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爹,在世的娘一一翰墨秦韵文

翰墨秦韵

<p class="ql-block">  爸爸,明天就是您离开我们一年的日子,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想忘记您,却不能!却用了三百六十个日夜,回忆了您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1939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军阀争割势力混战不断,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盘距势力。中国的经济瓦解新的经济体制无法建立。天灾人祸,洪水,霍乱,伤寒和痢疾等疾病在中国大地上肆虐漫延。父母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国情动荡的年代。爸爸兄弟姐妹共七人,爸爸排行老三,上有两哥一姐,下有两妹妹!爸爸天性聪明,从小机灵好学,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成了家族中唯一一位有知识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照片,中间端坐的是年轻时的父亲,十五个孩子如群星围在父亲周围,他们是父亲的第一届学生,这照片拍于1961年。推开岁月虚掩的门,我看到父亲当年活力四射的青春在那泛黄的照片上闪着青春的光茫,许说着曾经的苍桑和无限风光。当年的教育行业人力溃泛,刚二十茂尖的父亲积极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迎难而上,依别妻儿老小到一个叫白杨林的边远山村任教,那里隔山渡水,要经过黄河,那时没有渡轮,坐的是洋皮筏子,“水火无情”一不小心黄河水就会吞噬生命。过河之后,又是崎岖蜿蜒的山路,羊肠小道两旁尽是悬崖峭壁。父亲生前讲过有段路就靠人踩出的脚印攀爬,掉下去就是滚滚黄河水。父亲的第一次“冒险”就掉进了黄河,幸好父亲当年身强力壮,会游泳,才幸勉了灾难的发生!父亲聪明细致,很快就成了攀岩高手。父亲就这样本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那路,一走就是十多年,为小山村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参加过人大的,有桥梁工程师……父亲一生倾注教育,桃李满天下,乃至退休后仍职业病严重,走到那里都喜欢谈教育。</p><p class="ql-block">忠孝不能两全,忠于教育事业的父亲把家丢给了贤慧善良的母亲。母亲操持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那时的兄弟们不分家,共四五十口的大家庭在父母的操持下过的十分融洽。伯母去逝早,伯父不管家,揽上一群羊住进了山里,丢下几个未成年的堂哥,全由父母照料。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视几个堂哥同自己的娃一样,吃饭穿衣,几个堂哥比我们还略好些!那个年代没有缝纫机,所有的衣服,鞋子全是手工活,一家老少几十囗人的衣帽鞋袜全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劳资。</p> <p class="ql-block">听老辈人讲我们家族那时是一个多事之家,灾难不断。按弦学的说法,家族遇到不干净的东西了,好几位亲人都年龄不大就离开了,把困难留给了爸妈。妈妈那时二十多岁,侍候着太爷爷,爷爷,还要照顾小的。爷爷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人,听大人们讲是庄子上的老好人,爸爸在外地教学,爷爷还可以帮着妈妈分担着一下家里的活计。太爷爷年纪大了,是个暴脾气人,他对所有人都出言就骂,出手就打,唯独对妈妈和颜悦色,这也许是妈妈善良贤孝,太爷爷就没脾气了吧?太爷爷得的老年痴呆症,在晚年时,是妈妈给擦屎端尿养老的!听姑姑说太爷爷犯病时,把屎自己抓上到处乱撒,她们当孙女的都嫌弃,妈妈却毫无怨言地收拾干净。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妈妈一锅里做着三样的饭:把带荤的饭给太爷爷,爷爷他们吃;剩的汤再下面条,稠的给下苦'的大伯和孩子们吃;自己和姑姑几个喝些稀汤,妈妈就是用这样的善举操持着一个四五十口的大家庭!妈妈不只是对长辈孝敬,对待别的亲人一样实心实意,小妈那时有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鬼上身,身体不好,妈妈就象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关心着小妈,依着小妈,大小事情只要小妈高兴,妈妈就让着她,依着她,妯娌俩至始至终没拌过嘴,没红过脸,妯娌关系融洽极致。小妈也是个热心肠人,在那个多事年代,是妈妈的好帮手,共同撑着风雨。小妈去世已十多年,我们都很怀念她。</p><p class="ql-block"> 教育子女宜在幼年,父母教育我们从小入手,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有个五保户老人叫魏朱贵,是父母常年周济的对象。那时的人到春季就断囗粮,当时叫“闹春荒”,父母把自己节俭下的囗粮送给老人渡春荒,从没想过要回报。母亲对族亲,老乡仁爱有嘉,对外乡的乞讨者也如此,那个年代,乞讨者似乎特别多,有次来了爷孙俩,孙子饿的皮包骨,还不住咳嗽,母亲把家里的馍全给了他们,又给了两块钱让卖药。记得还有一次来了个乞丐,我说家里没大人,找了个理由把乞丐打发了,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我说了此事,她教育我要做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第二天又来个讨者,我把家里仅有的一簸箕馍全给了那个人,以至我们兄弟姐妹们只能吃那个炒面混着磨细的油渣渣子,清楚地记的粗得扎嗓子!我善良的父母,就是这样用他们的言行,优良的品质,熏陶着我们…… 长大后的我们也象父母一样,教育着我们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疫情三年,我们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出于某些原因,放开!病毒从未走远,灾难就在我们身边,这一放开,有些人保护措施不当,防犯意识不强,以至于许多老年人染上了病毒,接连不断的坏消息令人心惊胆战,朋友圈传来的则则噩耗令人窒息,好多老人去了,爸爸也未幸勉。在病灾面前,一向看上去健朗的爸爸象换了一个人,我没日没夜的守护还是没守住爸爸,疫情夺走了我慈祥的父亲,享年八十四岁,可怜的父亲,到最后未来及跟儿女们说上一句话,就撒手人寰,父亲的离去是我们兄弟姐妹乃至家族中的一大不幸,父亲去时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在写毛笔字,用大字把我以前零散的诗词,楹联全抄在宣纸上,装订成册,为我的人生积攒了一笔精神财富,以后只有自己完成了,只叹我的字不及父亲,父亲的毛笔字钢劲有力,木入三分,笔酣墨饱,可惜以后再也看不到父亲写字的样子了。父亲的离世,使我们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待”的含意,失去了就真的无法弥补了。因而对母亲我们则要付出一切的爱,现在小妹辞去工作,我俩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她的衣食起居。陪伴也许是最好的,母亲悠闲地品尝着她一生的成果,只是多了一份对父亲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父母一生有许多故事,虽都是滴滴小事,但都浸透着大道理,每件事如苍海水滴,却汇总成了他们人生的大波浪,驱策着我们兄弟姐妹,在岁月之河中坚强前行。</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是一本读不完阅不尽的哲学书,给我们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生活哲理;父亲母是一种象征,每一缕白发,每一道皱纹,都是时间的无情,岁月的沧桑;父母亲是一种岁月,永远值得我们感恩的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