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生活的五六十年代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看电影是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奢望。那时社会上一般家庭人多口阔,收入不多的父母们除了要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衣食外,就没有额外的费用支出,更别说给钱让孩子看电影,即便逢年过节带孩子走进电影院,也是凤毛麟角的事情。可我是个电影迷,指望不上大人们的恩赐,只有依靠自己,一边把过早钱节省下,一边上街捡烟头,收集牙膏皮换取零花钱,还自制一些木头手枪,着上颜色拿到街市去卖,到了学校放暑寒假,我便在自己家门口将收藏的“小人书”摆出来让路人租看,好在当时电影票不贵,新的电影片子,一场一毛五分或两毛,老片子一般一毛钱,我辛辛苦苦积攒下的钱隔三差五跑到电影院去看场把电影还是够用的。 我最爱看动画片和神话片。记得,一次人民电影院上映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好不容易等到星期天,一大早我就鼓动妹妹又在门前支起一张竹床重操租书旧业,守了一上午,收了几角钱,借故搪塞几句,丢下妹妹,和表弟立马奔赴电影院。可电影票早已被抢售一空,我两人心急火燎,只得徘徊电影院周围等侯“飞票”(买别人手中的富余票)。因为是新片首映,想看的观众太多,电影院门前人头攒动,全是喊着“谁有多余票?”的淘票人,只要有貌似卖票的人出现,大家便一哄而上,将来者团团围住,我和表弟人小个矮,挤不过大人,几次机会都未得手。那天从上午到下午,吃过晚饭又重返,好不容易抢到一张晚上10点多钟的末场票,无奈我和表弟两个人还差张票,但我们依然不死心,继续蹲守不愿放弃最后机会。<br> 夜深了,眼看电影就要开始放映了,门前抢票的人越来越少,就在我们绝望之时,突见一中年男子匆匆而至,表弟眼尖看到他手持两张电影票,我抢先上前拦住那人,“叔叔,有多余的票吗”我急切地问,“我等的人没来,只有一张多票!”我喜出望外,立刻掏出钱将手中先前抢到的票递给他,说:“这张是甲座,我们一行二人,能否把您的座位帮忙换一下?”大叔急于进场没加多思同意了,我和表弟喜出望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胜利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啊!<br> 电影已经开始了,等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找到座位坐下来,银幕上正放映着片头字幕。那晚观看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我童年观影中最为精彩的神话故事片。虽然西游记的故事众所周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可说是家喻户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五岁孩童,无不喜欢,但搬上银幕的并不多。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里面的许多创意与构思,都是从《西游记》原著的各个章回中提取出来,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集合,正可谓是戏曲片中的精品,我和表弟几乎是目不转睛的看完。 影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里面的特效,那个年代竟然已经可以做出这么好。通过电影蒙太奇等技术加以表现,绣花针变成金箍棒、金箍棒画圈护身、白骨精指石化身、孙悟空的豪毛化身、金箍棒化作白圈困住白骨精、口吐神火焚灭朽骨以及腾云驾雾、土遁、解尸脱身、从头到脚渐变等,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等等不一而足,引人咋舌,叹为观止。<br> 电影散场,夜深人静的归路上,人迹稀少,我和表弟情绪不减,大声说笑议论着,仍沉浸在片中精采的神鬼大战的回味之中……。 时光荏苒,年与时驰,岁月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奔流不息,翻阅生活的日历,许多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模糊,唯有儿时看电影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婆娑在记忆的年轮里。许多年过后与表弟相遇,谈及那晚观影依然清晰记得影片中神通广大的孙行者和黑不溜秋的猪八戒以及“你不是妖怪,我不是妖怪,大家都不是妖怪”的精彩台词,不禁捧腹大笑,感叹万千!<br> <br> <p class="ql-block"> 反观如今,看电影不再是件难事,人们足不出户打开电视机、拿手机或上电脑随便一搜,有线的无线的要看什么就有什么,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现在电影院也不是昔日的模样,什么杜比影院、豪华厅、激光厅、IMAX巨幕厅还有激光巨幕全景声厅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无论是观影效果还是音响感受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对我而言却没了儿时观影那样的期求和渴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