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内外的美篇

张广西(长城内外)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春节里的记忆</p><p class="ql-block">&nbsp;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已迈入2024年,元旦过后不久又到春节了。快过年了本应是高兴的时候,不知怎的这些年对春节总是在期盼和遗憾中度过,春节这个在国人心中最看重的节日,已经变的与其它节日毫无二致,没有了烟花鞭炮声,缺少了生活仪式感,年味变的越来越淡了,人们对春节来临的期待值与兴奋感大不如前,但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习俗,已深深植入了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有着强大惯性和生命力,每到年根便会不由自主的怀念儿时记忆中的春节,心想要是找回当年感觉该多好啊!因为那是一年之中最最快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我的老家在冀中平原的农村, 记得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赶集购物准备年货了。蒸馒头,做年糕,摊炉糕,炖猪肉,走在村里的街巷里就能时常闻到飘来的阵阵肉香味。那时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生活过的非常清贫,多数人家平时的主食都是窝窝头和山芋,难得吃上一顿细粮和肉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拿出家里的积蓄置办些年货,让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家人们解解馋享享口福。吃好的不仅是大人更是孩子们的一大期盼。记得我的母亲过年时炖好肉总要先从锅里捞出一块让我先吃,那种大块朵颐,唇齿留香的感觉至今回味无穷。随着春节的临近,趁着放假在外地工作的游子们也陆续回到老家,乡亲们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谈天说地,邻居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兴奋的跑来跑去,大街小巷不时传来的零星鞭炮声,预报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整个村庄沉浸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大年三十正式拉开了春节序幕,全家人聚集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开始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热热闹闹,年味十足。我们老家的习俗,大年三十午饭之后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家族的男人们要一起上坟祭祀先祖。祭祀仪式相当隆重,在家族长辈主持下,鞭炮齐鸣,烧纸丶上供丶叩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追思,保佑家人来年事事顺遂平安。小的时不太懂,年龄大些了才知道,这种千百年来的习俗,只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流传至今,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增进亲情和家庭凝聚力的功能。除夕夜是一年之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年夜饭虽不丰盛,但也是一年之中自己所能享受的最高规格的“盛宴”,六七十年代没手机没电视更没春晚,却丝毫没有觉得单调乏味,-家人在一起打打扑克嗑嗑瓜子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感觉是那样的亲情满满,其乐融融。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吃完饺子拜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天不亮人们就开始走街串户给长辈们拜年。拜年的人们熙熙攘攘结伴而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个村子认识的人家几乎都要走遍,磕头拜年是我们老家春节期间特有景观。大年初二人们骑着自行车开始了姑姨娘舅亲戚之间的互拜,自古至今年复一年的重复这一古老习俗。拜年不仅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邻里之间有些矛盾也可趁着春节拜年的天赐良机得到化解。可见春节拜年对增进和谐的邻里关系有着积极的社会功能。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不知从何时起春晚占据了除夕夜的中心,手机成了人们的最爱,反而使重亲情,享温情的节日氛围淡化了许多。现在拜年除了近亲属还能亲自上门,更多的是用发微信或电话祝福,只能读其信,闻其声,观其像,真人是不好见到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时候盼着过年,除了能吃好的穿新衣服外,是因为还有许多有趣好玩的事。拉鞭放炮可以说是我的最爱。年前跟着大人赶集总要买些鞭炮等到除夕夜燃放。那时生活过的很紧巴,没有多少钱可以买炮,买上几挂鞭几捆二踢脚当成宝贝天天在窗台上晒,唯恐怕返了潮。鞭炮少只能把一挂鞭拆开一个一个的燃放。在我的记忆中,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每年的大年初一天不亮,就拿着手电筒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处寻找除夕夜未燃放尽的鞭炮,把一枚枚完好的鞭炮收集好,截了捻的重新栽上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的用破旧铁盆铁桶盖住燃放听听金属声带来的音效,有的用土或雪埋住只露出捻子点燃后看看鞭炮的威力,有的把鞭炮掰成两截,点燃火药相互喷射,名曰为老头呲老婆。不管哪种玩法,小伙伴们都乐在其中,玩的十分开心。一个个追逐嬉戏的画面,一声声燃放声爆竹的余音,成了永久难忘的美好记忆。春节的日子过的很快,过了初五渡过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在指缝中悄悄溜走了,然后又开始了一年的漫长等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童年春节记忆是美好的。隆重热烈,充满厚重的仪式感。忘记了从哪年开始,说是因环保和人身安全的需要,春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除夕之夜再也看不到那绚丽的烟花,听不到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节日气氛暗淡了许多,由此引起了巨大的舆论争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的一位老战友属于支持派,前不久还特意用微信发来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心境:悄无声息庆团圆,犹如炒菜未放盐,春节缺乏仪式感,常让兄弟忆童年。春节将至,围绕禁与放舆论再起波澜。真心希望放弃“一刀切”和非此即彼的决策思维,在保留传统文化习俗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忙忙碌碌工作了一年的人民群众过上一个祥和热烈充满年味的春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4年1月6日于海南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