾汤东野管制不力、连南夫玩忽职守,并要求宋高宗对韩世忠进行责备。宋高宗听后说:“唐肃宗在灵武中兴时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受到尊重。现在朕得到你,无愧于古人了。”御史中丞范宗尹认为,旧制没有从司谏升任殿中的,高宗说:“赵鼎任谏官极称职,所讲的四十件政事,已施行了三十六件。”便升赵鼎为侍御史。</p><p class="ql-block">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十八日,金军大举南下侵宋。不久,赵鼎上乞下湖北帅司防托武昌等处状札子,请求在武昌等地设防。二十五日,高宗听从给事中汪藻建议逃至越州(今浙江绍兴),在河次亭上召台谏官员商议去留问题。宰相吕颐浩乃聚议航海。赵鼎则建议暂且退避,被授任御史中丞。十二月十七日,赵鼎扈从宋高宗至定海县。宋高宗下旨令赵鼎与汪藻留明州(今宁波),商量军事。十二月二十二日,得旨发回,赵鼎晚间再次登舟,此后一直跟随宋高宗漂泊海上。</p><p class="ql-block"> 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二十八日,赵鼎上《论敌退事宜》,陈战、守、避三策。请求督促王燮进军宣州,周望分军出广德,刘光世渡过长江驻扎蕲、黄,作为邀击敌军的计划。二月,赵鼎有奏札《论驻跸戎服》进言高宗仪仗衣着不可过于简约,当正人君之威仪,备朝廷之典礼。还上《论畏避苟且欲上下任责》指出当今朝政主要弊端有台谏不尽言,朝廷不任责。指出为政者不该畏避苟且,当持志益坚,临机益壮,使公卿任公卿之责,将士任将士之责,则可内修外攘。三月初四日,赵鼎上《论回跸》札子,进言高宗不可立马回到建康。</p><p class="ql-block"> 四月初三日,赵鼎上札子《论西幸事宜状》,说:“经营中原应当从经营关中开始,经营关中应当从经营巴蜀开始,要到巴蜀应当从荆、襄开始。吴、越位在一角,不是进取中原的根据地。荆、襄左顾川、陕,右控湖南,而下俯京、洛,是三国必争之地。应该以公安为行宫,而把重兵驻扎在襄阳,转运江、浙的粮食以供川、陕之兵,经营大业,计策没有比这更好的。”四月初五日,赵鼎至余姚县,上《论放商税等事状》札。</p><p class="ql-block"> 三、一度起落</p><p class="ql-block">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十三日,韩世忠在黄天荡之战败金兵后,宰相吕颐浩请高宗从越州到浙西,下诏亲征。赵鼎上《论亲征》札子认为不能轻举妄动。不久后,吕颐浩厌恶赵鼎与自己意见不合,调任他为翰林学士,但赵鼎引用不发司马光故事,以不习骈俪之文不肯就职。 于是改为吏部尚书,然而赵鼎还是不接受。赵鼎对高宗说:“陛下有听纳之诚,而宰相陈拒谏之说;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却仗势挫阻言官之威。”便闲居不出,上疏条列吕颐浩过失共上千言。高宗罢免吕颐浩,下诏复授赵鼎为御史中丞,并对他说:“朕每次听说先朝忠谏之臣,常恨不能结识,现在在你身上朕看到了。”再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赵鼎遂跻身宰执之列。</p><p class="ql-block"> 七月初四日,赵鼎因为宋高宗想要让刘洪道一起和建康府路大帅吕颐浩共事,奏令刘洪道往池阳措置防江。八月十九日,赵鼎欲遣张浚救扬州之危,张浚拒绝了他,遂遣岳飞、刘光世前往。赵鼎还申请朝廷赐刘光世银帛二万匹两,为渡江赏军之费。但是刘光世的幕僚意图阻止他渡江,便贻书刘光世劝他不要坐视不救,滋长敌军的势头,后患无穷。九月二十三日,御史中丞富直柔请罢新除右司员外郎侯延庆并推荐直龙图阁苏迟。宋高宗觉得台谏不应该推荐别人。赵鼎认为:“只可以讨论推荐台谏的下属官职。”</p><p class="ql-block"> 十月初四日,赵鼎指出,宋高宗开广言路,奖拔言官,是以人人得以尽言无隐,是朝廷的美事。十月十九日,赵鼎奏诘刘光世等违命不救楚州之罪,说他应当追袭金军到淮河,以功赎过。 十一月,金兵攻楚州时,赵鼎建议派大将张俊前去救援。张俊按兵不动,导致楚州陷落。金兵留在淮河边,范宗尹认为敌人未必能再渡河。 赵鼎上《乞下湖北帅司堤备贼马状》札子,说:“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要依靠自己有准备以待之。三省官员常以敌人退去而为陛下援引人才,整修政事,枢密院常考虑到敌人进犯而为陛下申明军纪、修治兵器,就可以两方面都得以兼顾。”高宗说:“你们能够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呢?”赵鼎因为楚州的失陷,上疏请求去职。</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初五日,辛企宗被授任节度使,赵鼎以辛企宗没有军功为由表示反对,因此忤逆高宗旨意,出京奉祠。十月二十一日,赵鼎除知平江府,便中途改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他因为吕颐浩当政,两次上札辞免。十二月十二日,赵鼎至建康视察,当时参知政事权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孟庾,太尉江南东西路宣抚使韩世忠皆驻军府中,对赵鼎礼遇有加。当时两军中多招安强寇,见到赵鼎刚正如此,军纪肃然。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初九日,赵鼎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洪州。</p><p class="ql-block"> 四、外放屡迁</p><p class="ql-block"> 绍兴八年(1138年),赵鼎被外放后,王庶入宫晋见,高宗对他说:“赵鼎两度为相,对于国家有大功,两次辅助亲征都能取胜,又镇抚建康,朝廷安全无患,真是他人不如啊。”此时,王伦与金使萧哲、张通古来临安,以抚谕江南为名,高宗叹息着对王庶说:“如果五天前得到这个消息,赵鼎岂能离去?”</p><p class="ql-block"> 绍兴九年(1139年),当初张浚推荐秦桧可共兴大事,赵鼎再次任相时也这么说。但是秦桧心机深险,外表随和而心中持异见。张浚当初求去,有旨召赵鼎。赵鼎罢相出知绍兴府后请求奉祠,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便于二月二十一日,秦桧改任他知泉州,又嗾使谢祖信弹劾赵鼎曾接受张邦昌的伪命,便夺其节钺。御史中丞王次翁弹劾赵鼎治郡废弛,高宗遂命赵鼎回临安提举洞霄宫。赵鼎从泉州归来,又上书议论时政,秦桧怕他重新被起用,让王次翁又弹劾他曾接受伪命,贪污都督府十五万缗钱,贬谪于兴化军。弹劾他的人仍不罢休,朝廷命他迁移到漳州,又责授他为清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潮州。</p><p class="ql-block"> 赵鼎在潮州五年,闭门谢客,不谈时事,有人询问,他只引咎自责而已。御史中丞詹大方诬蔑他受贿,嘱令潮州知州把他迁移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p><p class="ql-block"> 五、身死海南</p><p class="ql-block"> 赵鼎在吉阳三年,隐居深处,门下故吏都不敢通信问候,只有广西主将张宗元时时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命本军每月开其存亡申报。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二十日,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他之前患病,自撰墓中石,记载乡里及任职年月。到这时,自书墓铭说:“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请求归葬,便绝食而死,天下人听说后十分悲痛。绍兴十八年(1148年),赵汾得朝廷旨意将赵鼎归葬。</p><p class="ql-block">宋孝宗即位后,追赠赵鼎太傅,赐谥号“忠简”,追封丰国公。淳熙十五年(1188年),赵鼎与吕颐浩、韩世忠、张俊得以配享高宗庙庭。其子孙十二人都被授任官职。赵鼎等名相贤臣在天有灵的话,得以慰籍。</p> <p class="ql-block">  在吉阳军的3年时间中,赵鼎深居简出,门人故吏都不敢过问,只有广西帅张宗元偶尔给他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专门派人监视赵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阳军每月都要向他汇报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于是,赵鼎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他带病写好自己的 “铭旌”,并在遗言中嘱咐儿子乞旨归葬,然后绝食而亡。“铭旌”是古代人死后由当地官员、名人或族长来书写的,一般要写上死者的官衔、谥号和姓名,但赵鼎却在死前自己写好,且不写个人的官衔、谥号和姓名,只是写下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赵鼎在“铭旌”中以殷商名相傅说自比,可惜壮志未酬,便已抱恨归天。后来,爱国诗人陆游读到这两句话时慨叹道:“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宋史》记载了赵鼎死后第二年,便得旨归葬。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旧县村北面有座 “赵鼎衣冠冢”,2005年清明节前,当地村民还自发为赵鼎修葺墓地,并重立墓碑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赵鼎的铮铮铁骨、赵鼎的不屈不挠、赵鼎的忧国忧民、赵鼎的心系天下、赵鼎的乐观豁达、赵鼎的慨当以慷、赵鼎的大节凛然与今天国家的“栋梁”、山西官场的“贤臣”恰似惊天地、泣鬼神般直刺今日官场的肮脏灵魂,直击现在独裁者的卑鄙无耻,使他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p> <p class="ql-block">孤忠惟有皇天在,万口莫如国是何?直待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前人已逝,刚性尚存,赵鼎的到来和离去,都为天涯热土留下了浩然正气。可是他的非正常死亡,他的英雄遗恨,何时能够消失殆尽呢?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他被流放天涯,无疑提升了海南尤其是三亚的知名度,为三亚的历史注入了人文底蕴,对今天三亚旅游业的开发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南宋四大名臣之一。</p><p class="ql-block"> 胡铨于1128年,中进士,授文林郎、抚州军事判官。1135年,授枢密院编修官。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上疏力斥和议,乞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声振中外,因此遭贬,编管新州,后更移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1156年,秦桧卒,胡铨量移衡州。孝宗即位后,起知饶州,历官至权兵部侍郎。1164年,胡铨上书力反“隆兴和议”,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归庐陵,从事著述。1180年,胡铨逝世。</p> <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是时间来检验的,历史是用历史来回答的。千年过后,经历了历朝历代,世世代代的人们,对前朝的评论,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一时的谪贬磨灭不了他们的功绩,更磨灭不了他们的才华。也许在唐宋时期,还有许许多多的当朝的重臣名臣在当时可谓风光一时,但千年之后,尘埃落定,没有人能记得起他们一丁一点的事迹。他们在当时可能还在嘲笑、讥讽、被贬到海疆的官员,在后边说风凉话,说他们不识时务,但是这里的五公子,挺拔在这里,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汉墨铸丹心五公伟章泣海角,书香穿傲骨雄笔壮天涯” ,“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无人能配眉山,此地能开眼界”。可以说五公的爱国情操深入人心,为了纪念他们百姓建了五公祠,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可是再看看唐宋时期那些所谓的名臣,重臣,一个个烟消云散,销声匿迹,不复存在。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想永垂不朽,把名字刻在了石头上,但是人们还是记不住他,而有的人虽然被贬但是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为国家干事,为社会做贡献。在此,奉劝那些今天大权小权在握的官员们多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多为普通百姓幸福安康着力,做点应该做的事情吧(最低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快要结束了,五位先贤虽千古多年,留芳百世,但对后人的影响入骨三分,挥之不去。在此感受颇多。我概括了人生的三句话十二个字,与朋友们共勉:</p><p class="ql-block">“顺境不傲,逆境不忧,绝境不慌”。</p><p class="ql-block"> 人生苦短,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面对种种人生境遇,我认为应该是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方能行稳致远。首先是顺境不傲。曾看过一个概念,叫“顺境管理”,说的是人在特别顺的时候,一定要稳住自己的势头。当一个人顺风顺水时,容易得意忘形。一旦变得不踏实,极有可能误入歧途。一路顺风,自然是福,但在顺境里太久,就会忽略潜在的隐患。</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越是一帆风顺的时候,越要低调谦逊。不要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时最大的敌人,不是难为你的人,而是不冷静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逆境不忧。逆境,是我们都要经历的人生。有的人,遇到挫折便心烦意乱、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p><p class="ql-block">人在逆境,就像吃一碗难吃的面,越品越不是滋味。但有时,打败我们的不是坎坷,而是充满负能量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击,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p><p class="ql-block"> 再次是绝境不慌。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都风平浪静,而那些不轻言放弃的人,即使被逼到悬崖边,也不会慌慌张张、自己先认输。曾看过一段视频:一头角马的后腿被鳄鱼死死咬住,它拼命挣脱,渐渐精疲力竭,被鳄鱼一步步拉向水中。角马感到绝望和无助,但它仍不甘心,使出浑身力气,继续与鳄鱼僵持着。这时,有两头河马路过,似乎感受到了角马求生的意愿。于是,河马出手对抗鳄鱼,角马终于获救。人生亦是如此,你自己不放弃,别人才有机会帮你。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 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一定要去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消沉,沉着冷静,战胜自己。</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以先贤为榜样,以自律为准则,一起畅享难能可贵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最后回到这篇文章我想重点表达的初衷。文中大家都看到一个事实,五位先贤在那个医疗不发达、科技不先进、生产不文明、物资很物资匮乏且身处逆境的年代与环境下,一个个都相对比较长寿,为什么?我认为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由一个认真的态度所决定的,一个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会投入全部精力的人,通常会比那些偷懒的人更加的健康和长寿。</p><p class="ql-block"> 丰富的社交活动延年益寿。缺乏社交活动的人,不管他们的心灵是否孤单,都会有较高的死亡率,喜欢社交活动的人,交友广泛的人,一般都会拥有较高的健康寿命。</p><p class="ql-block"> 维持完成度。实际工作中,许多退休人员经常会因为“闲着无聊”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退休后也曾患过抑郁症。经过几年与病魔的顽强拼搏,今天终于脱离苦海走岀来了。我觉得退休之后,学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丰富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活得更久。我现在一般的生活所需诸如岀行网上购票、滴滴打车、扫码乘车等都非常熟利,同时为丰富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正在报名手机上学电吹管与练习书法,每天基本上都有课,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很累但很充实且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适度的担忧也无坏处。有研究发现,一个性格开朗,从不担忧的人,寿命会更短,而且,适度的担忧,可以让他更好的承受压力,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梦想能够成为现实,通常都是因为热爱而认真地努力去实现的,而不喜欢的事,再怎么勉强也做不到,无法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就会有一种快乐和快乐,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浇花,遛狗,下象棋等等,都能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更长寿。</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各位亲朋好友,相识与不相识的美友身体健康长寿,天天快乐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