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仁智山水遊覽淮安盱眙第一山,是在二零二二年。</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歷史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值得重遊、細細品味的山。</p><p class="ql-block"> 第一山處於淮河東岸,盱眙縣中心位置,左擁翠屏峰,右攬鳳坡嶺,背倚清風山,面臨長淮水,有雲形如一座“太師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月十一日,朝陽暖暖的罩著我們,在登山道的左側,看到些許摩崖石刻和正在建設中的摩崖石刻保護廊,一個個凹槽虛位以待,正等待著新的摩崖石刻的入住安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步入覽翠門,幾幢宮殿式的古建築。相傳漢代孔子的第十二代孫孔安國為臨淮太守時,在此創建晏居殿祭孔,並在第一山設壇開講學之先河。後來,晏居殿被毀,宋人在宴居殿遺址上重建崇聖書院,元代又建淮山書院,明代複建登瀛書院。清朝乾隆年間更名為“敬一書院”。“明倫堂”即是明代以來科舉考試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山的半山腰有一玻璃泉!</p> <p class="ql-block"> 轉過供奉孔子的大成殿,但見右後側一座目視前方、手握毛筆的高大米芾塑像。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北宋四大家”。</p><p class="ql-block"> 極近山頂,終於看到了已成為盱眙標誌的米芾“第一山”碑。三個如鬥大字是第一山石刻中最大的字,也是第一山的“鎮山之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山碑的左下方,六角淩空、躍躍欲飛的魁星亭。亭內所嵌的魁星碑令人眼睛一亮。碑上的“魁”字由“魁木狼頭”和“北斗七星”組成。該字集天文、星宿、書法、美術、造型於一體,是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后面的戒石碑,是宋太祖頒佈的廉政令,由黃庭堅書寫刻石。戒石碑不光是歷代官員的座右銘,更是值得當今幹部學一學,所以這裡是“廉政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山腰有文廟,原來這裡就是盱眙古城,日寇侵華盱眙屠城,徹底毀掉了這個縣城。山上有“侵華日軍盱城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記錄了日寇的罪惡和民族的災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龍山寺始建於北宋,原有五百鐵羅漢,久負盛名,因歷史摧殘,屢毀屢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龍山寺前,背山臨水,遙望京杭大運河,極目天際,頓有豁然開朗,心曠神怡之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說吳承恩造訪過第一山,《西遊記》裡對第一山有深刻的描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一山景觀圖片。</p> <p class="ql-block"> 一座歷史的山,一座文化的山!</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5日(晴)整理</p><p class="ql-block"> 配曲《煙雨唱揚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