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4年元旦,我和老伴及亲戚共7人到《上饶茅家岭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景区》游览,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收获满满,记录于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迅速审查、迫害被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江西上饶,设立了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獄一一上饶集中营。囚禁了新四军军长叶挺等排级以上干部770多人,以及冯雪峰、吳大琨、郑丹甫等共产党党员及爱国进步人士、回国抗日志士150人,共计9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獄中,共产党员们秘密组建了党支部,团结、教育、带领广大革命志士同顽固的国民党宪兵特务们进行坚贞不屈、英勇悲壮的斗争,谱写了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高唱“肉刑折磨何所惧,数日还原又斗争!” “浩气永长存,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慷慨激昂,视死如归,近200名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与生命。革命志士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永远值得我缅怀和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先烈前辈的“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的遗愿实现了。在毛泽东主席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並日溢富起来,强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人民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全面实現四个现代化,使祖国更加强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饶集中营景区入囗广场,位于上饶市公交车15路车终点站、起点站东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5年,党和政府为纪念牺牲在上饶集中营的革命烈士,在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村建立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0.2平方公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公墓、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亭等多项纪念建筑物。著名的茅家岭暴动的茅家岭监狱一一葛仙庙也在中心景区之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纪念馆为第三次重建,落成于2005年4月,呈微派建筑风格。馆名“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12个大字,是曾经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老战士、著名书画大师赖少其1979年为老纪念馆题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5年建立的纪念碑只有8米高,现在这座纪念碑为1959年5月重建,坐落在茅家岭雷公山中腰,坐东朝西,高度28.2米,其中碑身高20米,碑座高8.2米,基座长宽各20米。这在当年,此碑高度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大字,是周恩来总理的题词,背面有刘少奇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叶挺生于1896年,广东惠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1924年留学苏联,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率团参加北伐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誉为“铁军”。1927年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同年底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对日作战。毛泽东高度赞扬他“领导抗敌,卓著勋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1941年1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中,叶军长率部浴血抵抗了一星期。1月14日奉党组织指示下山与顽军谈判,被无理扣押。17日解送到上饶集中营,囚于李村监狱。在獄中,他大义凛然,拒绝了蒋介石及顾祝同等人的劝降游说和高官厚禄的锈骗,并在囚室墙壁上书写了名句:“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 ,表明自己矢志不移、坚贞不屈的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叶军长入獄不久就写了4000多字的《囚语》,回顾参加革命的坎坷历程,表达自己对皖南事变中牺牲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抗战到底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叶军长在李村监狱被囚禁半年多时间,国民党当局对他用尽了心机也毫无效果,于1941年8月被押离上饶,先后辗转关押至广西桂林、湖北恩施和重庆等地。在重庆獄中,他写下了《囚语》姐妹篇一一著名的《囚歌》,以铭心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中共多方营救,于1946年3月4日下午,叶挺得以获释出獄。第二天,他就致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共产党。3月7日,中共中央向叶挺发出了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复电,高度称赞他“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 ,“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按照中央安排,4月8日叶挺赴延安参加全军整军工作会议,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黒茶山遇难,终年50岁。同机遇难的有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和叶挺军长的妻子李秀文、大女儿叶扬眉、小儿子阿九竽13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叶挺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火中的凤凰" , “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被活埋的女英雄施奇烈士塑像,是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拨专款建立的。基座正面是赖少其书画大师的题词:“施奇同志浩气长存",背面是中办机要局的题词:“机要工作者的楷模一施奇烈士”。基座左侧是施奇同志的简介,右侧是1995年时任中办机要局长王振川同志的题词:“英勇就义,学习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施奇是浙江平湖人,1922年出生。1938年秋参加新四军并入党,半年后调任军部机要科机要员、党小组长,工作突出,深受首长信赖和战友们喜受。皖南事变中突出重围,隐藏在一户农民家里,被国民党顽军几个匪兵搜捕后惨遭蹂躏,身染重病,被用一副破门板抬进上饶集中营,受尽摧残。她坚守革命气节,严守军事秘密,同国民党特务作针锋相对的斗争。1942年6月8日深夜遭活埋,国民党特务将她推下一个事先挖好的土坑。她视死如归,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泥土埋没后,施奇仍在奋力挣扎。特务见泥土还在动,就往泥土上浇水,并用脚使劲踩泥土,直到没有动静之后才离开。年仅20岁的施奇,就这样惨烈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茅家岭监狱旧址原是一座“葛仙庙",1939年7月被国民党战区特务机关政治部霸占改为秘密监狱,成为集中营的禁闭室,主要关押“军官大队"和“特训班"里被国民党特务队长认为是“顽固不化”的而实际上是斗争最坚决的革命志士,所以此处又被称为“ 獄中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监狱内有四间囚室,西边有大、小禁闭室和“优待室”,东边是女禁闭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负责监狱管理的是国民党特务军官担任警戒看守有一个卫兵排。</span></p> <p class="ql-block">监狱南大门和北侧门、西侧门均被封死,只留这个东侧门进出。监狱周围架设了铁丝网。</p> <p class="ql-block">上饶集中营中常用的刑罚有10种,即“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绞毒” :“金",用大号钢针刺入肚皮;</p><p class="ql-block"> “木”,坐老虎凳或用木棍打;</p><p class="ql-block"> “水",灌辣椒水或煤油;</p><p class="ql-block"> “火”,用烧红的铁板铁条,灼烙身体;</p><p class="ql-block"> “土",活埋;</p><p class="ql-block"> “风",冬天穿短裤打赤膊,跪在室外寒风中受冻过夜;</p><p class="ql-block"> “站",站铁刺笼;</p><p class="ql-block"> “吞”,生吞跳蚤、虱子、臭虫、黄烟丝等;</p><p class="ql-block"> “绞”,用绳索绑勒颈脖;</p><p class="ql-block"> “毒",在饭菜中放置毒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门内侧有大小两个铁刺笼,大的双人笼,小的单人笼。集中营十种酷刑之一的“站”,就是站这种铁剌笼。</span></p> <p class="ql-block">监狱北侧有一个草棚搭成的刑讯室,里面有各种刑具,最为残酷的是老虎凳,还有烙铁、灌辣椒水的壶及铁锹、锄头、扁担等。敌人就是用这些刑具对革命志士进行野蛮摧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茅家岭暴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残酷迫害动摇不了革命志士们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他们团结起来和残忍成性的特务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斗争的高潮便是著名的茅家岭暴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42年5月25日下午,由李胜(军事指挥)、王传馥等5位共产党党员组成的暴动委员会抓住特务管理员和卫兵排长等外出未归,敌人警戒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机,组织领导26位革命志士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举行夺枪暴动,赤手空拳和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卫兵展开英勇搏斗,共夺得轻机枪2挺、手提机枪2挺、步枪8支和手榴弹39颗,砸开平时关闲着的西侧门冲了出去。钟袁平冲出后被卫兵的子弹击中负伤倒地,负责殿后的王传馥冲出后向正在开枪射击的敌卫兵扔出一颗手榴弹,炸死了敌卫兵班长,自已也被敌人开枪击中负伤,两人被敌人捕回杀害。其余24位革命志士成功越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当年茅家岭暴动军事指挥李胜的墓,位于茅家岭监狱旧址东侧门前通道的北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胜,江苏赣榆人,1917年出生。茅家岭暴动委员会主要领导人,暴动军事指挥。暴动成功后回到新四军,任过新四军特务团保卫股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保卫科长,22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建国后,任过福州军区、江西赣州军分区,上饶军分区政委,在师级岗位上工作20多年,离休后为副军职。1984年10月病逝于福州。根据他的遗愿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其骨灰安葬在这里。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结 束 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