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其人

韩连绪

<p class="ql-block">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作家、记者,第61、63届英国首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1997年,本人随同山东省建委领导到英国访问,就对丘吉尔产生过兴趣。</p><p class="ql-block">因为知道他一生对布尔什维克、对共产主义事业持敌对态度,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把他放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近日,读了本关于他的传记,才对他有了些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国牛津郡。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1702年被封为公爵。丘吉尔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约翰公爵的七世孙,曾任英国的财政大臣。</p><p class="ql-block">丘吉尔的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百万富翁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丘吉尔,由于父亲忙于政治 ,母亲又沉湎于交际,他没有感受到过父母的关爱,被家人认为是个天生愚钝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7岁时,丘吉尔被送入贵族子弟寄宿学校读书。他生性好动,喜欢冒险,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后来转入专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哈罗公学就读,但是成绩依然很差。根据他本人的爱好,其父把他送到军校的骑兵专业学习。他想,“只要打仗,就去参军”,“一旦仗打好了,就要搞政治”。</p> <p class="ql-block">在军校期间,丘吉尔广泛涉猎军事、历史、文学、政法等方面的著作,练就了富有特色的写作和演讲本领。到毕业时,丘吉尔的成绩已排到全部150名毕业生中的第8名。</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在英国骑兵团任中尉军官,到过古巴、印度、苏丹等地,有时还兼任战地记者,出版了小说。</p><p class="ql-block">1899年,丘吉尔在南非采访,随英军士兵行进时被俘。丘吉尔虽然是记者,但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了战斗,敌方拒绝释放他。趁黑夜,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丘吉尔成功越狱,逃到了莫桑比克的英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这事本来不大,但他以自己的如簧之舌肆意吹嘘,使得自己在英国名声大噪。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受到他的选区人民英雄般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很快就当选了议员,并在多次“死里逃生”的讲演中赚了一万英镑。1906年,32岁的他被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副部长)。两年后,又被任命为商务大臣,正式成为内阁成员。</p><p class="ql-block">这时,丘吉尔才与出生贵族的克莱门汀结婚,英国国王还向这对新人赠送了礼品。</p> <p class="ql-block">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面对工人罢工,他毫不手软,下令军警残酷镇压了游行和罢工活动。</p> <p class="ql-block">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1日,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在收到“德国已经对俄国宣战”的电讯后,擅自下达了海军总动员令,该命令第二天才得到内阁追认。首次显示了他“战神”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张伯伦内阁中竟有些人主张同德国议和,下议院提出了不信任案。到1940年5月,张伯伦在一片责难声中下台。</p><p class="ql-block">国王立即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丘吉尔的政治生涯在危机中达到了顶峰。</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丘吉尔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他讲:“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p><p class="ql-block">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5月底,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国远征军:短短八天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般地撤出了33万多人。怎么做到的?主要是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了在海峡对岸的士兵。</p><p class="ql-block">看看,依靠了老百姓的力量,这与我们解放战争时期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何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他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p><p class="ql-block">话说的,的确够鼓舞人心。</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美、英向日本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丘吉尔意识到战局必将出现重大转机,说:“我知道美国已经完全彻底地投入了这场战争,因此我们终将会赢得胜利。”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署国要保证用自己的全部经济、军事力量与法西斯作战,不得单独与敌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p> <p class="ql-block">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在乔治六世的邀请下,丘吉尔和王室成员一起站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接受兴高采烈的民众的欢呼。</p> <p class="ql-block">下台后的丘吉尔多次去国外旅行,写了不少文章,还专心编写了6卷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该书在1948年至1954年间陆续出齐。</p> <p class="ql-block">1953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这次,诺贝尔文学奖却争议很大。因为获得这个全世界作家都梦寐以求的奖项的人,居然是温斯顿·丘吉尔——大英帝国的现任首相。虽然政绩平平,丘吉尔仍于1951年到1955年,当了一任首相。</p> <p class="ql-block">1955年,81岁的丘吉尔在遭遇了第二次中风之后被迫让出首相之位。此后,英国政府就开始准备他的葬礼了。但不曾想,丘吉尔又活了十年,有人开玩笑:“他一直活着,指定好给他抬棺的人却一个个死去了。”</p> <p class="ql-block">1965年1月,丘吉尔在又一次中风中溘然长逝,享年91岁。法国总统戴高乐说了一句话:“英国将不再是一个伟大的帝国。”</p> <p class="ql-block">的确,自此,日不落帝国一步步走向了衰败,美利坚逐步代替了它而称霸世界。</p> <p class="ql-block">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客一样,丘吉尔仇视共产党,仇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早就预言过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不疑: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这是客观规律,哪个政客也阻挡不了。</p> <p class="ql-block">正如总书记讲的:“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照片大多来自网络,在此感谢)</p><p class="ql-block">韩连绪</p><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