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省三翰墨三题

文艺铅山

<p class="ql-block">  在故乡江西省铅山,蔡省三先生有太多的标签:读书达人、蒋经国助手、抗日志士、香港专栏作家。</p><p class="ql-block"> 蔡先生曾回乡多次。他回乡,作为乡下教书的普通教师,当时,我只能是事后在报纸与电视上得知,一直无缘认识向其请益。</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调县文联工作,那时,他已九十多岁,因旅途劳顿,蔡先生再往返故乡实有不便,所以一直无缘一见。我后了解到蔡先生旅居香港40余年,发表时评文章数千篇,心忧家国,为人称道,心中实是感佩。 </p><p class="ql-block"> 面对我县丰厚的文化资源,个人围绕鹅湖书院相关的人物撰写了系列散文。鹅湖是铅山的镇山,也是江南的文化名山。晋有葛玄修道,唐有大义禅师驻锡,宋有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辩论,还有辛弃疾与陈亮同游共商抗金大计。山下鹅湖书院在明代就被誉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翻阅鹅湖有关的人物,你会感到文化如同投向湖心的巨石,她击起的声音如涟漪会穿越时空一波又一波将后人心灵激荡。所以我想给这本散文集起的名字叫《鹅湖回响》。</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请蔡省三先生题写书名《鹅湖回响》之前,我思考了许久。书名题写应是个乡贤,要在文化领域中有影响,还要有书法功底。只是鹅湖太丰富也太厚重,除却厚重历史,在近现代,鹅湖书院曾是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干训团,也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饶军分区教导大队。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曾在此就学。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黄道也曾求学于此,又在此教书育人。找一个与鹅湖有关联而不会顾此失彼且能受各方赞誉认同的人的确实不易。我是在看了我县图书馆馆长王霖摄影作品集《走进铅山历史》一书,看到该书中蔡省三的题辞之后,产生了请其题写书名的想法。该书,蔡先生特拟了幅对联作题辞:铅山代代诸先贤鸿儒传道鹅湖书院人文鼎盛,河口座座九雄狮仁者布善大义古桥风水流长。此联语义与我想写的《鹅湖回响》一书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意。这更坚定了我请蔡先生题写书名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但我与蔡先生未曾谋面,何况他又旅居香港。知道王霖兄与蔡先生熟,也知道蔡先生一直关注、关心家乡各方面建设,曾为家乡经济的发展牵线搭桥,为家乡的文化教育推介支持,便有了请托王霖兄成全此事的想法。王霖兄也觉此事唐突,并且蔡省三时年已经是近百岁的高龄,是否能动手书写还是个未知数。但他也觉此为文化佳事,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蔡先生进行了联系。没想到蔡省三先生欣然答应,当日即写好,拍图通过QQ传给王霖。</p><p class="ql-block"> 收到图片,我心一阵狂喜,觉得能得蔡先生的厚爱,真是出人意外。但在细品“鹅湖回响”这四个字时,又觉得该题字又有点小遗憾。该四字其它三字用的是行书,独“回”字用了草书体。行草书体在同一个环境和谐相处,本也是常态,只是该“回”字粗看若“日”字,有易引起他人误会之嫌。</p><p class="ql-block"> 我踌躇了许久,觉得还是应该请蔡先生重新写一张书名更为妥当。这下王霖同志为难了。认为蔡先生书法有个人风格,娴雅古秀,不流时俗。何必要将阳春白雪强扭成下里巴人,何况蔡先生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倔强老头,拙识不合其意反而尴尬。其实,若从书札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见风格,见性情,见修养,本是力倡。只是书名,面向大众,当然力争通俗明了为佳,能大俗大雅更佳。王霖兄是怎样向蔡先生表达此事,是委婉还是小心抑或诚恳,我不知道。反正不久,蔡先生重新写了这四个字。</p><p class="ql-block"> 一个誉满海内外的百岁老人,为人如此谦逊平易,胸襟如此宽广无碍,不囿俗规,让人感佩。</p><p class="ql-block"> 2017年,在蔡省三先生百岁生日来临之际,吴琼先生所撰《蔡省三传》出版。我当即通过吴琼先生联系蔡省三先生,同时询问,去年请题的书名原件可否随书作一同寄我收藏。蔡先生当即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收到先生题词, 近距离品赏蔡先生墨迹,如入其芝兰雅室与其对谈,确实让人兴奋。只是感觉所收的鹅湖回响四字原迹与去年题字感觉略有不同。一问,才知,去年所写蔡先生一时找不到,今又重写。</p><p class="ql-block"> 君子一言九鼎,书生一诺千金。</p><p class="ql-block"> 一个百岁老人,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后学辗转三次题写书名。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故乡。探本溯源也只是因为:故乡。</p><p class="ql-block"> 所以,读蔡省三先生一生,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个世纪的老人,用他拿过枪的手拿笔,从民族共同的利益出发,笔耕四十余年永不停歇,那激情之源,那站立的方向还是:故 乡。</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蔡省三先生在香港仙逝,享年104岁。他去世的前两日,我曾路过他的旧宅,青砖灰瓦,街巷寂寂,青月斜照。莫名伤感而拍照在微信上留句:繁华曾似梦,时光不容留,浮云破陋巷,寒月老街头。想想当时莫名的情绪不知如何缘起,后来得知先生去世的消息,现在想来生命真有不可描述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常看蔡先生所题的书名,常想这位故乡的游子,他回望故土的眼睛,应是清亮无尘,如鹅湖。有云影若落在鹅湖,随碧波荡漾,徘徊间,应是乡愁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蔡省三夫人吴琼老师读《蔡省三翰墨三题》留念:</p><p class="ql-block"> 老先生家鄉江西鉛山縣文聯主席丁智先生前兩天給我傳來他寫老先生的這篇文章:《蔡省三翰墨三題》,今天我轉發,也算是悼念我家老先生吧。[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 我與丁主席沒見過面,但有微信聯繫。現代網絡真是個創舉,也是個奇蹟,讓人不見面而識人於千里之外。</p><p class="ql-block"> 我的朋友圈裡,頗有些這樣的朋友。從未見過面,卻是文字禮尚往來。不熟悉,卻也不陌生,這友情,很淡,也很深。淡得不知其名;深得一見他的微信暱稱,就感覺溫馨。</p><p class="ql-block"> 丁主席此文寫他請我家老先生寫書名題字一事,這事我當然有印象。老先生寫好的字,都是我傳給王霖館長(鉛山圖書館館長)轉丁主席的,以後連字與書,也是我寄過去的。遺憾的是,老先生寫的字,丁主席的書並未用上。當然有各種客觀原因。但是,社會上有些人,對老先生這樣一種身份,總有些猶疑和拿不準。對此,我非常理解,也釋然。</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的“鵝湖書院”,老先生回家鄉時,曾帶我去過。那是中國自古於今都非常有名的江西四大書院之一。書院寺廟並不高大,然而古樸莊嚴。宋代朱熹、陸九齡等文人曾在此講學並進行學術交流,史稱“鵝湖之會”,而後愛國詩人辛棄疾、陳亮等人,也在此同游鵝湖,縱談十日。書院牌坊上大大四字“斯文宗主”,真是點化了書院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當時寺廟主持邀約 , 老先生在書院留了些字幅。只是不知至今安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的题字《鹅湖回响》</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题字《鹅湖回响》</p> <p class="ql-block">题字形态古逸。</p> <p class="ql-block">蔡省三在铅山河口古镇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2022年元月四日,作者过蔡省三故居,莫名伤感留下的微息图存。</p> <p class="ql-block">乡贤著名画家邹家驹先生在蔡省三百岁生日画松鹤图以贺。</p> <p class="ql-block">《蔡省三回忆录》满是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作者吴琼老师与蔡省三先生签名以赠。</p> <p class="ql-block">蔡省三先生为铅山图书馆馆长王霖先生《走进铅山历史》画册题字。</p> <p class="ql-block">蔡省三对家乡后学题字以勉。</p> <p class="ql-block">习作《鹅湖回响》一书,因诸多原因还是未用上蔡先生的题字。临时用自己拙书。</p> <p class="ql-block">作者:丁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铅山县文联主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