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斯堡岛~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王岳雷

<h1>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在东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海岸建设。距最近的新西兰陆地约4000多公里,这是在茫茫太平洋最南端的地方,穿过南极-太平洋海岭,越过盛行的西风带,进入罗斯海冰海,是位于罗斯海西岸的一个面向太平洋的南极科考站。</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国在南极的常年科考站分布图</span></p> <h1>  首先介绍一下罗斯海,罗斯海是南极洲的一个深水湾,海的西部是罗斯岛和维多利亚地,东部是罗斯福岛和玛丽伯德地的爱德华七世半岛,而南部大部分地区被罗斯冰架覆盖,是地球上最南端的海。罗斯海最南处距离南极点约320公里。</h1> <h1>  罗斯海面积为637,000平方公里。一般水深500-700米,最深不超过914米。表面水温-2℃至0℃。盛行东南风,全年覆盖冰层,多冰山。</h1> <h1>  罗斯海是南极科考辐射太平洋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斯海至少有10种哺乳动物、6种鸟类、95种鱼类和1000多种无脊椎动物的家园。在罗斯海及其附近筑巢的一些鸟类包括阿德利企鹅、帝企鹅、南极海燕、雪海燕和南极臭鼬。罗斯海的海洋哺乳动物包括南极小须鲸、虎鲸、威德尔海豹、螃蟹海豹和豹海豹。南极齿鱼、南极银鱼、南极磷虾和水晶磷虾也在罗斯海冰冷的南极水中。2017年南半球冬季,新西兰科学家首次在罗斯海北部海山发现了南极齿鱼的繁殖地。</h1> <h1>  植物群和动物群被认为与南极南部的其他海洋区域相似。特别是在夏季,营养丰富的海水支持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而为鱼类、海豹、鲸鱼、海鸟和海岸鸟类等大型物种提供食物。</h1> <h1>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2016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决定在罗斯海设立海洋保护区。该保护区占地超过155万平方公里,保护区中约112万平方公里将被设为禁渔区。</h1> <h1>罗斯海的海冰</h1> <h1>罗斯海的海冰</h1> <h1>罗斯海的阿德利企鹅</h1> <h1>  罗斯海的罗斯冰架是南极洲最大的冰架,截至2013年,面积约为500,809平方公里(193,363平方英里,几乎相当于法国的面积。冰块宽约800公里(500英里),长约970公里(600英里)。它的冰层有几百米厚。与公海几乎垂直的冰锋长600多公里(370英里),高出水面15至50米(50至160英尺)。冰架覆盖了罗斯海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位于罗斯海西部的整个罗斯福岛。</h1> <h1>  1841年1月5日,由英国海军部詹姆斯•克拉克•罗斯(James Clark Ross)船长率领的皇家海军探险队在埃里伯斯号(Erebus)和恐怖号(特罗尔Terror)船上,这是一艘三桅船,船体经过特别加固,正在穿过南极洲附近太平洋的浮冰,试图确定南磁极的位置。四天后,他们找到了通往开阔水域的路,发现了罗斯海、维多利亚地以及埃里伯斯火山和特罗尔火山,这些火山是以探险队的船只命名的。</h1> <h1>  他们希望能有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通道,但在1月11日,这些人面临着巨大的冰块,于是他们沿着低矮平顶的冰架边缘航行了250海里(460公里),他们称之为“屏障”或“大冰屏障”。1841年1月28日探险队指挥官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爵士终于确认了这个巨大的冰块,并以它的名字命名为罗斯冰架。</h1> <h1>罗斯冰架</h1> <h1>2017年新西兰在罗斯冰架钻井取样</h1> <h1>罗斯冰架的裂缝(2001年)</h1> <h1>罗斯冰架鲸鱼湾的“神秘屏障”</h1> <h1>企鹅</h1> <h1>逆戟鲸</h1> <h1>座头鲸</h1> <h1>午夜太阳</h1> <h1>冰雾晕</h1> <h1>罗斯岛埃里伯斯火山</h1> <h1>罗斯岛埃里伯斯火山</h1> <h1>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在特拉诺瓦湾的西侧,位于冰天雪地的罗斯海,海面上有一大片冰层和浮冰区。现把该地理位置介绍给大家,让人们有所了解,并配上地图,也是首次让国人能知道地理方位,一目了然。</h1> <h1>雪龙号</h1> <h1>中国恩科斯堡岛站在罗斯海的位置</h1> <h1>  恩科斯堡岛(俄文Инэкспрессибл),又称伊纳克斯普雷塞布尔岛(英文Inexpressible),意为“难以形容”,即“难言岛”。位于南极洲罗斯海西岸,维多利亚地海岸东南,罗斯海的特拉诺瓦湾(Terra Nova Bay)西侧,位于74°54′0″S 163°39′0″E,呈菱形,沿南北线延伸,长13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约26平方公里,岛上布满了冰川运动产生的的大大小小的碎石,西侧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梁,岛上的最高点在北部,海拔270米。东侧为平地和丘陵地,有3个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东侧海岸有一个带状约1 公里长的阿德雷企鹅聚居地。</h1> <h1>  1912年1月8日英国探险队罗伯特•斯科特所率“特拉诺瓦号”帆船中的6个水兵执行科研任务到此发现,并被困在该岛,因为生活艰难,难以形容,多次自救失败,同年9月30日,罗伯特•斯科特探险队探险后归来时救出他们。该岛上有岩石苔藓,冰洞穴,有企鹅和一些海豹岛上。无人居住。</h1> <h1>  属极地冰盖气候,最低温度约为−27°C,夏季最高温度偶尔高于冰点,平均温度为−16°C。由于紧邻横贯南极山脉的一处缺口,随着冰盖穿越缺口流入罗斯海,恩科斯堡岛自然条件变得极其恶劣,该处风大。</h1> <h1>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建设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新考察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2023年12月16日,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站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预计2024年建成。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h1> <h1>  恩科斯堡岛东南360公里处有美国麦克默多站和新西兰斯科特基地;恩科斯堡岛北部约25公里处的坎贝尔冰川舌口西侧有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北部约35公里处有韩国张保皋站和德国冈瓦纳夏季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可忽视。</h1> <h1>恩科斯堡岛地图</h1> <h1>罗斯海的特拉诺瓦湾(在底部),左边是恩科斯堡岛</h1> <h1>恩科斯堡岛附近地图,可以看到附近的冰川、冰原、高原及山脉等,海中还有一些岛屿。图中沿岸较深蓝色的为冰封海水。</h1> <h1>南极维多利亚地特拉诺瓦湾地图</h1> <h1>恩科斯堡岛海岸</h1> <h1>恩科斯堡岛</h1> <h1>恩科斯堡岛一景</h1> <h1>恩科斯堡岛的岩石地形</h1> <h1>恩科斯堡岛海滩</h1> <h1>恩科斯堡岛的景色</h1> <h1>恩克斯堡岛上的阿德利企鹅</h1> <h1>恩克斯堡岛的夏季风光</h1> <h1>雪龙二号</h1> <h1>中国罗斯海站的模型</h1> <h1>中国罗斯海站效果图</h1> <h1>特拉诺瓦湾北部华盛顿角附近海岸</h1> <h1>  意大利在特拉诺瓦湾的南极马里奥·祖切利站,位于74°41′39″S 164°06′50″E,海拔15米(49英尺),特拉诺瓦湾东北部北部丘陵海岸的一个花岗岩岬上。1985年建,占地约7,100平方米,由七座主要建筑物和一些附加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近年来平均每年有250-300名研究人员,是意大利的季节性研究站。</h1> <h1>意大利在特拉诺瓦湾的南极马里奥祖切利站</h1> <h1>  韩国南极张保皋站,位于74°37′26″S 164°13′44″E,特拉诺瓦湾北部,墨尔本山下,海拔36米(118英尺),2014年2月12日开业,靠近意大利祖卡切利站,该站冬季15人,夏季60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是南极较大的永久性基地之一。也是韩国南极考察团的第二个基地,也是第一个位于南极大陆的基地。是为了纪念新罗人(今韩国)张保皋,公元807年,张保皋和好友郑年结伴入唐参加了武宁军。公元824年,张保皋离开武宁军来到威海荣成石岛的赤山修建了赤山法华院。公元828年,张保皋回国设立清海镇,并任大使,开辟海上通道,建立海上国际贸易,同时还设有造船业、制造业等。</h1> <h1>墨尔本山山下的韩国南极张保皋站</h1> <h1>墨尔本山,海拔2733米。</h1> <h1>  德国南极冈瓦纳夏季站,位于74°38′07″S 164°13′19″E,特拉诺瓦湾北部,始建于1983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h1> <h1>南极洲德国冈瓦纳站</h1> <h1>南极洲德国冈瓦纳站厨房</h1> <h1>  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站,位于77°50′47″S 166°40′06″E,美国于1956年2月16日在罗斯岛南端建立麦克默多站,如今麦克默多站是南极最大的和功能齐全的现代科学站,其中包括一个港口,三个机场,一个直升机场和100多座建筑,夏季约有1000人,冬天大约250人,驻扎在这里的人员为运营,物流,信息提供支持技术、建设和维护。</h1> <h1>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站</h1> <h1>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站</h1> <h1>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站</h1> <h1>  新西兰南极斯科特站,罗斯岛南部,位于77°50′57″S 166°46′06″E。1956年2月始建,1958年初步建成,1976年开始重建,2005年将斯科特基地的建筑面积增加1800平方米。最低温度在-45°C附近,夏季最高温度偶尔高于冰点,平均温度-19.6°C。</h1> <h1>新西兰南极斯科特站</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极的企鹅品种名称</span></p> <h1>  顺便把恩科斯堡岛附近的几个岛屿概况讲一下,也让大家有点知晓地图上没有的南极岛屿情况。</h1> <h1>  弗杰泰申岛(Vegetation Island)(植被岛),维多利亚地的海岸,位于74°47′S 163°37′E,是一个狭窄的岛屿,难言岛以北3.7公里(2海里)北部的山麓(诺森山麓)丘陵以西,1910 - 1313年由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由于岩石被地衣密集覆盖而得名的,现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南极罗斯冰架的冰山B-15冰川</h1> <h1>  马卡姆岛(Markham Island),是南极洲的岛屿,位于74°36′S 164°55′E,维多利亚地的斯科特海岸,特拉诺瓦湾北部,1900年2月由英国探险队发现,现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  库尔曼岛(Coulman),是在罗斯海一个冰雪覆盖的岛屿,位于南纬73°29′,东经169°45′。为火山岛,长34公里,宽14.5公里,面积342.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998米(6,555 英尺),岛上无人居住,是帝企鹅的栖息繁殖地。英国人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爵士在1841年1月17日发现的,以他岳父托马斯•库尔曼命名,现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库尔曼岛地图</h1> <h1>  兰普卢岛(Lamplugh),又称兰普吕格岛,维多利亚地惠特默(Whitmer)半岛北方7公里(4海里),位于75°38′S 162°45′E,是一座冰封的岛屿,长19公里,宽11.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1901 - 1904年由英国南极考察队罗伯特•法尔康•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首先发现,1907 - 1909年英国南极考察队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确定为一个岛屿,现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  普赖尔岛(Prior Island),是南极洲的岛屿,位于75°41′S 162°52′E,维多利亚地的斯科特海岸,惠特默( Whitmer)半岛以北约6.5公里处,兰普卢岛以东的一个小岛,长1.9公里,兰普卢岛以东,1907年至1909年由英国沙克尔顿率领的探险队绘入地图和命名,现时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  富兰克林岛(Franklin),是在南极洲罗斯海,罗斯岛北部,麦克默多湾的东部,希基角(Hickey)以东约130公里(80英里)的罗斯海,博福特岛以北80公里,位于76°04′59″S 168°19′01″E,长12.4公里,宽3.9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10米,岛上无人居住,岛上有阿德利企鹅栖息,该岛在1841年1月27日由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发现,以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命名,现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富兰克林岛</h1> <h1>富兰克林岛上的企鹅</h1> <h1>富兰克林岛地图</h1> <h1>  博福特岛(Beaufort),是在南极罗斯海域的岛屿,罗斯岛的鸟角北边21公里(13英里)处。属罗斯群岛的一部分,位于南纬76°56′,东经166°56′,由火山玄武岩构成,岛长5.5公里,宽2.7公里。面积11.3平方公里,最高点佩顿峰(Paton Peak)海拔771米(2530英尺)。海岸线上约有20米(66英尺)高的冰崖。岛的东南两侧大部分没有冰,陡峭的难以进入的悬崖直接从海上升起。这里的无冰地带有缓坡,夏季有池塘,有小河水流向海岸。这个岛屿是孤立的,难以进入,很少被人们访问,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人类直接活动的干扰。在岛北端的近岸海冰上有一个帝企鹅的繁殖地。岛上西南端的一个叫做凯威莱德海滩(Cadwalader Beach)上有个大型的阿德利企鹅群。岛上还有几个南极灰贼鸥的繁殖地。该岛北部的海滩上有大片植被,主要是苔藓植物,是麦克默多湾地区已知的最广泛和连续的苔藓地区。由英国探险队詹姆斯•克拉克•罗斯在1841年首次发现并绘制,以英国皇家海军的水文学家弗朗西斯•博福特爵士(Francis Beaufort)命名,现由南极条约体系管理。</h1> <h1>博福特岛</h1> <h1>博福特岛</h1> <h1>博福特岛地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