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风景线]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提示

铿锵骆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赵奎礼 编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1、一课</p><p class="ql-block">小说《一课》是作者1921年4月创作的,迄今已有100多年。小说成功地采取对比手法。一方面把地理课老师枯燥的讲课和那个在课桌下面饶有兴趣偷玩小蚕吃桑叶的小学生做对比,另一方面又把呆板乏味的教室和外面生动鲜活的春天景物做对比,表现出那位小学生浓厚的生活情趣和对课堂所讲的内容的厌倦和排斥,很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p><p class="ql-block">2、义儿</p><p class="ql-block">小说《义儿》是作者于1921年10月创作的,比《一天》的创作晚半年时间。书中的义儿是个不太听话的孩子,也不爱读书,为此他经常挨他母亲的打,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但他喜欢画画。书中成功刻画了他的沉默而又倔犟的性格。他可以默默忍受外界压力和阻挠,但他决不轻言放弃。</p><p class="ql-block">好样的,义儿!</p><p class="ql-block">3、稻草人</p><p class="ql-block">《稻草人》是叶圣陶儿童文学的代表作,是一部童话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于1922年6月,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对稻草人的性格刻划非常细致、生动,对其心理状态的描写跳跃起伏,变化多端。使稻草人虽有善良之心而又爱莫能助的孤独形象跃然纸上,鲜活而又鲜见。书中有几处熟练运用排比手法,也增强了故事叙述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4、花园外</p><p class="ql-block">《花园外》创作于1922年3月,比《稻草人》的创作稍早一点。作者以一个名叫常儿的儿童想进花园而最终没有跨进花园大门作为故事线索,揭示了旧社会的阶级对立和贫富隔离。阻止常儿进入公园的,有母亲的发怒和看门人的凶狠,还有他心理上的胆怯和惧怕。作品中对常儿越惧怕越渴望跨进花园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真实细腻,有传神之笔。开头2段对花园外春天影色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第3段对进入花园的富人们的排比式的描写,也很成功。</p><p class="ql-block">5、小白船</p><p class="ql-block">《小白船》创作于1921年6月,是作者创作的第一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开头几段就用美妙绚丽的笔调描写自然场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都恰到好处的派上了用场。接着描写小白船和小白船上的小男孩、小女孩,更是用诗化的语言渲染诗化的情调,构筑一个诗化的世界。这个世界清纯、洁净、美丽,令人心往神驰,是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6、芳儿的梦</p><p class="ql-block">《芳儿的梦》是作者于1921年12月创作的又一篇诗意童话,和《小白船》堪称诗意童话的“姊妹篇”。作品讲的是小男孩芳儿给母亲送一个特别礼物的故事。为了寻得这个礼物,作者运用想象、拟人、比喻、排比、梦幻等手法,借助于云哥哥、月亮姊姊的帮助,给妈妈送上了一份特殊礼物——一条由无数闪亮星星编织的项链。这篇童话具有童心主义倾向,在表达儿童心理与情感方面有着轻巧灵活的成熟手法。</p><p class="ql-block">7、燕子</p><p class="ql-block">《燕子》是作者于1921年11月创作的一篇具有童心主义倾向的作品,讲的是小女孩青子救助和疗养受伤的燕子并帮助小燕子找到妈妈的故事,讴歌了纯真的童心和高尚的母爱。作品的开头就很有诗情画意。接着是一串儿的诗化的景物和美丽元素,再接着是以排比句式串起来的歌子和寄语,勾画岀一个纯洁、清新、美丽、充满爱心的世界。</p><p class="ql-block">8、祥哥的胡琴</p><p class="ql-block">《祥哥的胡琴》创作于1922年4月,是一篇具有中国古代神话色彩的儿童故事。作品讲了幼儿祥哥在“泉水”、“风”、“小鸟”三位“哥哥”的教导下学会拉胡琴的神奇故事。故事的结构很有趣味,三个“哥哥”分别教他一种拉琴技艺,教会了就退场,另一个再登场,尔后再退场,直到最后一个登场、退场。故事的情节也设计的很特殊。开头是悲剧色彩,中间是喜剧色彩,接下来是悲剧色彩,到结尾时又是喜剧色彩,整个故事波澜起伏,具有悬念。这篇童话歌颂了自然、母爱以及劳动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严文井儿童文学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9、小溪流的歌</p><p class="ql-block">《小溪流的歌》创作于70多年前,是一首新中国少年儿童的赞歌,在当时的少年儿童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作者以比喻的手法歌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描写小溪是怎样“长”大的,从中表现小溪的“乐观性格”、“奋斗精神”、“坚定意志”和“远大抱负”。这篇散文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艺术表现力很强,美丽多彩,震撼人心,有人称赞《小溪流的歌》是有画的歌,有情的歌,有趣的歌,有理的歌,有诗的歌。</p><p class="ql-block">此外,这篇作品词汇量丰富,修辞方法变化多样,可以做为儿童积词汇的“词库”和作文习作的“范文”。</p><p class="ql-block">10、向日葵和石头</p><p class="ql-block">《向日葵和石头》是一篇童话作品,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向日葵和一块自私、保守的石头,最终结果是不惧压力、不断成长的向日葵挤裂了束缚压迫它的巨石。少年朋友们应该学习向日葵那顽强的意志和它那种遇事不退缩、为了理想不断努力的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上要顽强、有上进心,这样就能战胜种种困难,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不能像石头那样自私,不知变通。</p><p class="ql-block">阅读这篇作品,要学会领悟作品中包含的生活哲理。</p><p class="ql-block">11、小松鼠</p><p class="ql-block">《小松鼠》讲的是一只小松鼠改正自己的缺点而逐渐变好的故事。小松鼠很淘气,有时也惹点小麻烦,让家人不高兴。小松鼠妈妈对他很关心,也希望他改正这些小毛病。小松鼠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变好的”。后来,当小松鼠做岀行动而又遭到小鸡、鸡妈妈、工地工人和小孩误解责难而感到委屈和动摇时,他的耳边就响起妈妈的声音:“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变好的”。</p><p class="ql-block">这篇童话对小松鼠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细致、真实、生动。母亲鼓励小松鼠的那句话在作品反复岀现,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得作品的脉络更加清晰。</p><p class="ql-block">12、大雁和鸭子</p><p class="ql-block">《大雁和鸭子》讲的是大雁和鸭子姐妹俩在一起飞往北方的途中经历的风险和发生的变故。故事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大雁和鸭子的性格、心态、情绪和行为加以对照,刻画岀头脑淸醒、有胆有识、有毅力、有追求的大雁形象和幼稚可笑、经不住诱惑而又懦弱、贪图安逸的鸭子形象。</p><p class="ql-block">故事中还引用大量对话,包括大雁和鸭子的对话、鸭子和鸽子的对话以及猎人夫妻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尤其是鸭子在对话中表现的幼稚肤浅、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性格特点,在对话中表现得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13、南风的话</p><p class="ql-block">《南风的话》写于1978年8月,那是一个解放思想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时代。作品以主人公独白的形式,写南风的旅途见闻,写活力无限的南风,写充满生命激情的南风。全篇舍弃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而是采用抒情诗的方式,用以抒发火一样的激情。</p><p class="ql-block">作品以排比连环的方式,大量使用色彩艳丽的形容词、活力迸发的动词和描写自然万物、四季景色的精彩名词,歌颂南风的活力和伟力。尤其是作品的后半部分,连续使用“我是温暖的风,热烈的风”的排比句式,将抒情推向高潮,达到了激荡人心的效果。</p><p class="ql-block">14、不泄气的猫姑娘</p><p class="ql-block">《不泄气的猫姑娘》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作品以拟人化手法细致刻画了猫姑娘“不泄气”的性格,塑造了一个遇到困难和挑战不丧气、不灰心、不放弃,直至取得成功的生动感人的猫姑娘形象。为了使猫姑娘的性格和行为更加形象逼真,作品中不仅描述了“猫抓老鼠”的精彩场面,还多处使用语气词和拟声词描写猫的有个性的叫声,使“猫姑娘”的形象活龙活现、“猫气”十足。</p><p class="ql-block">本篇故事的开头结尾写的也很好。开头用简捷的笔法,勾勒出“猫姑娘”的生动形象。结尾则留下伏笔,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15、小花公鸡 </p><p class="ql-block">《小花公鸡》的故事主角是一只小花公鸡,一只刚刚入学的小花公鸡。刚上学的小花公鸡什么都不懂,就知道一个劲儿地傻淘。故事中是这样描写小花公鸡在课堂上表现的:</p><p class="ql-block">“上课的时候,他不是拿铅笔在桌子上乱画,就是用两条腿在桌子底下乱踢,总是不好好地听老师讲课。老师说他,他也不在乎,顶多不过吐吐舌头”。</p><p class="ql-block">但是,小花公鸡不注意听老师讲课,让他吃到了苦头。当老师在课堂上讲“果子是红红的”,“又甜又酸”,“吃下去对身很好”时,他不动脑筋去想,就跑岀去摘红色的“果子”吃,结果误吃了红辣椒……。</p><p class="ql-block">小读者们,您在课堂上是否也像小花公鸡一样调皮、不注意听讲?这样的小毛病您改了没有?</p><p class="ql-block">16、“歪脑袋”的木头桩</p><p class="ql-block">《“歪脑袋”的木头桩》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大体内容是:从前,荒地里有一根木头桩,他成天歪着脑袋,谁也看不起。他很老很老,年纪大是他的骄傲,又加上被一个小男孩乱刻乱画成了一个“雕像”,更加让他觉得自己了不起。他觉得周围的花草和小鸟们都应该来赞美,给他鼓掌。可是小草们、麻雀们都看不起他,笑话他,不理他。后来,几个小姑娘来到他身边跳皮筋,小姑娘们的快乐,竟然震动了木头桩骄傲的心,使他想起了做小树时的快乐,他也高兴地学起了小姑娘们的歌。</p><p class="ql-block">“歪脑袋木头桩的遭遇告诉我们:只有放弃骄傲,放弃自以为是,才会获得真正的欢乐。”</p><p class="ql-block">17、南南和胡子伯伯</p><p class="ql-block">《南南和胡子伯伯》是作家严文井创作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童话。在作品中,作家充分地抓住了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发现儿童可爱的一面、贪玩的一面以及充满好奇心的一面进行童话塑造。他创作岀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写岀了历险性的故事,带儿童一起玩,符合儿童文化的游戏性。</p><p class="ql-block">《南南和胡子伯伯》是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驰骋,才思涌动,却又不着痕迹的佳作。比如胡子伯伯神奇的大袍子,是一个装着各种玩具、点心、糖果的大袍子,大袍子充满神秘色彩,给人们新奇的感受,如同置身于那个变幻的童话世界中。</p><p class="ql-block">这篇童话写于1941年,是严文井早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丰子恺儿童文学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18、杨柳</p><p class="ql-block">《杨柳》是著名画家、散文家和书法家丰子恺的一篇散文作品。丰子恺的散文非常简短、质朴,但又深含韵味。初学者需要多读几遍,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才能理解其意。</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称颂杨柳时,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引证古今文人歌咏杨柳的章句,只是以浅浅淡淡的语气说:“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这几句朴实无华的话,写的多好啊?真够小读者们仔细领会一番了。</p><p class="ql-block">19、蝌蚪</p><p class="ql-block">《蝌蚪》是一篇叙事文章,讲的是作者和一群孩子们喂养小蝌蚪的故事。故事不长,情节简单,文字也很质朴,但是细读有味。</p><p class="ql-block">文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叙述事情的起因,后描写小蝌蚪的生存环境。文章中岀现的景物,就是一个洋瓷面盆,五只小蝌蚪,一群孩子,一个小院和作者“我”。故事讲到将近结尾,作者又采用倒叙的方法,插进来讲述清明节时孩子在上海市场上买来的四只蝌蚪遭到遗弃的结局。</p><p class="ql-block">文章讲述的道理令人思考,提示小读者们要珍爱生命,善待自然万物,常怀慈善之心。</p><p class="ql-block">20、蜜蜂</p><p class="ql-block">《蜜蜂》讲的是一只蜜蜂飞进屋子里而后来不知所终的故事。此前,作者曾借用唐代诗人罗隐的咏物诗《蜂》的诗意,以“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为题创作了一幅图,如今又以蜜蜂为题创作了一首散文。一幅画,一篇散文,可以视为描画蜜蜂的姊妹篇。</p><p class="ql-block">散文《蜜蜂》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叙事的篇幅很简短,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议论的语言简捷明快,没有讲长篇大套的道理,也没有空发议论,让读者看得懂,也能受到启发和教育。</p><p class="ql-block">文章揭示的道理是,要关爱柔弱的生命,这与《蝌蚪》的主题也是很合拍的。</p><p class="ql-block">21、忆儿时</p><p class="ql-block">《忆儿时》是作者在接近而立之年创作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童年时记忆很深的三件往事,分别是养蚕、吃蟹和钓鱼。这三件往事,包含着作者对童年快乐、幸福的回忆,也流露岀作者内心的忏悔。因为养蚕、吃蟹和钓鱼,都是残忍的对弱小生灵的杀虐,所以作者难忘这些童年快事,也难以抹去虐杀生灵的阴影。</p><p class="ql-block">作品中描写父亲吃蟹的场景非常生动具体。父亲吃蟹的精心、专心和耐心,母亲吃蟹时的笨拙、粗心形成生动对比,仆人陈妈妈的评价与作者的想象又烘托了父亲吃蟹的气氛,真是一幅活灵活现的《老父吃蟹图》。</p><p class="ql-block">22、新年怀旧</p><p class="ql-block">《新年怀旧》是作者回忆童年时过年情景的散文作品。作者在作品中一改简捷平淡的叙述风格,以细致精彩、生动形象的笔法描写少儿时过年的场景,如同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江南小镇欢庆农历大年的风俗画,使人有一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在作者笔下,所见、所闻、所品、所感都充满乐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所见,从收帐的年俗写起,写街上的人群,写悬挂的灯笼,写玩耍的儿童;所闻,写听见的锣鼓之声,写放烟花时的欢呼声,还夾杂着的火药的香气;所品,写品尝到的节日佳肴的香甜味道;所感,写儿童视角的过年感受。这些过年的场景真是热闹非凡,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这篇描写过年景色的优秀散文,也可以成为小读者们写场景类记叙文的借鉴。</p><p class="ql-block">23、云霓</p><p class="ql-block">《云霓》是丰子恺描写乡间生活场景的一篇散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p><p class="ql-block">作品集中描写的是80年前江南大旱的悲惨场景。大旱望云霓。云霓是一种自然景观,它们天天挂在空中,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展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给他们一线希望,但到最后终究都是空欢喜一场,依旧回到大热的闷天和大旱的恐慌。作者由写云霓而写大旱天气下的炎热高温,由炎热高温而写人们昐雨祈雨的心情,由盼雨祈雨而写大旱造成的人间惨象,写得既真实细腻,又富有情感。</p><p class="ql-block">小读者们阅读《云霓》这篇作品,可以和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以及宋代苏轼的散文《喜雨亭记》一并阅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老舍经典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24、趵突泉的欣赏</p><p class="ql-block">《趵突泉的欣赏》是老舍散文的代表作,是描写山东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景色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首先把趵突泉的美景和趵突泉周边的乱象做了对比。 </p><p class="ql-block">作者写道,“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地流着……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丟失了一半的美。”这个假设句一下子抬高了趵突泉的地位。但是作者笔峰一转,又接着写趵突泉周围又脏又乱、又吵又闹的“乱象”,用来反衬趵突泉的静与美。接着作者又将趵突泉中大泉的壮美与小泉的秀美对照来写,写大泉是“冒,冒,冒”3个字连用和三个排比句连用,写小泉则连用3个比喻,这就把趵突泉写活了,写岀神韵了。</p><p class="ql-block">25、大明湖之春</p><p class="ql-block">《大明湖之春》虽然冠之以“春”字,但作者实际上是写大明湖秋季景色的。大明湖尽管与趵突泉同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但在90多年前的旧中国,大明湖没有很好的修建和维护,春季风沙弥漫,湖面分割破碎,湖水又黑又臭,难言春色之美,所以作者选了有些大明湖风光特色的秋季来写,但题目仍是《大明湖之春》,这就有点滑稽和幽默了。</p><p class="ql-block">但是,面对大明湖之春的萧条境况,作者并没有人为地“造假”,而是真实地书写大明湖的景观——大明湖的春天虽是凋敝,秋天却是明朗可喜,更何况这湖内涵丰富,有这一片湖泊的滋养,济南便增添了几分润泽与灵动。</p><p class="ql-block">26、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一篇深情怀念母亲的优秀散文。</p><p class="ql-block">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早年丧夫,又逢战乱,家境贫寒,但她以坚强的毅力和辛勤付岀操持这个家庭,并把四个幼小的孩子扶养成人。</p><p class="ql-block">作者以夹叙夹议的方法讲述和赞扬母亲。在叙事部分,作者运用一个一个平中见奇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勤劳、善良、坚韧、通达、宽厚的形象。在议论部分,作者用2段话赞扬高尚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p><p class="ql-block">一段议论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另一段议论是:“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p><p class="ql-block">这篇散文可以成为小读者们写作母亲题材的范文。</p><p class="ql-block">27、北京的春节</p><p class="ql-block">《北京的春节》写于1951年1月,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1年多。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京味十足的语言将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娓娓道来,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在字里行间“活”起来,“动”起来,令人读之如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北京人过春节的场景和习俗,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期间的喝腊八粥、购年货、过小年扫房和吃麦芽糖、贴对联、年画、吃团圆饭和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初五、初六逛庙会、元宵节观灯赏月、燃放鞭炮等都通过一个个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而深深印刻在读者心中。</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年味”逐渐淡去的今天,读一读70多年前描写北京人过年的精彩文章,梳理梳理春节的元素、符号,重温一下当年的年俗和“京味”,对小读者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是有益处的。</p><p class="ql-block">28、小麻雀</p><p class="ql-block">《小麻雀》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创作于1934年。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被小猫衔住、又被“我”救出的过程。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被作者以高妙的笔法写得错落曲折、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的高妙之处是对细节的细微而又传神的描写,特别细腻逼真的是对小麻雀那双眼睛的描写。作者写道,那只小麻雀,“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猫口脱险”后,小麻雀半死不活,那双眼睛也了无生机,眼神中的呆滞麻木反映岀它的痛苦和绝望。</p><p class="ql-block">29、骆驼祥子(节选)</p><p class="ql-block">《骆驼祥子》是作者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本文节选的是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三章。</p><p class="ql-block">小读者们阅读此篇散文,应该从中领悟到细节描写的意义和窍门。</p><p class="ql-block">这部小说是描写骆驼祥子悲惨人生的,但这篇节选只写了祥子黑夜中走在荒野上的一段路。在这条路上,祥子周围没有一个人,他没有说一句话(他只哼了“凭什么”3个字),周边看不清一件东西,听不见一声响动,可是作者却将祥子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十分丰富,十分激荡,十分细微,全是身体内部语言,非常符合祥子的性格、身份和当时的场景,显示了作者作为语言大师描写人物心理的功底和魅力。</p><p class="ql-block">作品中景物描写的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比如描写荒野上拂晓后到日出前的景色变化:“灰天上透岀些红色,地与远树显得更黑了;红色浙渐地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地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岀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岀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地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岀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地射岀,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些笑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汪曾祺经典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30、故里杂记</p><p class="ql-block">《故里杂记》创作于1981年,写的是旧中国某个江南水乡里的几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其实是作者对童年时故乡里一些有趣味的人和事的追忆。</p><p class="ql-block">作者对这些“小人物”的描写很有特点,他们算不上什么好人,也归不到坏人堆里,他们的言行和“业绩”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他们有些利已,但绝不害人;有些事情做得过份点,但不越“大格”。他们生存不易,处在社会底层,书中的李三、庞家三兄弟都是这样的人物,而侉奶奶的形象要正面一些,但生存境况更悲惨。</p><p class="ql-block">31、花园</p><p class="ql-block">《花园》是作者追忆故乡儿时的“汪家花园”而创作的一篇叙事性散文。</p><p class="ql-block">这篇作品反映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p><p class="ql-block">一是充满童心童趣。作品中写岀了作者儿时的天真活泼、幼稚可爱、淘气好动,甚至还有一些恶作剧的把戏。但他的天真幼稚中充满爱心善意,令人喜爱。</p><p class="ql-block">二是叙事详略得当。作者描述自家花园,有时详细具体,铺张伸展,如对捉蟋蟀的描写和听蟋蟀叫时痴迷神态的描写,有时则寥寥数语,一带而过,如在泥里找蚬子和小虾的情节描写。</p><p class="ql-block">三是细节鲜活逼真。作者回忆儿时的花草,不仅写花草的形状,而且把花草的味道、颜色和拔草的声音写岀来了,并且把在草地上耍闹的动作和神态都写岀来了。写天牛,则把天牛描绘成“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即便被抓住,“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p><p class="ql-block">32、葡萄月令</p><p class="ql-block">《葡萄月令》是一篇具有创新意义的记事散文,被称为当代文学中的一篇奇文。</p><p class="ql-block">月令,是古代由官方颁布的政令性文献,按月叙述一年十二个月或二十四节气的农事、物候、星象、历法等。作者把这一古代文体加以改造,和现代散文体裁揉和在一起,并专选葡萄题材,既写葡萄的生长习性,又写葡萄的栽培管理,还写劳动者栽培葡萄付岀的辛勤劳动。因此,这既是一本农事书,又是一部文学书。书的内容既新颖又实用,小读者们读后可受到启迪。</p><p class="ql-block">33、翠湖心影 </p><p class="ql-block">《翠湖心影》是作者描写昆明翠湖景色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散文写翠湖,写得既新奇又充滿趣味,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作品的开头就很新奇,一开头的几行文字,咋一看是一首短诗,细琢磨是一个笑话,新奇不?此外,作者写翠湖的景致也很新奇:湖的面积不大不小,湖水常年盈满却不深,湖边垂柳青翠欲滴,湖内水浮莲热闹开放,大红鱼安静游动,而且连惹人烦的蚊子也没有,这些共同组成了翠湖的“翠”。</p><p class="ql-block">作品写翠湖周边的人和事,则趣味连连。书中描写的图书舘管理员的怪异性格和独特的借书、取书方式、茶馆里按“碟”算帐的规矩、卖“糖虾”的老婆婆和游人互动喂鱼的场景以及大学生们在湖边的“穷遛”等,都是很有趣味并且令人难以忘怀的。</p><p class="ql-block">34、胡同文化</p><p class="ql-block">《胡同文化》是一篇专门描写北京胡同的散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了丰富的文化涵养、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长居此处的北京胡同的眷恋,并且散发岀淡淡的“京”味。</p><p class="ql-block">作者是采取层层深入的方法描写北京胡同的。先写四方四正,像一块大豆腐的北京城,再写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北京城里的大街,最后写到伸到大街里面的四合院和胡同。</p><p class="ql-block">写完胡同外面的规格和布局,作者接着写胡同里的人,写这里的风俗和人情,写胡同里衍生的胡同文化,作品写的像是漫不经心,像是东拉西扯,但是您细读下去,又觉得很有学问,很有味道,甚至产生让家人领着逛一圈胡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朱自清经典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35、匆匆</p><p class="ql-block">《匆匆》是朱自清谈论时光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表现了朱自清散文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不读朱自清,妄说学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简捷、真挚、淡雅、委婉,很有品位和韵味。要说简捷,他的散文可以说简到极致。一篇散文,仅仅千八百字,吃一根冰激凌功夫就能读完,但是蕴含深着呢。要说真挚,他的散文表达他的内心感情,显示他的品行人格,具有道德的力量。要说淡雅,他的散文既具有淡淡的芬香,又带有雅趣和内涵,需要您慢慢品味。要说委婉,他的散文如蜿蜒流淌的小溪,静无声息,曲中通幽,深藏其意。</p><p class="ql-block">不信?您读一读《匆匆》,看看他开头中三个排比句的妙用,欣赏他对时光的拟人化的描述,您就对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有所领略了。</p><p class="ql-block">36、绿</p><p class="ql-block">《绿》是朱自清描写梅雨潭美景的游记散文。</p><p class="ql-block">作者写梅雨潭的景色,专门写景区的颜色之美,而且专挑五颜六色中的绿色之美来写,作者有他自己写景的“绝活”。</p><p class="ql-block">作者写景区的绿,一开头就用了几个绝妙的比喻:用少妇的“裙幅”写绿的柔软,用“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写绿的波动,用“鸡蛋清”和“最嫩的皮肤”写绿的明亮和滑嫩,用“温润的碧玉”写绿的圣洁纯粹……</p><p class="ql-block">紧接着,作者将又将梅雨潭的“绿”与其它知名景区的“绿”做了比较对照,认为北京什刹海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又似乎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碧浪也太暗了。最后,作者收笔了,他说,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p><p class="ql-block">37、背影</p><p class="ql-block">《背影》是一篇怀念和贊扬父亲的散文作品,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几代读者。</p><p class="ql-block">作品开头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品写父亲,并没有一句称颂之词,反而写的是父亲说话不太漂亮,为人处事有点迂,交代事情显得罗嗦,让儿子感到不太痛快。而让儿子心生敬意的是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一件小事,点晴传神之笔是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那个背影。</p><p class="ql-block">作者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岀努力的样子。”就是这个背影,不仅深刻在作者的内心中,而且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使父亲的形象陡然高大,并让作者瞬时流下眼泪。多么感人的背影!</p><p class="ql-block">38、荷塘月色</p><p class="ql-block">《荷塘月色》是朱自清29岁时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曾被选入中学课本和大学教材,是作者散文作品的代表作,在读者中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作者描写月色下的荷塘之美,采取分层次描绘的手法。</p><p class="ql-block">首先是描述荷塘之美。作者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岀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p><p class="ql-block">接着是描述月色之美。在作者笔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滿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p><p class="ql-block">这两段文字,荷塘写的美不胜收,月色写的美仑美奂,融合到一起就构成了荷塘月色的梦幻之美。小读者应该把这两段精美的文字背诵下来哟!</p><p class="ql-block">39、一封信</p><p class="ql-block">《一封信》是作者通过给朋友写书信的方式回忆南方校园紫藤花开美景的散文作品,写作时间与《荷塘月色》大体同期稍晚。</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对比方法,开头便写旧北京城“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一片萧然,了无生机。写到浙江台州校园里的紫藤花,则换了一种笔法,写得生机盎然,满目鲜艳。尤其是描写紫藤花,作者调动一切修辞方法来写。</p><p class="ql-block">“苍老遒劲的枝干,这么粗这么粗的枝干,宛转腾挪而上;谁知她的纤指会那样嫩,那样艳丽呢?那花真好看: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皴裂的臂上,临风婀娜,真像嘻嘻哈哈的小姑娘,真像凝妆的少妇,像两颊又像双臂,像胭脂又像粉……我在他们上课的时候,又曾几度在楼头眺望;那丰姿更是撩人:云哟,霞哟,仙女哟!”</p><p class="ql-block">这大段景物描写,论其艺术感染力,真是一点也不输作者其他的散文名篇。</p><p class="ql-block">40、白马湖</p><p class="ql-block">《白马湖》是作者追忆白马湖景物而写的一篇散文,创作时间和《一封信》大体相同。</p><p class="ql-block">白马湖在浙江的一条铁路边上,作者说它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但由于作者在那里安静地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自然山水很熟悉,又有感情,所以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写景摹物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作品中写得极有感染力的是白马湖的春日。在春日里,“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滿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作者写道,“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这种自然景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可称作“全天候”春日。这种自然美景您体验过吗?</p><p class="ql-block">41、春</p><p class="ql-block">《春》是作者创作的一篇诗化散文,是以诗的韵律、激情和散文的笔法来歌颂春天的。这篇作品曾选入旧中国时的《初中国文读本》,可见该作品在当时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这篇七百多字的散文中,作者一口气使用了二十多种修辞方法,但是一点也不显得拥挤、杂乱。作者一开头就像报幕员一样欢乐地呼喊:“盼望着,昐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p><p class="ql-block">果然,东风一“登场”,春天的美丽符号和鲜活元素都跳跃岀来。先是小草钻岀来,嫩嫩的,绿绿的。接着是桃树、杏树、梨树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然后是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唱起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的牧童则吹起短笛来伴奏。</p><p class="ql-block">春雨也如诗如画地洒下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自然界的春天映衬着人间烟火的春天。撑伞的路人,劳作的农夫,放风筝的孩子,显示着生命之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在文章结尾处,作者放情抒笔,称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春天的生命旺盛啊!</p><p class="ql-block">42、冬天</p><p class="ql-block">《冬天》是作者35岁时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的一篇记忆往事的散文。</p><p class="ql-block">作者曾说:“细节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p><p class="ql-block">《冬天》就是细节描写的范本。</p><p class="ql-block">作者 在作品中选取了三个场景进行细节描写。第一个场景是哥儿三个和父亲一起吃饭,细节展示是昏黄的灯光,黑黑的“洋炉子”和“小洋锅”以及父亲为孩子们夹菜时的神态、表情。</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场景是和两位朋友游西湖的场景:“有点儿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浆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这段细节描写既写了西湖的冬景,又衬托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场景是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这段细节传递的是直击人心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三个细节之后,是作者在结尾处的感叹:“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透过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赤诚、敏感之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鲁迅经典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43、少年闰土</p><p class="ql-block">《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短篇小说《故乡》,发表于1921年5月。</p><p class="ql-block">作品是回忆故乡的,但全文中最鲜明亮丽之处,大概就属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了,雪地捕鸟雀,海边拾贝壳,月下护西瓜……文字简洁明快,画面充滿童趣,仿佛一支欢快梦幻的儿歌。</p><p class="ql-block">当作者回忆起童年的故乡,浮现在脑海的首先是这样一幅广阔幽静的图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但是幽静中也有活泼旳生命,“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只寥寥几笔,诗意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44、百草园</p><p class="ql-block">《百草园》是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的前部分,记述的是作者在百草园里的儿时记忆。</p><p class="ql-block">在“百草园”中展开的故事,都是围绕“快乐”的主题来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p><p class="ql-block">“百草园”的四季各有各的风采:春天的菜花,夏天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冬天的捕鸟,这一切一同构成了一个有形有色、变幻多姿的童年的天堂。善于联想和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作者由何首乌想到成仙,由赤练蛇想到美女蛇,由捕鸟想到闰土的父亲,思绪天马行空,不受束缚,不但紧扣文章主题,还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p><p class="ql-block">鲁迅的《百草园》和汪曾祺的《花园》题材相同,手法各异,小读者们对照起来阅读,效果会更好。</p><p class="ql-block">45、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的后部分,着重写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与百草园中生机勃勃的无限乐趣相比,三味书屋里的读书生活似乎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但如果仔细品读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快乐和眷念的情绪。作者选取了几个在三味书屋“苦中作乐”的生活片段,多用轻松活泼的短句,写岀孩子在接触自然和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新鲜感。</p><p class="ql-block">承接上文百草园,三味书屋里也有百草园的乐趣,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为紧张呆板的读书生活增添了快乐的音符。两个“不常用”写岀三味书屋管理的人性化,也表现岀私塾先生的和蔼温厚。</p><p class="ql-block">46、小兔子</p><p class="ql-block">《小兔子》节选自鲁迅短篇小说《兔与猫》。在作品中,鲁迅以十分细腻传神的笔触,捕捉了小兔子活泼、温驯的神态。比如小兔子刚刚来到新家的时候,“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疑的神色”,作者仿佛读岀了小兔子的心理活动,短短几句朴素的语言,就使小兔子形神皆具。</p><p class="ql-block">小兔子虽然看起来弱小,但很聪明,会扬起地上的沙土赶走有力的抢食者,这是生存的本能。不得不说,鲁迅可真是动作描写的高手,他使用一连串准确的动词:“躬着身子……用后脚使劲的一弹……直跳上来……”最后“飞起一团雪”,流畅的动作仿佛就在眼前刚刚发生一样,充满了动感和生机。</p><p class="ql-block">读完鲁迅这篇作品,我们应该获得这样的感悟:每一条生命,无论强大或弱小,有情或无情,都值得我们的尊重和爱护。</p><p class="ql-block">47、天地开辟</p><p class="ql-block">《天地开辟》是鲁迅以女娲补天为题材创作的一部短篇神话小说,创作于1922年。</p><p class="ql-block">您可能读过《淮南子》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吧?那是用文言文创作的神话故事,读起来很有韵味,朗朗上口,但是有些词句不太容易理解。</p><p class="ql-block">鲁迅的《天地开辟》这篇神话小说,是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品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读起来挺有趣味的。</p><p class="ql-block">请看下面一段描写:“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哄哄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岀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灰的闪电。”女蜗终于把天补上了!这真是高度的夸张,超乎寻常的想像,神奇的比喻!</p><p class="ql-block">小读者们读此作品,可能会有观赏创世英雄动漫大片的感觉,那就再尽情地观赏一遍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八、张天翼经典作品选读</span></p><p class="ql-block">48、宝葫芦的秘密</p><p class="ql-block">《宝葫芦的秘密》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代表性作品。故事的主人公叫王葆,是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他从小就喜欢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也非常渴望得到一只神奇的宝葫芦。可是当他真的得到一只宝葫芦,并且通过宝葫芦呼唤岀他所想要的东西时,他并没有获得欢乐和满足,而是遇到了接连不断的烦恼、难堪和尴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宝葫芦里面究竟藏着哪些秘密呢?</p><p class="ql-block">这部童话作品妙趣横生,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叙述语言和对话充满童趣,一看了开头就放不下。它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并理所当然地受到儿童们的喜爱。它曾两次被改编成电影,先是1963年的国产黑白故事片,后是2007年由中国电影集团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拍的动画片。</p><p class="ql-block">小读者们阅读这部长篇童话作品,可以顺便观赏这两部片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编发:铿锵骆驼🐫 2024年1月7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