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慈善总会探索出“义工慈善食堂”新模式

王忠奇

<p class="ql-block">鞍山市慈善总会探索出“义工慈善食堂”新模式</p><p class="ql-block"> 为了有效应对老年社会问题,为国分忧,为民解难。鞍山市慈善总会义工团队,以兴办社区食堂为突破口,抢先抓早,提升广大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温馨感。他们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理念,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以排忧解难为重点,探索出了社区“义工慈善食堂”新模式。运行近一年来,得到了社区老弱病残者和特困居民的欢迎。他们由衷地感谢道,“ 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是你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落实到了零距离!”</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模式:慈善义工团队主办+社区提供场地。实行的是收支相抵加义工免费服务的运行方法。主要针对社区内老弱病残群体。为此,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老年人生存状况调查活动,摸清了各社区内老年人口状况,需要帮扶的人口底数,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与先行试点社区的街道管理委员会协商解决免费场地问题,进而使义工慈善食堂有了“落脚点”。今年5月,义工团队成员、铁东区大孤山街道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董化清,主动和街道社区领导协商解决了160多平方米社区食堂用房问题。这家便民、利民、惠民的食堂,提供一日三餐的服务,固定就餐老人,每月交纳700元成本费用。同时,经常开展助老、助困、助小、助残等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到家,对特殊困难的孤寡老人,免费送餐到家。</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模式:慈善义工团队主办+企业公益项目</p><p class="ql-block">。实行的是低价饭菜运营加社企联手服务的运行方法。主要的针对的是,社区内的老年人和附近单位工作人员。这种模式本着方便快捷,微力保本的服务原则,帮助社区内的经济条件能够自理,但个人行动不便,饮食自理不方便的社区内一些孤寡老人和社区内单位人员,解决午餐就餐需要问题,间接起到了社会温馨如意的“调解器”作用。今年5月13日,在慈善义工团队协调下,铁东福康社区和辽宁金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的阳光公益行动协会,联合创办了《十里阳光居家养老项目》。内容包括,社区养老、互助中心、医养结合、值守中心、个性化服务等一整套有偿服务内容。其中,社区食堂是居家养老项目中最重要一环。据了解,该协会具有多年承办全国项目协会的经验,所办的社区食堂按项目规范运作,项目负责人是由有爱心的慈善义工人员负责。社区食堂已经运营了6个月,颇受周边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p><p class="ql-block"> 第三种模式:慈善义工团队主办+爱心团队资助配合。实行的是免费就餐加爱心团队资助的运行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内的低收入困难群体。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自己唱“独角戏”就会寸步难行。义工团队的领导者们,善于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呼唤大爱无疆的道德力量,达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从而形成了携手共舞“同台戏”的局面。今年10月初,曾经受到过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帮助的女青年佟洛萱,为了回报社会,表达爱心,在立山社区办起了郭明义爱心食堂。郭明义非常重视,亲自参加其开业剪彩,并自己掏腰包捐款13000元支持公益之举。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人员得知后经常捐款捐物,使这家社区食堂办的红红火火。到目前为止,已有500多人次低保户,孤寡老人及残疾人,在这里得到免费午餐服务。</p><p class="ql-block"> 第四种模:慈善义工团队主办+各级政府支持与帮助。实行的是个人经营餐厅,对特殊岗位免费提供午餐的运行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所在区域内的环卫职工及流浪者。鞍山市慈善总会义工团队,之所以能得到兴旺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因为始终没有离开各级党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曾经闻名全国的最美妈妈石红艳,当年为了治愈女儿的肾病,毅然决定摘除自己的一个肾挽救女儿的生命,此举感动了中国。为此,全国爱心人士踊跃捐款,使自己的女儿获得了新生。她为了感恩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想办一家混沌餐馆回报社会。可是当时苦于没有场地经营,只好拉着流动车售货勉强支撑生意。后来,在和义工慈善团队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立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同情和支持,为其专门批准一块不足100平方米的餐厅用地。建成餐后,已免费接待环卫职工午餐2000多人次。</p><p class="ql-block"> 第五种模式:慈善义工团队主办+辅射延伸服务。鞍山慈善总会义工团队领导,要求各社区食堂立足本职,放眼全区,发挥出社会和谐安定的“稳压器”作用。他们还要求所属的社区食堂义务志愿者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拓展服务。不仅要我做好物质关爱,还要做好精神关爱,要迈开双腿,深入千家万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要搞好信息传递,进而逐渐形成网络化信息交流平台,促使义工慈善食堂成为,了解民情民愿的“窗口”,及时发现危急事态的“瞭望哨”。比如,当义务志愿者发现,社区居民中有一位抑郁症患者,悲观厌世,有轻生的念头,他们就主动找心理咨询老师,登门到家做心理疏导工作,最终使这名患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针对个别老年居民,在老年人经常聚集的地方,传谣信谣,甚至散布对社会不满情绪,他们得知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其改正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观点和看法。现在这些老人,已由过去的牢骚满腹者,变成了正能量满口者。(《中华慈善报》刊登。撰稿:王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