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游边城

海鸥

<p class="ql-block">  《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写的是位于湘川黔三省交界处的边城茶峒,在这青山绿水、美丽如桃源世界的小山城中,有一条小河,河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有一户单独的人家,家中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和一只黄狗,老人和女孩是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女孩翠翠情窦初开,善良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来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p> <p class="ql-block">  小说展示的是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人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晚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像诗、像画,更像音乐的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读了沈从文的《边城》后,我就对他笔下描写的这个湘西秀丽风光的地方十分向往。今年终于来了边城,看了翠翠的故居和白塔,体验了坐拉拉渡,感受了沈从文笔下的清纯秀美山水和边城的爱情传奇故事,圆了我多年想来边城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原名茶峒,是湘西边陲安静的一个小山城,位于湘、黔、渝、三省(市)的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 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凤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与湘、黔、川三省交界,所以有鸡鸣三省、“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茶峒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没有如织的游客,没有高昂的物价,有着湘西特有的风情和淳朴,宁静而充满烟火气。小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四周青山环抱,白水河碧绿清澈,倒映着远处山上的白塔和岸边的吊脚楼,远山轻烟朦胧,一派天然描摹的如诗如画风光。</p> <p class="ql-block">  《边城》书中写到“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蓬船。”现在的边城仍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没有如织的游客,没有高昂的物价,有着湘西特有的风情和淳朴,宁静而充满烟火气。小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四周青山环抱,酉水河碧绿清澈,倒映着远处山上的白塔和岸边的吊脚楼,远山轻烟朦胧,一派天然描摹出的如诗如画风光。像极了沈从文《边城》里描写的,有山、有水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在这里有的是幽静、惬意。</p> <p class="ql-block">  白塔仍是边城著名的标志之一。它象征着一个精神世界,代表着湘西苗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淳朴和善、重义轻利的世界。拉拉渡仍保留了一种古老的摆渡方式,船篷两端各有一个铁环,一条钢缆从两环中穿过,各系于两岸。过渡不划桨、不撑篙,掌船人坐在船头,用一只凹口短木棒搭在钢缆上一拉一拉。新修的翠翠岛不大,青松翠柏环绕,几分钟便可走完。小岛中央为圆台,圆台前面墙上是沈从文的大幅画像,圆心耸立着一尊高约十米的汉白玉少女塑像,脚下是花丛,一只黄狗依偎着翠翠。美丽的翠翠神情忧伤,长辮后垂,黄狗相伴,码头苦守眺望,翘盼着那个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老二归来。沈从文在《边城》中说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p> <p class="ql-block">  边城有清澈见底的河流,凭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还有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鸭雀的交递鸣叫, ……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边城这个地方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去处,也是灵魂的最好的安息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0二四年元月六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