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之旅系列四:白公馆

李子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时间有限,重庆红色之旅只参观游览了周公馆、渣滓洞、白公馆。至此,笔者其系列美篇到此向美友们说声再见,十分感谢美友们拨冗阅读和点赞、美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认为人只要有思想,就会思考问题。结合时下,对照先辈、先烈们,我们应认真检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指导人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的号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 10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管称“军统局〞)将其改设为重庆临时看守所。1943年,白公馆改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方人员招待所,关押人员迁往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 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 渣滓洞看守所 )有20多人寄押于此。1949年11月27 日,特务对在押者实行集体屠杀,近30人遇难。一人在刑场身中数枪未死,侥幸逃生;十九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 年,白公馆被辟为 西南公安部战犯管理所。1956 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萝卜头(1941年3月15日—1949年9月6日),本名宋振中,江苏邳县(今邳州市)人,为中共党员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幼子,他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监狱,由于环境恶劣,长期营养不良,与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成了一个大头、个矮、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1949年9月6日,宋振中及其父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年仅8岁。重庆解放后,当小萝卜头的遗骸被发现时,他的两只小手死死地握着狱中的老师送给他的那一小截铅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宋振中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成为狱中党组织的交通员,为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重庆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亦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公馆牺牲烈士英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男牢平二室罗广斌、王朴、刘国鋕、陈然、丁地平、毛晓初在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用罗广斌的红色绣花被面,以及黄色纸等,亲手制作了这面狱中五星红旗。(罗广斌在大屠杀中脱险,毛晓初在大屠杀中越狱脱险,其余4人牺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我们也有一面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再找根竹竿,就是帐竿也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鲜明的旗帜,腥红的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我们用血换来的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美丽吗?看我挥舞它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别要性急,把它藏起来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等解放大軍来了那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撒着自由的眼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一齐出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白公馆平二室难友集体创作(罗广斌执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晓轩(</b><b>1916—1949 )江苏江都人。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青运及工运工作。1940年4 月在重庆被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积极进行策反和越狱准备工作,是狱中斗争的领导人。大屠杀前,对党组织提出意见 “希望组织上能够切实研究,深入地发现问题的根源,而且经常注意党内的教育、审查工作,决不能容许任何非党的思想在党内潜伏。1949年11 月27 日牺牲于白公馆大屠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许晓轩狱中给家人的信</b></p><p class="ql-block"><b> 信中对自己因为工作太忙,没有照顾好父母、妻女表示深深的歉意,信中特别希望妻子要另建家庭。</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 周从化</b><b>(1895—1949 )四川新都人。</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革党员、民盟盟员。全民族抗战时期任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及川康绥靖公署中将参谋。1948 年,根据党的指示加入民革,任民革川康分会执委会秘书长,负责军运工作。1949年8月21 日因策反四川军阀王陵基在成都被捕,同年11月27日牺牲于白公馆大屠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朴(1921-1949)重庆人</b><b style="font-size:18px;">,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求学时即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刊物《中国学生导报》的工作,承担办报经费,成为活动骨干。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北区工委委员,负责宣传和统战工作。1948 年4月 27日被捕,狱中他拒绝了敌人提出的 “澄清思想,交出组织,参加特务工作”的要求,经受了酷刑的折磨,仍坚贞不屈。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大坪刑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朴母亲金永华 1984 年5 月入党时留影。</b><b>金永华,在儿子的影响和感召下,先后变卖田产1480 石,筹集黄金近二千两,全部支援了川东地区的地下斗争和武装起义。创办莲华小学、南华贸易公司,作为党的活动据点和经费来源。解放后,她谢绝了政府归还的钱物,怀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终于在 1984 年以 84 岁高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 黄显声(1896—1949),辽宁凤城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b><b>历任东北军骑兵师师长,53 军中将副军长。他主张取消党派成见,联合红军抗日。“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义勇军转战辽宁及长城古北口一带,狙击日寇。全民族抗战暴发后,率部参加漳河战役。为营救张学良将军,1937 年底到达武汉,会见周恩来,研究东北军的抗日工作。1938年2月正拟前往延安,被军统局以“联共反抗中央“罪名被捕。狱中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自勉。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步云桥。</b></p> <p class="ql-block"><b>黄显声殉难时穿在身上的皮背心,上有四个被射穿的弹孔及斑斑血迹。</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 李英毅(?—1949)辽宁人,张学良将军副官。</b><b>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送蒋介石回南京遭软禁,李英毅为照料张学良将军辗转各地。1942 年张学良被囚贵州开阳时,令他离去。他正欲动身,遭特务扣留,后转囚重庆白公馆。1949年 11月27日与黄显声将军同时牺牲于步云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然(1923—1949)祖籍江西,出生于河北香河。</b><b style="font-size:18px;">1939 年在抗战剧团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躲避特务抓捕失掉组织关系。1946 年加入民盟。1947 年底重新入党,担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代理特支书记,负责《挺进报》印刷工作。1948年 4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囚渣滓洞,后转白公馆,狱中经受住了老虎凳等酷刑的折磨,坚贞不屈。囚于白公馆时,他把从隔壁黄显声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在难友中秘密传看,被难友们称为《挺进报》“白宫版”。1949 年10月28日牺牲于重庆大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然、蒋一苇、刘镕铸等人以“平方”的笔名发表在《彷徨》杂志1947 年新五期小论坛的文章《论气节》(节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挺进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刑讯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