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供奉南海神祝融 。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p><p class="ql-block">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p><p class="ql-block"> 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称。</p> <p class="ql-block"> 仪门为礼仪之门。按礼制,中间大门为王侯贵族出入,官阶低者和百姓只能从侧门进出。大门上有“圣德咸沾”牌匾,两旁石鼓还巧藏封侯爵禄图(蜂、猴、雀、鹿)寓意皇恩浩荡,普及众生。</p> <p class="ql-block">据崔弼《波罗外纪》记录,南海神庙有唐碑1块、宋碑11块、元碑10块、明碑26块、清碑21块。还有宋代苏轼、明代陈白沙、清代裘行简等历代名人的诗歌石刻16种。</p> <p class="ql-block">康熙碑,是康熙皇帝在南海神庙立的巨碑。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帝五十大寿,御书立“万里波澄”巨碑,是南海神庙唯一由皇帝亲笔题字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洪武碑,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碑文的内容是取消前代各种为南海神的封号,改封为“南海之神”,明碑是块巨大的石碑,体现明代建筑大气大度的风格,背着石碑的巨大神兽,叫贔屃(闭悸)。它是传说中的龙王九太子之一,喜欢背负重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