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隅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时已深冬,但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场馆建筑,在国殇墓园东侧,占地约22亩,据说是在中央领导过问和关心下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先后投资1.5亿元。纪念馆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向世人生动再现滇西抗战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共向海内外包括部分远征军老兵及其后裔收集了88000多件文物,设有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7个展厅,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展厅周围,还建有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全长133米,镌刻着103141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用火山青石镌刻,象征着远征将士们坚强的意志;主题墙上镶嵌的是中缅印战区盟军服役徽标,左侧是“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八个魏碑大字,下方是铭记碑刻。名录墙主体由14个大面组成,曲折向i前,不断升高,暗喻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艰难曲折的抗战过程,至中国远征军大反攻开始,全面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取得最终辉煌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最早,原滇西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位于腾冲县城西南来凤山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规模空前。1945年7月7日(即卢沟桥事变8周年纪念日)落成。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即为国殇墓园。国殇墓园在新纪念馆边,是一座埋葬着滇西抗战中为国捐躯的8000将士。</p> <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我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战争之惨烈为世界所瞩目。日军曾从东南亚一路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交火战斗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失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和国殇墓园以大量的史事和数字揭示了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和残暴,昭示了国人和国际正义人士反战争反侵略的抗争决心和勇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作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积极抗日、主动进攻的一次重大行动。虽然以惨烈而告终,但其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内增民族信心,外扬民族威严。这次作战也是中美英同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在同一地区首次协同作战。客观上鼓舞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对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起了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英气浩荡!</p><p class="ql-block"> 英烈永存!</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6日 竹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