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怎么为自己选择陵址的?

流言蜚语

<p class="ql-block">武则天为什么把唐高宗的陵址选在梁山上,乾县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诏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择风水宝地。二人遍游九州,半年后回京交旨,都说把陵址选在好畤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同去察看。</p> <p class="ql-block">到了梁山,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主峰半山腰停下,指着一块地方说,这就是选定的点。使臣问以何为据,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钉下一颗铁钉。刨天土,李的铁钉正好钉在袁所埋铜钱的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奇。</p> <p class="ql-block">使臣回京后将所见情况如实禀报,武则天听后十分高兴,重赏袁、李二人,并决定把陵址选在梁山。</p><p class="ql-block">传说终归传说,而要比较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则很有必要从我国古代的陵墓史说起。</p> <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皇帝陵,自春秋战国时赵肃候的寿陵起,以坐西向东,方形封土堆式为主。隋唐之后逐渐发展演变成坐北向南依山为陵式。这两种模式,在确定陵址时有以下共同之点:一是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陵区,如无特殊情况,本朝皇帝去世后,都埋在陵区之内;二是为了便于保护、管理、供奉以及朝拜祭祀,陵区往往都修建在离京不远的地方;三是陵区的位置大都选在很少发生水灾、地势比较高峻之处。比如位于咸阳周陵乡以公陵、永陵为主的先秦陵区;位于湖北楚都纪南城周围的楚陵区;位于北京近郊的明十三陵以及位于咸阳北塬的汉代五陵塬等,都是如此。唐王朝把陵区选在距唐都不远的渭北高原上,也是符合历代帝王陵选址的基本规律的。只是鉴于堆土式陵墓每每被盗的教训,改变了封土为陵的形制,开创了依山为陵的先河罢了。</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在高宗埋葬之前,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都已修建在渭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以北部山丘为大唐陵区的格局已初步奠定。做为高祖之孙、太宗之子的高宗陵址,在这个大范围之内选择已属必然。而梁山北倚群峰,南临广壤,东望九嵕,西连翠屏,雄伟峭拔,气势宏伟;且林木葱茏,古柏参天,漠谷绕其西,泔河环其东,环境幽静,气氛肃穆,尽管我们难以用风水术语道出其中的高玄妙,但它无疑在唐人眼里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是经过术士们用八卦堪舆而定的,这是肯定无疑的了。还有一说也就提及:隋唐以来,已崇尚夫妻合葬。唐高宗去世时,武则天早已大权在握,她为高宗选陵地实际也是为她自己选陵地,而梁山天然形成的两座乳峰确乎会博得这位千古女帝的暗自欢喜。也许,这正是梁山被选为陵址的原因之一。当然, 这只是后人的一种猜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