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苏州唐寅祠游览时,听到评弹演员的介绍,唐寅祠后面有一片新开发的文化区。遂前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廖家巷与大营路交叉的路口,右边去就是文化区。</p> 路口有示意图,表示了一些建筑区域的相对位置, 走到文化区的入口前,向前眺望,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寺塔,距离很近了。 入口旁边的粉墙,上有“桃花坞”字样。 游客不多,来者就此留影。 偌大的一个门洞,里面的石块铺设的道路很宽敞。右边墙上有砖雕的“唐寅故里”。 右边建筑是文化产业街区。 左边一排粉墙建筑,墙前布置十分典雅。 正前方有一座楼阁,是文昌阁。 先走到左边这排建筑的大门前,是桃花坞美术馆,看得出是一座新馆,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据室内的工作人员介绍,美术馆还在筹备中,只是建筑完成了。大厅里有关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古城保护等展示。 从地图来看,就在苏州站南面的区域,东面就是人民路、北寺塔。常常到苏州的就熟悉了。 离开美术馆,眼前的文昌阁三层楼阁逐层收窄,飞檐翘角,还是建造得很有气派。 在这个位置,看得出文昌阁的平面呈前后凸字形,使得建筑立面每层多出一对飞檐,丰富了立面的层次。 楼阁正门上的檐下有匾“文昌阁”。外立柱一副对联“文深四面水 文笔一支塔,定知此地灵 奎光烛阊阖”,内立柱上也有一副对联“列天上星班 两字传心惟孝友,掌人间禄籍 千秋大业在文章”。 文昌阁的二层与三层檐下分别有匾“天开文运”和“文运昌盛”,也点出了文昌阁的主题。 再俯瞰地面,竟然是一幅石头浮雕的国画。 由于拍摄角度无法最佳,不能很清晰地看出图画的画面。 走进阁内,正中是一尊神像,这就是“文昌帝君”。<div>文昌帝君,是道教神名,相传为中国古代科举士子的守护神。追溯本源,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与“梓潼神”相结合产生的。</div> 文昌阁一层的四周窗格下的壁上,是画的《阴隲文图證》(隲[zhì ],《玉篇》牡马也。)<div>这里的四张分别是“施茶水以解渴烦”、“慈祥为国救民”、“容人之过”、“造千万人来往之桥”。</div> 《阴骘文》,道书。全称《文昌帝君阴骘文》。以文昌帝君降笔(即扶乩)的名义编纂而成。成书年代不详。一说不晚于16世纪末。<div>"阴骘"一词原为"默默地安定"之意,始见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后引申为修善积德,俗称积阴德。<br></div> <div>这两张是“勿登山而网禽鸟”、“修数百年崎岖之路”。</div>《阴骘文》以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思想为依据,宣传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戒条。说明广行阴骘,将得善报。列举忠主、孝亲、敬兄、信友、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不谋人财产等数十项作为立身处世之准则。<div>声称依此行事,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近则善报个人,远则福泽儿孙 。</div> 由此看来,《阴隲文图證》也是一种宣传社会文明的画册 文昌阁有三层,可登梯上楼。 二楼四面窗格,上悬挂匾“琼林人瑞”。 苏州有状元、四朝元老潘世恩(1769-1854),为清朝大臣。曾经得到咸丰帝亲书“琼林人瑞”匾额相赠。这里的匾额是未见御书等字及印章,不知是否仿的笔迹。 匾额下有一块石碑,刻着唐寅的《桃花庵歌》 这里有两副对联,分别是“大兴拜昌言崇祀协公议,爵亦有天人阴隲斯为贵”和“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div>后一联出自明诗人唐寅的《阊门即事》,不过诗中是“中有阊门更擅雄”。</div> 这是唐寅笔下繁荣的苏州阊门,也是唐寅的出生地。 二楼的藻井(天花板)也是装饰很多画面,基本为“麒麟送子”的主题。 另一个对应方向,也有匾额与对联。匾额为“慈竹春晖”。对联则是“吴趋自有始 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哦哦 飞阁跨通波”。<div>这副对联是陆机的一首五言长诗中的诗句,原诗中为“馈阁跨通波”,馈,也即飞。</div>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二楼四周的窗格下壁上,是苏州各地的文昌阁漆画。此图为“苏州文昌十景图”之桃花坞文昌阁。图中左边的宝塔即为北寺塔。 北寺塔离开很近,在文昌阁上向东即可眺望,并可远眺到金鸡湖边的东方之门大厦。 苏州震泽古镇的文昌阁。 <p class="ql-block">震泽古镇文昌阁实景拍摄。</p> 苏州同里古镇罗星洲的文昌阁。 罗星洲文昌阁实景(2014年10月23日拍摄)。 苏州浒墅关文昌阁。 苏州观前街文昌大殿。 观前街文昌大殿实景(2011年11月23日拍摄) 苏州昆山市锦溪古镇文昌阁。 锦溪古镇文昌阁实景(网搜图片)。 张家港市永庆寺文昌阁。 常熟市文昌阁。 走上三楼,这里也有“文昌帝君”的塑像。 这就是“五文昌”,又称为“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分别是:“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 “文昌帝君”彩塑像。 文昌帝君像前一副对联“北斗七星横夜半,群英接踵应文昌”。此联的上联出自唐朝沉佺期的《杂歌谣辞·古歌》。<div><br><div>沉佺期,唐相州(位于今河南北部安阳市与河北省临漳县一带)内黄人,字云卿。高宗上元二年进士。<br></div></div> 三层的顶部结构与装饰也别具一格。 三楼的窗格雕花很讲究,上面还有一些画面。 看画面文字,是一些古代流传的故事。 纵观整座楼阁内,所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都有精美的画面布置。这里是楼梯间的部位,也没有让其空着。 窗格上的木质浮雕画面。 这座文昌阁的内部,可谓也是雕梁画栋十分讲究,在苏州市各处的文昌阁中,是首屈一指的。 下了文昌阁,走到背后,现代风格的桃花坞景色的画,作为这里的装饰。 再抬头仰望文昌阁,二楼还有外走廊,只是没有开门无法走出来观景。 由此看来,苏州也确实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各地都有文昌阁,在历史上对于推动科举考试、提高文化素质起了一定的作用。<div>现在那些历史建筑文昌阁,也是一个个旅游景点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