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闯内蒙大青沟

王立成

<p class="ql-block">汤老师在大青沟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金龙剑雕塑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亲近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头一次骑马</p> <p class="ql-block">树根“犀牛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夜闯内蒙大青沟</b></p><p class="ql-block">(1996年7月)</p><p class="ql-block">内蒙大清沟不止一次吸引我,所以终于有一天,我和毕业那所学校的美术教师汤宽义老师结伴,下定决心去拜访它。</p><p class="ql-block">早晨我和汤老师坐长途汽车从沈阳客运总站出发,倒两次车,轮胎下的路从公路变成沙石路,又变成土路,我的目光在一路排杨、绿庄稼构成的平庸的景致中,极力寻找着特异的景色,却不能如愿。</p><p class="ql-block">下午4:20,客车到达终点,并住寨在辽宁彰武大清沟林场的招待所。招待所一宿每人20元,一个房间4张床,没有电视。我们觉得和要去的大青沟完全不符,于是拎包走出招待所,在一个土壕边喊住一位挎篮子摘菜的大嫂,一问方知,此处距内蒙大青沟旅游区还有十五里地呢,若能走过去住到镐头沟,明天游大清沟就便利多了;若住在这儿,明天要乘快艇到大清沟去。听后我们决定步行前往,乡下人走一个小时,我们走上两个小时,那么六点多钟也就到了,况且太阳还老高呢。</p><p class="ql-block">谢过大嫂,简单问过途经的标志就迈开两腿开拔了。汤老师换上新胶鞋,拎着一个皮兜,我将大摄影包与装着雨伞、黄瓜的绸布兜系起来,肩上前后一搭,便开步向前了。我们兴致很高,路边的沙坨子长着猪毛菜,路边林地里放牛的牛官与黄牛、拖着长尾巴贴地飞来飞去的喜鹊,以及一声声惊叫的野鸡,一直伴着我们向前。我们谈完一个话题,再找下一个话题,重新消遣无聊与疲劳。</p><p class="ql-block">半个小时之后,我们走到了那位大嫂说的北大门,这就标志着我们出了辽宁地界,进入了内蒙古的地界了。可我们需要在一条直行与一条右拐的路前做出选择,最后根据马蹄印的新鲜程度选择了右转的路。我们绕了好大一圈,走了半个多小时没见到一个人影,这时远远看到地里有一位农民,便奔过去。农民告诉我们,过了北大门应该一直走。</p><p class="ql-block">我们灰心地回到正路上坐下来休息,我解开绸布兜,拿出黄瓜,汤老师拿出咸鸭蛋,两人互相分享,黄瓜就着咸鸭蛋,黄瓜的水分补充了体内泌出的汗,咸鸭蛋则补充了体内失却盐。一时间吃的消耗了一半,负重减轻了,兜子上肩重新鼓起勇气前行。</p><p class="ql-block">夕阳很温热,我感觉到肩被压得疼了,头上和胳膊出了些汗,挥发后留下些黏黏的东西敷在皮肤上,又落上些走步搅起的灰尘,有些脏。手里黏黏的,刚才黏在剥开的咸鸭蛋清上,已留下黑指纹。袜子已被牢牢踩在鞋垫上,走路时脚趾有些打滑,被一蹭一蹭开始生疼。路两边都是单调平庸差不多的松树,看了让人厌烦。</p><p class="ql-block">与前次一样,我们又来到了直行和右转的路口,争持之后,选择右转。可越往前走路越窄,树渐高渐密,于是开始怀疑是否正确。又半个小时,终于看到种地的农民。他的话让再一次让我们绝望了。我一屁股坐在土坎上,散开骨架打赖地说:“我们已经走了三个多小时了,累了,今晚和你们走吧,去莲花沟,住你们家,明天再往大青沟。”结果被谢绝了。这时过来一位小伙子,想用马车送我们,讨价30元。我们在30元与劳累腿脚间做了比较,最终放弃了坐车的打算。这时,农民告诉我们:要走就趁天亮快走,此地狼多,有跑单帮的,也有成群的。</p><p class="ql-block">无奈,又拎起兜子开步向前。前方的太阳已经挂在树梢了,松树的影子开始加深拖长。晚上天凉了,汗出尽了,结了一层半黏膜在身上,腿的膝关节已经开始卡痛,妨碍走路了。脚走在松软的车辙印上,像马蹄子一样抠出个窝,抵消了许多路面的反弹力。但想起个把小时见不到人,又有狼,真有些猝然。</p><p class="ql-block">我给汤老师讲报纸上刊载过一位画家独步到西藏写生,半路迷路,夜间被狼包围的事儿。汤老师戏言:“狼来了我就对狼恳求,我家中有高堂老母,有妻儿老小,不能吃我。”而此时我则想起了姜昆的相声,接话说:“如果狼来了,我就对它说,如果你饿了先吃他(指汤老师),他比我胖。”两个人同笑。</p><p class="ql-block">经过两次错误选择,我坚定地走在头里,也顾不上拉下汤老师。终于走到了农民说的“山楼头”了,此时天已经全黑了,只悬着一弯淡淡的月亮。前边的路向沟下伸去了,深于两边的土崖子,沟两侧的树又高又密,树形成各种魔鬼状,把路遮得很黑。脚下的沙土路车辙深深,马蹄印凌乱不堪,还有人的脚印,这让我们感到亲切。</p><p class="ql-block">路上,马排出的粪一滩又一滩,上边落满了黑黑的小甲虫,人从此一过便嗡地飞起,撞在人的抡动的胳膊上,扑到人的脸上。我们吃力地下沟、爬上沟,沿沟沿右转。这时,树矮了、稀了,路平整了,我断定前边肯定有灯光。果然今前走几步之后,远处闪出一盏、两盏白炽灯黄色的光晕,接着又是三盏、四盏。我高声对后边的汤老师喊:“前面有灯光了。”汤老师追上来,看到灯光,长吸了一口气放下了心。因为,我们就像甩掉了魔鬼的追赶一样,看见了灯光就像看到了救援的力量,魔鬼却步而放弃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即将进村,绕过街面两匹散放着的马和一栋红砖房进了后街,踩着牛粪、秸秆走进村街口,几只狗听到我们的脚步立即狂吠起来,一条白狗竟然猛的扑上来。我急中生智猛哈腰抄起刚扔掉的木棒,吓退了狗。可狗仍挡在路上不让过,我们只好像逃离瘟疫一样,奔街南一条路走去,且见到了人,问清了,村里有一家接客的。我们半是安慰半是无奈地找到接客人家,在主人出来叫住狗之后进了屋,问了住宿的价格,每人10元,我们便放下心来。</p><p class="ql-block">我们放下压了一路的背包,像到了家,不喜外地向人家介绍,我们十五里路走了4个小时20分的经历,以唤起主人的同情,并告知我们的身份与目的,言语间让他别宰我们太狠。</p><p class="ql-block">吃饭时,主人再三让我们喝点啤酒。我们谢绝了,但饭是必须吃的,一切只等吃完饭再说。</p><p class="ql-block"><b>游大清沟</b></p><p class="ql-block">昨晚的觉睡得很好,早上起来吃过饭,沿着土路,下到沟里。沟沿处有一口龙泉井,井旁立着石碑,上刻“龙泉”二字。龙泉井只有不到两尺深,泉水涌出处鼓动了长形的青苔,如蛇般蠕动。龙泉井往上是一块不大的空场,空场的右侧立着一尊石像,那是大青沟保护神——洛神女,用灰色带深点的花岗岩雕成。女神像背着弓挎着剑,手捧一只小灰兔。</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女神背后的小道进入大青沟,沟底犹如树木织成的阴霾,一钻进树林就失去了天空。沟底是一条夹在两边土崖下的平缓地,总长40余里,我们的目的地大青沟林场有十六里地。沟底高的树有半米粗,二十几米高,树冠筛下些灰暗的光。杂村则填塞低的空间,一些藤本则攀缘树干,横拉竖拽,凌乱其间。地面是潮湿的,有的地方还浮着一层水,烂着黑泥,长着嫩细的杂草和水草,被踩得发亮的黑色小路,躲着树丛与烂泥,曲曲折折若隐若现向前伸去,时常被右边高处土崖上流下的水冲出的侵蚀沟阻断。</p><p class="ql-block">越往前走,枯干、朽木越多,它们倒在其他树上或摔断在地面上,几节虽不成一条直线,却保持着同一个方向。林中的鸟很多,有戴胜、灰喜鹊、啄木鸟,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野鸡在我们的前边惊起来叫着向两边或前方飞去,地面上偶尔还能看见松鼠。</p><p class="ql-block">“小喜鹊,快抓。”汤老师惊奇的叫了一声。只见前面一棵矮树上落着两只飞不起来的小喜鹊。我立即冲过去,抓住了一只。手握着小喜鹊,我感到了他的体温。它的黄嘴鸭子已退尽,爪是肉黄色的,柔软可人。这时树顶上两只成年喜鹊正急躁地叫着。我看看眨眼睛的小喜鹊,便走进一棵树干稍斜且较粗的树,把小喜鹊放上去,小喜鹊张开翅膀,用爪子抓住粗糙的树干向高处走去。</p><p class="ql-block">沟底并没有移步换景,同样的树,同样的景,远没有原始森林那样阴森、恐怖和昏暗,再往前走一段,地上开始出现零星的白盖蘑菇,水里生着一种空管叶互生的植物,那大概就是野芹菜吧。我们摞了一大捆,放在树杈上,准备回来时带上。再往前走,我们又在一棵斜倒着的柞树干上发现了野生木耳,足足采了小半塑料袋。</p><p class="ql-block">回到住处,已经是晚上,我们让主人把木耳炒了,比家养的木耳香得多,如肉一般,又软韧又喷香。可惜野芹菜没有拿回来,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从原路返回。当地人说,野芹菜包饺子很香,是一种沁人的清香。</p><p class="ql-block">此次游大青沟,也是带了采访任务,第二天,在田地里采访了打狼人,中午还去他家吃了饭,要了一些狼油,以备烫伤之用。还帮助汤老师砍了一个犀牛头状的树根,背回来收藏。就在今年,汤老师来家小酌,将那个收藏了近30年的“犀牛头”赠予我,又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我的极力鼓动下,我所工作的单位组织全社员工游了大青沟。大家一起漂流,骑马进沙漠,晚上开篝火晚会,跳民族歌舞,甚是喜悦。</p> <p class="ql-block">在报纸发表的稿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