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的美篇

陈鸿

<p class="ql-block">  表兄表弟回“娘”家,血脉亲情谱新篇</p> <p class="ql-block">  松拍镇潘家庄,是我们终生难以忘记的地方,因为它是我们的姥娘家,也是母亲的娘家。</p><p class="ql-block"> 很长时间,我三姨家二表兄的二儿子厉彦雷就想替我们组织一次表兄弟聚会,委托我这个在县城工作且与各家亲戚保持联系的表叔负责组织,因种种原因未果。昨天,彦雷又打来电话说:“叔,我让你组织聚会的事到现在也没见任何信息?”语气中带有一丝责备的成分。</p><p class="ql-block"> 彦雷的责备,我很能理解,前不久他的母亲我的二表嫂,因患出血热误认为感冒而耽误治疗不幸去世。恰巧,在二表嫂患病至去世那几天,厉彦雷和他哥哥远在甘肃指导帮助当地菜农建蘑菇大棚,母亲去世前没能见上一面,对此,他兄弟俩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在外挣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母亲的命。</p><p class="ql-block"> 我姥爷姥娘生了五个女儿,后来过继大姥爷家五舅为子。我姨家舅家原有表兄弟十四个(表姊妹未记其中),历经岁月风雨雪霜,现在还有七位健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彦雷的这份孝心令我敬佩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经过和彦雷协商,首先把聚会的时间确实在2024年元旦,然后确定了活动路线、地点和内容。于是,我按照年令大小循序逐一通知每一位健在的表兄弟。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接到聚会通知的表兄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激动。大姨家二表兄王家生今年七十七岁,是健在的表兄弟中年令最大的,近些年来,他很少和亲戚朋友交往,更不愿意出席各种聚会场合,即便是要紧的婚宴、升学宴也是只送礼金不到场。这次接到我的电话后他激动地说:“表弟,我真的想你们啦,你组织这次活动太好啦,我一定参加,需要花钱或带点什么你尽管安排",高兴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4年元旦那天,冬日的阳光象绸缎一样透过薄云,柔和地照射在田野山岗、公路村庄,持续了好久的低温天气也有些回暖,为我们这次表兄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p><p class="ql-block"> 按照行程,我和爱人(特邀嘉宾)会同大姨家王家生,王家春两位表兄、五姨家张西华表弟、二姨的长孙刘兆全贤侄(二姨家四位表兄均已离世)、王家春之子王宜双贤侄(驾车)、特邀嘉宾于水生师弟(驾车)一行8人从县城驱车赶到松柏钱家庄子,三姨家所在的村子。在彦雷的导引下,我们看望了厉建夏,厉建秋两位表兄,至此,五个“方面军”(母亲姊妹五个)的后人代表胜利会师。久别重逢,心情格外激动,表兄弟们拥抱在一起,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之情。小坐片刻后,我们结队向本次活动目的地潘家庄进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童年记忆中,走姥娘家十八华里的路程要步行一个上午。在拥有现代化的公路和交通工具的今天,没用十分钟就赶到了潘家庄。五舅家表兄潘曰利,二舅家表弟潘曰琦,六舅家表弟潘曰朋早已迎候在公路上。说来也巧,在去看望舅家唯一健在老人七妗子时,遇上在日照工作回家看望母亲的大表弟潘曰祥。看到这个孩提时代讨人喜爱,被我称为“小胖”表弟, 现在也是满脸沧桑,渐入老年行列,内心思绪万千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曰利表兄把我们请到他家,表嫂把早已准备好的茶水、花生、瓜子、苹果端了出来,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款待,让表兄弟们重新找回了儿时走姥娘家的感觉。随后,月利兄率领我们驱车一程又徒步爬山来到姥爷姥娘的墓地,我们遵循各级政府有关森林防火要求,没有烧纸、没有燃香,大家围站在姥娘姥爷墓碑前深深三鞠躬,我们的虔诚,相信九泉之下的姥娘姥爷会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姥爷潘兆啟,生于1900年,卒于1982年。在同代人眼里,他是个大学问家。他上过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易经》,对“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理论运用自如,融会贯通,在当地是个知名度很高的风水先生。老爷博学多艺,不仅对“四书五经”有精深研究,对历史、文学、书法、乃至中医都有一定修养。此外,姥爷有很高的珠算水平,“小九九”大小“扒皮”等运算方法他驾轻就熟,解放初期,曾受聘担任过藏马县粮站会计。姥爷重视对后代的教育,时常向他们传受儒家思想和各类文化知识。他用心良苦,以“仁义礼智信勇进”为七个侄子冠名,寄托着对他们的期望。我那些舅为人厚道,做事稳妥,个个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其中,四舅潘惟智参军后,出生入死, 屡立战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姥爷克服封建思想,想方设法供我母亲读书,让她成为建国后五莲一中第一届毕业生(摘自散文“情寄凤仙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憨厚老实的潘曰利是舅家表兄弟中的老大,在家族兄弟姐妹相处中,他时时事事做出了表率,享有较高的威望。姥爷姥娘去世后我们从未间断来往,尤其是我母亲去世二十多年来,逢年过节,他总是带领其他表弟到县城看望我的父亲。潘家庄是个水果之乡,近些年,每当樱桃、板栗熟了的季节,他总是第一时间把最新鲜果品送给我们品尝,有时还亲自给我远在北京的儿孙寄发,如此这些,我都铭记心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这次表兄弟聚会组委会主任是厉彦雷的话,那么我就是秘书长,六舅家表弟潘曰朋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午宴是这次聚会的重要内容,厉彦雷将宴席设在马耳山下的‘听风苑"洒店。彦雷倾其所有,精心安排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作为倍受表兄弟宠爱的我,也必须表示一点心意,把家里珍藏二十多年的二瓶五粮液奉献出来,供表兄弟和贤侄们品尝。大家一致推选我主持宴会,我首先向各位兄弟侄子们介绍了本次聚会的起因和意义,又向大家表示了美好的祝福后宣布宴会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美酒,佳肴,伴着浓浓的亲情,表兄弟和侄子们兴高采烈,激动万分,年近八十岁的王家生,厉建夏二位表兄不顾年事已高,也不顾晚辈们劝阻而开怀畅饮。因生意繁忙,后续赶来的七舅家二表弟潘曰吉,一扫平日喝酒谨慎的风格豪饮了三杯白酒。潘曰琦、张西华两位表弟和我年令相妨,也是小时候的主要玩伴,席间我们共同回忆了少年时发生那些有趣的故事。我倡议宴席上每个人都要发表个祝酒词,抒发一下各自内心激动的心情。每位表兄弟和贤侄的祝酒词都朴实无华,饱含深情,赢得一阵阵烈烈的掌声。是呀,这次聚会来的太迟啦,一致期盼下次再相逢。</p><p class="ql-block">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这次聚会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们表兄弟乃至我们的后代子孙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愿我们在今后余生中珍爱健康,珍惜亲情,表兄表弟手拉手,一路大步向前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5日凌晨拟写于红罗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