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近代部分发展历史

铁骑兵

<p class="ql-block">&nbsp; &nbsp;赵堡太极拳在近代的发展(一)&nbsp; </p><p class="ql-block">赵堡太极拳在民间代代相传,在20世纪赵堡太极拳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nbsp;</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nbsp; &nbsp;19世纪末叶,外族入侵,社会内部振荡,动乱不断,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转入了低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得到了一次较大的发展。在这个发展附段,其主要标志是张敬芝、和庆喜授拳和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的出版。&nbsp; &nbsp;张敬芝是张应昌的太极拳传人,他长期坚持在赵堡传授太极拳,他将太极拳传给了村人王连清.陈应铭.等人,在赵堡镇影响较大。和庆喜是和兆元的孙子,他从小得到祖父的太极拳传授,到中年因家庭困难而弃拳经商。到他70岁左右,国家提倡武术强种救国。他的师弟陈桂林的协助下重新教授太极拳,当时向和庆喜学拳的有郑伯英,郝玉朝、郭云、刘世英、郑悟清、和学敏等人。郑伯英曾参加了1931年在开封举行的全国华北区国术擂台比赛,并勇夺冠军,国民政府选拔人才,给郑伯英并颁发了银墩宝剑和锦旗轰动一时,郑伯英把民国政府颁发的奖品都送给了师父和庆喜。&nbsp; &nbsp;杜元化是赵堡第八代宗师任长春的传人,他青年时接触赵堡太极拳就被这一绝艺所折服,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练拳,终于掌握了太极拳的精髓。在他被聘任为河南省国术馆教授时,他将老师所传和自己的体会以及在赵堡名师张敬芝的帮助下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以极大的热情整理成赵堡太极拳划时代的著作《太极拳正宗》一书。这本书的内容有赵堡太极拳的源流、理论、练法、架式以及有关秘诀,保留了赵堡太极拳一些已经失传的理论和秘诀,是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赵堡太极拳全貌的太极拳著作。这本书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在当代太极拳界,也对太极拳运动有指导意义。他也与河南省国术馆馆长陈泮岭等人参与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订补工作。&nbsp; &nbsp;在赵堡太极拳进入较好的时期时,日本发动了对华战争,并占领了整个河南,同时,黄河泛滥,淹没了家园,蝗虫连年发生,毁灭了庄稼。赵堡太极拳传人被迫流离失所,到处逃荒。赵堡太极拳的发展又进入了低谷。</p> <p class="ql-block">赵堡太极拳在现代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二)第二阶段。50、60年代,是赵堡太极拳的恢复阶段。&nbsp; &nbsp;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年代,赵堡太极拳的各地传人都无法在较大范围内传授太极拳。到了解放后,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传统武术,赵堡太极拳获得了新的发展的机会。在20世纪30年代末逃荒到陕西西安的赵堡太极拳传人郑伯英、郑悟卿、侯春秀等人在西安开始在社会上传授赵堡太极拳,并参加了国家组织的一些比赛。&nbsp; &nbsp;赵堡太极拳传人郑伯英先生于1938年来到古城西安后,不久被聘为赵寿山的副官,任部下第四集团军总部武术教官(赵寿山传记有文字记载)。解放后,任西安市武术协会会员。1952年5月,他参加了西北五省武术观摩大赛,表演了赵堡太极拳一举夺魁,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以后他在西安公开传授太极拳,并以太极拳功夫再次闻名于世。赵堡太极拳传人郑悟清先生曾被聘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解放后任西安武协委员,长期在兴庆公园传播赵堡太极拳,从学者不计其数。赵堡太极传人侯春秀先生也在西安广泛传授赵堡太极拳,从学者遍布各个行业。居住在西安的赵堡太极拳传人首先在西安将太极拳推向社会,并辐射到西北数省。&nbsp; &nbsp;在这一时期,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也得到了逐步恢复。赵堡太极拳名师王泽善和另一位太极拳老师陈照丕一起在温县举办太极拳培训班,较早地推广了太极拳。王泽善老师在赵堡任学校武术教师,主要是教授赵堡太极拳和各种器械、太极拳对练。他曾率领赵堡镇武术队参加了省市举办武术表演赛,时逢节假日他带领武术队在赵堡镇各乡村表演太极拳等。著名太极名家刘士英此时也由僧人还俗,传授村人赵堡太极拳。在赵堡村村民们也对自己祖先所传的太极拳进行了回忆和整理,出现了一批认真练武的青年人。在西安的赵堡太极拳传人张宏道等人也纷纷回到赵堡镇,传授指导赵堡太极拳的练习。特别是向赵堡青年的后起之秀传授赵堡太极拳的技击要领,对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的中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张老虎,王海洲等等。&nbsp;正当赵堡太极拳蓬勃发展时,“文革”不期而至,太极拳不能公开练习了,大量过去传下的太极拳资料、遗物、兵器等被当作“四旧”销毁,太极拳名师、爱好者被批斗,太极拳的传播又一次遭受挫折。但是,很多赵堡人认为,太极拳是祖上留下的宝贵文化和财富,他们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练习,使得赵堡太极拳在赵堡得以继承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