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重点阅读了《自主游戏》这本书,书中从理论到案例解说,全覆盖幼儿自主游戏的各个大方面,既阐明了自主游戏的概念,回顾了自主游戏的发展,也揭示了自主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又针对游戏环境创设、观察与指导、家园共育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法,书中这些内容贴合我们的平时工作,给与了我一些帮助和指引,能够更好的解决心中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教师必须明确,很多时候幼儿的游戏是无须教师介入和指导的。但是,当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的引导、支持与帮助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适时介人,并通过适宜的方式支持与推动幼儿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在游戏中,教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来支持和推动幼儿的发展呢?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一种是以非游戏者的身份介入。</p> <p class="ql-block"> 介入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了解以及对游戏现场的观察与分析来做出判断,那么教师在游戏中介入、支持幼儿游戏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 </p><p class="ql-block">1.通过对话推动游戏。 </p><p class="ql-block">2.及时调整环境与材料,支持、推动游戏。 3.提出问题,引发挑战。 </p><p class="ql-block">4.平行游戏,示范、引领与启发。</p><p class="ql-block"> 5.参与游戏,直接推动。</p> <p class="ql-block"> 根据书中提出的这5条教师介入支持策略,我也借鉴其中几点运用到了日常工作,主要以区域游戏中的建构区为例:</p><p class="ql-block">1、通过对话推动游戏。 </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们教师会围绕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这样既能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思考,也能调动幼儿的思维,从而推动幼儿的游戏更好的开展。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师幼、幼幼对话来倾听幼儿的感受与想法,捕捉对话主题,推动游戏发展。</p> <p class="ql-block"> 案例:区域游戏中,茉莉和涵涵正在进行建构游戏,游戏进行了一半时间了,积木还是散落在垫子上,没有进展,于是我们试探性的介入。</p><p class="ql-block"> 教师:“积木怎么都散在垫子上呀?你们今天的计划是什么呀?” </p><p class="ql-block">茉莉:“我们的计划是搭建北湖公园。” </p><p class="ql-block">教师:“北湖公园小朋友们都去过,是个不错的想法,那你们怎么还没有开始呢?”</p><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先想想看,我们去北湖公园玩的时候,你都是去哪里玩的?是什么样子的呀?” </p><p class="ql-block">涵涵想了想,看了看图片,指着手上的图片:“我去过这个广场放风筝,还有亭子,有桥,和游乐场呢。”</p><p class="ql-block"> 教师:”对的呀,有这么多的地方呢,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可以怎么去搭建?”</p><p class="ql-block"> 茉莉:“摩天轮是高高的,亭子是矮一点的。” </p><p class="ql-block">涵涵:“我们可以把广场围的大一点,那我们一起去搭吧,等我们搭好了,请你们来参观哦。”</p> <p class="ql-block"> 以上教师在与幼儿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了幼儿的游戏意愿,也看到了幼儿需要支持的“点”。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和幼儿的对话,帮助幼儿聚焦游戏主题,引发幼儿思考,有效地推动了幼儿游戏情节的拓展。</p> <p class="ql-block">2、及时调整环境与材料,支持、推动游戏。</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去关注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情况,观察和判断班级中现有的环境和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游戏时的需要,是否能够很好的支持幼儿的游戏,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在适宜的时候及时调整与改善环境和材料,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支持幼儿游戏。 </p> <p class="ql-block"> 案例:建构游戏时间,这次选择建构区的三位小朋友商量好游戏主题后,首先将篮子里的辅助工具全部拿出来,先在垫子上摆弄着,过了好久,柜子里的积木还无人问津,游戏时间过半,才有小朋友拿积木,简单的搭建了一座小房子,然后用长条积木平铺围合。 于是试着询问孩子:“辅助材料是什么时候用的呀?”有的孩子说:“是作品搭建好后再用的。”“可是我看你们已经用了好多,那我们先把辅助材料收起来,先去搭建你们商量的主题,等到最后需要用到的时候,我们再去选择一些使用,好吗?” </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便将辅助材料先收了起来,同时把记录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进行了修改,这样一来孩子们搭建的作品开始变得丰富起来。</p> <p class="ql-block"> 案例中,教师对游戏材料的玩法的及时调整与改善,不仅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求,还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游戏的挑战,为幼儿下一步的游戏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在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并追随幼儿的游戏兴趣,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从而推动幼儿的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这样幼儿在不断挑战中就会获得新经验,收获新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案例:建构游戏开始了,主题是《动物园》,豆苗和李文欣,聂翊轩先用大方柱搭建了一座很高的建筑,搭建好之后豆苗将辅助材料摆了上去,三人便很开心的在垫子上玩了,很开心的喊我过去看:</p><p class="ql-block">“老师,快看我们搭的塔,下面还有亭子,里面有人坐在里面吃东西呢。”</p><p class="ql-block">我说:“嗯,不错,可是动物园只有一座塔是不是太孤单了呢?”</p><p class="ql-block">“嗯,我们可以搭点别的。”</p><p class="ql-block">“那我想看到你们的动物园很丰富,有高高低低的房子,快去试试吧!”</p><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时,再去看,作品相对变得丰富起来了,孩子们也很积极的介绍自己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游戏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看到了幼儿们游戏中经验的缺失,并提出问题,这样既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又让幼儿在不断挑战中获得新的经验,同时体验到挑战带来的快乐与自信。</p> <p class="ql-block"> 小结: 总之,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学会放手,把握好时机,适时介人,并通过适宜的方式支持与推动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游戏中的快乐,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中的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