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律•桃李春风】</p><p class="ql-block">平水韵(下平一先)</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风雨行程年复年,芝兰玉树植庭前。</p><p class="ql-block">晨兴曦曙伴身影,日落云霞共晚烟。</p><p class="ql-block">甘露无声滋沃壤,暖流着意润心田</p><p class="ql-block">绵微之力尽人事,不负平生不负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选)</p><p class="ql-block">风雨行程年复年,芝兰玉树植庭前。</p><p class="ql-block">晨星烁烁操场畔,月色溶溶课桌边。</p><p class="ql-block">甘露无声滋沃壤,暖流着意润心田。</p><p class="ql-block">彼尊此爱诚相待。结下师生一世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桃李春风四十年,三更五鼓影灯前。</p><p class="ql-block">初晨未曙身先起,月夜高悬尔后眠。</p><p class="ql-block">两袖粉尘描彩绘,一支朱笔点诗篇。</p><p class="ql-block">而今喜看丰收景,酬得当时涩梦圆。</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一月七日上午(夏历癸卯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我的学生李建玲给我打来一个电活:“杜老师,您来一下云水宴会厅飯店,在徐尚贵的组织下,今天我们要去西坪给您过生日。”这——给了我一个惊喜!惊喜的是:首先,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生日的!其次是,在这个一切以金钱为纽带的世道,在这个世味人情淡薄之季;在这个被補课收费和调座位收红包的潜规则的冲击下,将师道尊严践踏得颜面扫地之时,我的学生们竟然互相邀约来给我过生日,这真有点让我受宠若惊了!</p><p class="ql-block"> 宴席开始时,他们让我说两句,我不知该说点什么,一时无语。在他们的催促下,我语无伦次地说:“今天我不知道你们要来,你们给了我个冷不防。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非常有荣耀感,非常有成就感,也非常骄傲!”我的话在他们的掌声中结束。</p><p class="ql-block"> 唉!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劳累、辛苦、委屈以及心中的各种皱褶与块垒被这一幕冲激得荡然无存,烫熨得平平展展!此生虽微,有此足矣!</p> <p class="ql-block"> 我与十三班</p><p class="ql-block">序言一</p><p class="ql-block">文革十年,大学没有招生,师范没有招生,所以出现了“老三届”怪现象以及各类人才断层现象。人才断层造成了中小学师资的紧缺。一九七七年全国各地招聘民办教师,其待遇是(户口不离农村,只赚工分另加十多元的补贴)我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因是民办所以只能在农村任教。其时,各县直属中学师资也紧缺,所以一九八零年雁北行署教育局在《雁北日报》发出一则招聘高中教师的简章,其要求是参考者具有大本同等学力水平。我又参加了这次考试并被录取,试用一年后予以转为正式国家公办教师。这样就有条件去县直属中学任教了。一九八三年秋季,我被调到了大同第三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序言二</p><p class="ql-block">文革时的办学口号是:村村有初中,社社有高中,由于摊的面宽,多数教师是拔高使用,所以师资质量多数不合格。文革后,教育教学恢复正常,由于师资参差不齐。于一九八一年大同县决定选拔一批初中优秀教师在县三中(原大同十中)办了一所重点初中学校,从全县小学统一考试中遴选顶尖优秀学生入学。</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秋季,新生入学时我被调往三中任教,任十三班班主任,代十二、十三两个班语文课。</p><p class="ql-block">开学第一天,家长帶着新生从全县各个不同方向涌向县三中报到。报到结束家长走的时候,有抱臂牵襟哭着要跟着回去的,有站在宿舍门旮旯抹鼻子的,有愁眉苦脸默默发呆的。面对这样的场景我挠了挠头。我又看了看学生花名册——啊!纯一色的十三岁!面对这一群小屁男孩和黄毛丫头片子!我皱了皱眉头。</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是社会上最小的主任即担负着最大的人身安全与心理成长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三中的学生宿舍是六米入深的顺山大炕,六米炕睡十个学生,每人平均60公分。初入学的前几天晚上,蒙在被窝里哭鼻子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女生。过了一段时间哭泣的少了,而是争铺位的吵闹多了。不是你的褥子搭在他的铺位上,就是他的毡子挤了我的铺位。熄灯后经常有舍长要我去处理纠纷,这时候我得拿着卷尺和粉笔去分铺位做记号。并且劝说他们把两人毡褥摞起来铺,不愿意合拼的把自己们褥子竖着折叠起来铺。而主要是从三年相处而是一辈之的友情去开导他们,久而久之宿舍就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八三年我国还实行粮食供应制,学生的飯食是分份制,学生基本上吃不饱。打飯值日生分飯就成了大学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一句戏言,我常说我和十三班是抓髻夫妻。(原配小两口)他们是十三岁的小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到三中的,我是第一次离开本村到县直属中学当班主任的。双方都有新鲜感而且感情都纯真。</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年纪虽小,你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们是懂的得,在他们最渴望得到什的时候,你给予了他们,在他们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在精神上:</p><p class="ql-block">这个年龄的孩子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离开父母的关爱,心理上没有了依托,心中的无望、失落、孤楚的感觉很重,他们需要得到依赖、关爱、慰藉、帮助。这时你对他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受了委屈后一个抚慰的动作,这些关爱在他幼小的心灵感触很深,他会感激一辈子。</p><p class="ql-block">在物质上</p> <p class="ql-block"> 刘双娣的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张志军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 刘双娣的生日蛋糕</p> <p class="ql-block"> 杜卓英的生日蛋糕</p> <p class="ql-block"> 阎惠玲画轴</p> <p class="ql-block"> 阎惠玲画扇</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知道我爱读书送我的北魏史</p> <p class="ql-block"> 刘双娣的青花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