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随笔(下)

老长不大

<p class="ql-block">  过谈判台旧址,有一石砌拱门,门楣上写着“仙人洞”三个大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庐山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左侧不远处,有一块巨石伸于陡壁之上,形如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背上有“豁然贯通”石刻。石侧面是“纵览云飞”四个大字,意为此处可观乱云飞渡之奇观。</p><p class="ql-block"> 巨石的缝隙处长出一枝古松,人称“石松”。古松凌空展臂,枝叶繁茂,傲然挺立,迎风不倒,堪称庐山一景。这就是毛主席诗中所说的“劲松”。许多游客都对着巨石与劲松拍照。我也用手机拍了一张,但摄影技术太差,拍不出劲松苍古遒劲的气势与风采。</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江青拍的“庐山仙人洞”照片。平心而论,江青的摄影技术是属于顶级的。</p><p class="ql-block"> 江青在庐山时拍摄了不少照片,后来以李进的笔名公开发表了两张。另一张是在含鄱口为毛主席拍的人物照,照片上主席侧倚青山,安坐在藤椅上,面带微笑,凝视远方,神态从容自信。</p><p class="ql-block"> 江青的《庐山仙人洞》照片,取景锦绣峰、蟾蜍石、石松、御碑亭等,境界开阔,气度不凡。</p><p class="ql-block"> 1961年8、9月,毛主席在庐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有一天来到仙人洞附近的地方,时值黄昏,暮色苍茫,山风骤起,乱云飞渡。他看见巨石上一株劲松,傲然挺立,坚定从容;联想到当时的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糸恶化,中外形势严峻。于是主席对江青所摄的这张照片非常欣赏,欣然为之赋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高华壮丽。诗因景起,景由诗扬。毛主席把庐山仙人洞推向了世界,让亿万民众都知道了仙人洞,更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前面有块宽敞的平地,我站在前面看,可见它的全貌。它是在陡峭的山崖下天然形成的洞窟,高宽各约8米,深约14米。洞顶岩壁形如一只巨大的手,故称“佛手岩”。</p><p class="ql-block"> 洞内有些潮湿,幽深处有清泉悬空一滴一滴往下滴,长滴不断,永不枯竭,被称为“一滴泉”。下有水池,围有石栏,石栏上有副对联: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旁边石壁上还刻有“洞天玉液”、“天泉洞”等字样。</p><p class="ql-block"> 洞中央有座石制殿阁,塑有吕洞宾身背宝剑的雕像,两边的对联为: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传说吕洞宾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后人便把“佛手岩”改为了“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的旁边是座“老君殿”。殿中有座老子骑青牛的雕像。老子著有博大精深的《道德经》,被人们尊为道教始祖。牛背上的老子目视前方,神情高远深邃,玄妙幽邈,一派仙风道骨。</p><p class="ql-block"> 好个仙人洞,远离尘世,孤居深谷,青峰奇岩,清泉幽洞,每当洞外云雾缭绕时,洞内香烟袅袅,再有两位道教始祖加持,让人觉得似真似幻,颇有仙气。</p> <p class="ql-block">  出仙人洞月亮门,往上行十余米,就是御碑亭。亭子建在锦绣峰顶的“白鹿升仙台”上,外形四方,四面无柱,皆为石壁,只有一门,敦实厚重,自然古朴。</p><p class="ql-block"> 亭子的石门上装着铁栅栏,游客不能进入。亭中矗立着朱元璋的御碑,上面的字已经看不清了,只有“御制”两字仅然是清晰的。</p><p class="ql-block">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1393年为纪念周颠仙等人,建造了这座御碑亭。明朝嘉靖年间1533年又进行了修缮,距今也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堪称庐山的真古迹。御碑亭在文革中没有被作为“四旧”摧毁,那真是万幸。现在已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若到了仙人洞,顺便去看看还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有一座掩隐在绿荫深处的英式别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庐。美庐是庐山别墅中的优秀代表,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地方。凡到了庐山的人,都会去探访美庐神秘而又迷人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美庐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精巧而又宽敞,活泼不失端庄。</p><p class="ql-block"> 别墅前面的庭院面积较大,植有许多树木,满目葱翠,温馨扑面,环境恬静,清幽秀美。别墅旁两棵高大的金钱树挽手而立,被人们称为“夫妻树”,岁月的风霜似乎没有消蚀它们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位置环境,还是房屋庭院,宋美龄都很喜欢这幢别墅。于是,蒋介石命名“美庐”,亲笔题名后,命人刻于庭园中的卧石上。</p><p class="ql-block"> 美庐的两层楼房用花岗岩砌成,灰色的外墙上青苔斑斑点点,给人有点儿凄凉感。</p><p class="ql-block"> 走进主楼一层,是一间装饰典雅、气派庄重的中西合璧会客厅。墙壁上挂有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一部分照片。紧邻的是宋的卧室,室内陈设一如当年的原貌。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办公室的斜对面是陈布雷的办公室兼卧室。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无论是床、桌椅,都显得简陋陈旧,不过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格和水平。</p><p class="ql-block"> 美庐的展品里有两样东西给我印象较深:一是宋美龄的几幅水彩画,简洁秀丽中透着几分灵气;二是那台特殊的用煤油为动力的菲赛尔冰箱,反映了当时主人身份之高贵。</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称,1928至1949年,蒋介石几乎每年都要上庐山,共计居住了700多天。美庐便成了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于是,美庐与世纪风雨就有了紧密联系。蒋介石曾主宰过中国命运,他在这里的举动,都会对当时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1959年6至8月,毛主席第一次上庐山就下榻美庐。他的《七律.登庐山》就在二楼居室蒋介石使用过的书桌上写的。在此期间,毛主席领导和召开了后来国人皆知的史称“庐山会议”。</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但别墅依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说,“美庐”是一处特有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中国现代史风云变幻的一个侧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美庐</span>曾是一处“禁苑”,包裹在历史的烟云中,如今敞开了真容,以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每个人到了美庐,除了观赏它的景致,还会有各自的思索。</p> <p class="ql-block">  上庐山,“庐山会议旧址”是我必须要去参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下,依山傍水,綠树掩映。它建于1937年,原称“庐山大礼堂”,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栋两层的平顶大楼,正面写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鲜红的牌匾,墨黑的字迹,显得热烈而庄重。</p><p class="ql-block"> 大楼门首在蓝色琉璃瓦的披檐下有三个圆拱形大门,两旁是八角形的窗,有中国宫殿的风格,建筑的主体结构及装饰是西方艺术特色。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布局对称,气势雄伟。它与周边的峰峦、溪流、绿树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我进入二楼会场大厅,会场依然保持着当年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时的原貌。主席台上的席位,显赫威严。下面参会者的席位,整洁有序,会议桌上铺着素雅洁白的台布,摆放着铭牌、茶杯及烟灰缸。</p><p class="ql-block"> 我目睹此景,自然地想起我党于1959年至1970年,曾先后在这里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p><p class="ql-block"> 1970年8、9月间召开的那次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我正在部队服役,从后来传达的中央文件中,知悉林彪在大会上搞突然袭击,大谈“天才论”,极力主张设国家主席。陈伯达肯定和拥护林彪的讲话,建议在新宪法中恢复“国家主席”的章节。毛主席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严厉批判和揭穿了陈伯达称“天才”的骗局,从战略上打乱了林彪的部暑。会后,全党全国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p><p class="ql-block"> 这场整风运动,我们这代人都亲身经历过,印象非常深刻。</p><p class="ql-block"> 1959年7至9月的“庐山会议”,这是后来世人皆知的一次重要会议。我那时刚10岁出零,读小学五年级,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只知道要“反右倾、拔白旗”,国防部长彭德怀被打倒了。接着是自然灾害下饭吃不饱了,饿肚子的悲惨境况至今都忘不了。哪里知道这次大会对我们国家的兴衰,以及彭黄张周等人的命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随着经历与阅历的增长,特别是文革结束后,阅读了一些有关“庐山会议”的书藉和资料后,更加认识到这次大会所作出的一些决策,对我国历史进程所造成的重大挫折。</p><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左”,但后来却成了全国开展的“反右倾运动”。彭德怀同志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成了事件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认为大会是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应着重总结经验与教训,肯定彭德怀的信精神是好的,至于某些提法、分寸、词句是可以斟酌的。</p><p class="ql-block"> 张闻天的发言,观点最鲜明、也最系统,对问题的阐述最透彻、也最深刻。他认同彭德怀对“大跃进”中问题的看法,强调客观经济规律不能否认,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光凭主观愿望,光凭政治上的要求,提几句政治口号,那是空的,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是要吃亏的。他强调党内民主作风的重要性,在党内要造成一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形成生动活泼、能够自由交换意见的心情舒畅局面。也许受到彭德怀信的启发和鼓舞,向来处事谨慎的他竟然直言不讳,无所顾忌,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理论家的非凡勇气,对彭德怀的信表现了毫不含糊的赞同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在“庐山会议”上的信和发言,还是那样的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他们的爱党爱国爱民之心,天地可鉴。</p><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旧址”——见证了我党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我之所以要去瞻观它,不仅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更是我们经验教训总结与教育反思的重要之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文字:老长不大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