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朗达玛被拉隆·拜吉多杰刺杀之后,吐蕃政治势力围绕其长妃之子赤德·云丹和次妃之子朗德·沃松,分化形成了两大集团,他们分别占据和统治着伍如和约如地区。二者之间因为争夺世俗之利而争占不休,王权统辖能力迅速衰退,以致兵燹长期充斥于蕃域。以赤德·云丹和朗德·沃松为统治核心所形成的势力集团,均在其后代的努力下传续了很久。关于赤德·云丹和朗德·沃松的后裔情况,各种藏史典籍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传承脉络总体上较为清晰。 </p><p class="ql-block">一、赤德·云丹之后裔 </p><p class="ql-block">赤德·云丹育有一子名为“赤德·贡年”。赤德·贡年又育子“赤德日巴贡”和“尼玛贡”。尼玛贡的后代多在垅雪、彭域、多康存续。赤·日巴贡育有“德波”和“多杰巴”二子。德波育子“普巴坚巴”与“塘拉扎巴”。多杰巴育子“赤旺久赞”。赤旺久赞育子“擦拉纳·耶协坚赞”。擦拉纳·耶协坚赞又育子“赤巴”。赤巴育子阿咱热、格隆及喇嘛菩提热咱。阿咱热育子充波瓦和江久瓦、拉巴朗巴、志巴、聂塘巴及隆巴藏波等。格隆的后代是贝西巴、温多、蒙喀哇等。菩提热咱的后代是拉尊·温摩、女容巴、拉止往巴等。赤德·云丹的后人在温俄、恰塘、桑耶及藏布等地得以存续和发展。史载擦拉纳·耶协坚赞与赤巴成了桑耶寺的主宰,他们使多康的佛法回传于卫藏地区并得以大规模弘扬。 </p> <p class="ql-block">二、朗德·沃松的后代 </p><p class="ql-block">朗德·沃松育子“贝阔赞”。“……贝考赞(即“贝阔赞”),十三岁登基,三十一岁去世……”。贝阔赞有两个儿子,名为“扎西孜巴贝”和“赤基德·尼玛贡”,统治阿里为王。扎西孜巴贝和赤基德·尼玛贡的后代到了下部,统治着多麦宗喀地区。赤德·云丹和朗德·沃松后代中分立的各位小王,分别统治着卫藏中部的四如地区。 </p><p class="ql-block">贝阔赞继承其父的政治统领位置后,曾为了兴起佛教修建过一些佛殿,但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三十一岁的贝阔赞在宁若香布堡寨被起义首领龙布血波、达咱聂(一说为达孜及尼雅氏)杀死。对于贝阔赞的住世时间,其他史料也有不同记载,总体上认为其在世三十一年或二十一年。赤基德·尼玛贡系贝阔赞与长妃所生之子,扎西孜巴贝则是其与次妃所生之子。他们的政权后被赤德·云丹后裔的势力集团消灭,于是逃至上部地区。扎西孜巴贝住在拉堆。赤基德·尼玛贡被阿里三区的民众恭请为王。赤基德·尼玛贡与长妃久若氏的三个儿子,“贝德日巴贡”(或称“贝季贡”)占据芒域(后成为拉达克王室)。次子“扎西德贡”占据布让。三子“德祖贡”占据象雄(后成为古格王室)。他们便是藏史号称“上部三贡”的“阿里三王”,也有史料将之称作“上部三怙主”。芒域,即指当今札达县以西地区的吉隆地界。布让,即当今普兰县地界。象雄,即当今扎达县地界。 </p> <p class="ql-block">三、德祖贡的后代 </p><p class="ql-block">德祖贡育子“松沃”与“阔惹”。阔惹育子“纳噶热咱”和“德瓦热咱”。后期松沃将其伯父统治的布让纳入象雄,缔造了藏史上著名的古格王朝。于此之后,他有感于祖上的兴佛业绩,遂将所执一应事务悉数托付于其弟阔惹,自己再续祖上兴佛之余烈而毅然于佛像前削发出家。因当时没有寺庙中的堪布和授戒的比丘,所以凝心于佛教大业的松沃只得自己在佛像前学修,并由此得名为“拉喇嘛·益西沃”。他向诸佛圣尊祈愿佛法再兴,同时选择吉祥之地修建了吞厅巴吉拉康寺(亦称托林巴吉拉康寺、托林寺、高翔寺)。寺院建成后遍满吉祥,成为后藏地区极具历史地位的一座寺庙。随后,他又派遣仁钦桑布、俄·勒贝西绕等二十一人前往天竺学修佛法。 </p><p class="ql-block">阔惹在世时曾修建了噶喀寺,其子“拉德”曾迎请苏布希与迈汝、菩提室利等班智达弘法。拉德育有“希瓦沃”“尊巴·绛曲沃”“沃德”等三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四、下部三德及其后裔 </p><p class="ql-block">扎西孜巴贝育有三子,依次名为巴德、沃德(与拉德之子并非同一人)和吉德。他们就是藏史所称的“下部三德”。 </p><p class="ql-block">巴德的后代在温布抵村波生活。克甫贡塘巴、陆杰巴、吉巴、拉孜巴、朗隆哲果、载阔巴等等,均为其后代。 </p><p class="ql-block">沃德育有四子,长子“帕巴德塞”的后代均在藏戎、鲁域和娘堆达蔡等地生活。次子赤德统治着多康的宗喀和多麦等大部分地区,据说杰厄顿钦等王系便出自这里。三子“聂德”的后代在约如地区生活,金卡赞普亦为其后裔。四子“赤琼”控制着雅砻地区的邦孜宫和秦昂达孜宫堡。 </p><p class="ql-block">扎西咱巴贝的第三子基德在解达纳地区育有六子。据说后世中约如和如拉的各位赞普均属其后裔。 </p><p class="ql-block">沃德所生第四子赤琼育子“俄吉巴”。俄吉巴育有七子,长子是“尚吉查·墀德巴”、次子“拉杰”、三子“玉杰”、四子“达热”、五子“伦布”、六子“俄赞”、七子“衮赞”。 </p><p class="ql-block">长子尚吉查·墀德巴膝下又育有六子,其中的“玉脱世系”即是那莫巴、穹安巴、顿卡巴、唐柯巴等。史载尚吉查·墀德巴的儿子“切琼拉噶”和“贡德敦喀嘉”及“墀脱达”三者无后。 </p><p class="ql-block">达哇世系即“达夏巴”和“查纳瓦”等。 兴杰巴世系即“门卡瓦”“祥达瓦”及“本敦唐巴”。 </p><p class="ql-block">拉敦嘎莫世系即“齐琼瓦”。 </p><p class="ql-block">约吉巴七子中的后四子后来成为昌珠、覃地、恰地、曲弥喀布等地方的头人。而玉杰被伽米云丹雍仲迎至恰萨。三子玉杰育子“觉嘎”,觉嘎又育有三子,长子“恰萨拉钦”修建了恰萨寺,“切玛温顿”为之开光,并依止贝·帕摩竹巴为上师。幼子居住在洛莫噶康,剃度出家成为僧人之后得名为“喇希瓦”。次子“赤达玛”育有四子,即祖德、赤祖德、南觉(或译为“乃久”“ 南交”)和墨朗。赤祖德掌管恰萨及脱恩等地,雅达诸头人据说即是其后裔。墨朗出家,修建了朱古多白建筑,还制定了相应的寺庙戒规和金写经书等佛事定例。南觉在邦孜地区护持一方。 </p><p class="ql-block">南觉育有三子,其次子在吉甫出家,任寺庙堪布职事,得称为“拉钦波”或“拉隆格旺久”。幼子师从“止贡琼”仁波切出家为僧,后成为著名大德,时称“那昂雪巴”。长子觉巴未能出家,然而却管理着地方事务,先后育有五子。 </p> <p class="ql-block">五、觉巴之后裔 </p><p class="ql-block">觉巴的次子住于吉甫,后出家为僧,名叫“拉卓畏贡布”。三子“德布”,掌管邦孜地方事务。四子“德琼”不幸早夭。五子“久杰”在普鲁地方生活。 </p><p class="ql-block">德布之子“觉阿·释迦杰”在邦孜掌管地方事务。觉阿·释迦杰之子“觉阿·释迦贝”师从“卓贡·曲吉杰布”出家,也有观点认为他是在萨迦法王“八思巴”法驾前剃度出家。 </p><p class="ql-block">久杰育子“觉培”,觉培之子“拉索康巴”,后掌持吉布地方事务。据说当时的“磋波巴”等人即是其幼子的后裔。 </p><p class="ql-block">觉巴的长子名为“觉阿·释迦贡”,他将所属的财富和政权交给自己的几个兄弟,曾于当今的堆龙德庆县境内修建了乃琼宫堡。而且他还是萨迦法王萨班·贡噶坚赞的重要施主。释迦贡之子“觉阿·释迦扎西”曾修建了宁玛宫,后成为一个地方头人。觉阿·释迦扎西的长子“拉查卡巴”在吉甫地方出家生活,曾主持吉甫寺。幼子“扎巴仁钦”成为“杰瓦仁钦”(亦称“杰瓦脱度巴”)的弟子,后曾师从萨迦法王八思巴学修佛法,元世祖忽必烈曾赠予其封印。扎巴仁钦修建过扎喀宫堡和佛教造像与佛塔,还曾资印金写佛经,倡导形成了法会上献供的事例。据说他在五十多岁时将地方事务交给次子“释迦贡波”掌持,其本人则直至七十四岁一直专事修行。其长子为“拉基普瓦·罗珠畏”,三子为“拉尊楚臣桑布”,后于丹萨替寺出家。 </p><p class="ql-block">扎巴仁钦有四个儿子,长子“纳吉甫瓦·罗卓沃”。三子“拉尊·次程桑布”师从“帕摩竹巴”出家。四子名贝不幸早夭。次子“释迦贡布”自己掌持地方事务,曾帮助和支持雅砻译师“扎巴坚赞”在雍布拉冈宫修建了寺庙。 </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的再度大规模弘扬和发展,反映着与其相适应的特定历史背景。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对佛教文化的内在需要,成为后弘期藏传佛教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因。后世的藏传佛教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传承其教法的各民族认同符号。当然,教法在传入其他民族的同时,也必然融摄其本民族文化。纵观吐蕃王统世系及其后裔的兴佛之举,均为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虽然吐蕃分裂及奴隶与平民大起义后,各地割据势力多不胜数,可开启和推进后弘期佛教初期发展的一些重要人物,仍有不少是王统后裔。藏传佛教再次大规模兴起于卫藏地区时的蕃域分裂环境,也成为后弘期流派众多的重要历史成因。</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