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和五峰山的认识缘于去年底的降温,有朋友去五峰山赏雪,使我知道了五峰山这个名字。这次虽没去泰和五峰山跨年,大家商议还是去五峰山打个卡,同伴中只有一位几年前去过,其他都没去过。并且有朋友元旦从吉安开车过来,想到兴国覆笥山会合,我们要他们到五峰山会合。<br> 据介绍,五峰山位于泰和县老营盘、中龙两乡镇交界之处,山地方圆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20米。上苍造化,千古五峰,鼎足西昌,遐迩闻名;峰峦峻美,气势非凡;灵山幽谷,石润藤青,溪流婉曲,佳木葱茏,百鸟争鸣,四时花香,名列庐陵,五峰山是一个集山、水、石、宗教文化的旅游观光、修身、参悟的综合胜地。<br> 从兴国覆笥山到泰和五峰山推荐路路线是61公里,我们找了一条只有31公里的近路,虽是山路但路况还可以,在山里走景色也不错,就是有的路段稍窄些,会车不方便。五峰山有两条路线上山,我们选择从泰和老营盘镇田塅村这边上山,走泰和中龙乡东合村方向下山。五峰山海拔虽然不如覆笥山高,但上山道路要比覆笥山陡峭些,深深的山谷凸显山峰更险峻,好在途中有路线指示碑,方向不会走错。只是石碑上的十里画廊,不知具体指何处,没查到相关介绍。 五峰山上建筑相对少些,主要建筑有一栋五峰山古寺和东、西面的两座仿古牌坊。 五峰山古寺始建于明,盛于清,后毁于火灾,现在的寺庙是2009年重建的。 五峰山顶上看点不是太多,我还在寺庙里转悠,同伴就已经到了另一边的牌坊。 本来还想飞飞无人机,可同伴催促开车下山,也没等吉安过来的朋友了。 五峰山就在泉南高速公路老营盘隧道的上方,看导航下山的道路在高速公路上绕来绕去。在东合村遇到了吉安过来的朋友,他们去五峰山看看,我们边走边等。 来到了泰和中龙乡石陂古村,村口立有一块金鸡古桥的石头。金鸡古桥系明末清初所建,是一座结构独特的青石拱桥,横跨于槎河之上。 在石陂古村逛了逛,根据路边墙上古村介绍,先去看了石陂古井,始建于700年前,满满的井水很清,冬暖夏凉。 然后去寻找石陂洋房,洋房始建于1941年,结构仿西式风格,洋房主人为当地油茶大户,洋房现已破烂无人居住。 石陂村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这里曾是上广东、走福建的古驿路的重要一站,当年青石桥上商贾云集、店铺过百家。 离开石陂古村后,途中看到一处古建筑,停车去看了看,叫“槎源义仓”,房屋只留有前墙了。 村中还有几棵柿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光了,树枝上挂满了红红的柿子,宛如小小的红灯笼。 树上挂着一颗颗红透透的柿子,在平时比较少见这么密集的柿子,只是背景房顶也是红色的,感觉差了些。 在新年的第一天,遇到火红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这是新年里“柿柿”如意的美好期望。 中午去了泰和小龙镇吃中饭,这里是小龙钨矿所在地,大家早有耳闻但都没去过。这里曾经非常繁华,号称泰和的“小香港”。我在二十年前来过,如今已大变样了,逛了一圈,也只是刚停车时拍了一张照片。 吃过中饭,去了泰和灌溪镇的古坪古村。刚进村便看见这座节孝石坊,它矗立于节孝祠前,敕建于大明成化十年。这座节孝石坊是用于旌表明代儒士朱景学之妻罗氏抱贞守洁。 再往前就是忠义石坊,为清雍正十二年筹建。旁边照壁上题有“万古纲常”字样。忠义坊是对古坪义士朱思忠和扬州知府朱裒精忠报国、除暴安良的记录和褒奖。 古坪古村和刚去的石陂古村,名气都不大,还不是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古村落,以前没听说过。有同伴来过古坪古村,建议大家来看看。 古坪又名虎爪坪。唐昭宗天复辛酉,古坪朱氏先祖弃官选择古坪开基立业,开基迄今1100余年。 古坪在宋淳熙年间曾是“仙槎乡”所在地,南宋咸淳八年首修族谱,时任中书左丞直学士院枢密使的文天祥为谱作序赋诗。 同伴带我们去看村中最大的祠堂--朱氏宗祠,可找到地方后,祠堂已完全拆除,只留下泮池和照壁,祠堂正在重建中。 古坪时也有一栋洋房,不知其名但保存较好。据同伴介绍建于建国前夕,只是二楼栏杆重修贴的白瓷板碍眼。 房屋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后屋现在是图书室,放置了不少书籍。从洋房出来便绕回了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