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谁人泪》文/阳光波

🌹阳光波

<p class="ql-block">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p><p class="ql-block">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p><p class="ql-block"> 每次读到这首诗都会心生感慨,不由自主想起初次喜欢《红楼梦》,源于高中老师绘声绘色的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描述,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别喜欢扩展知识,恰恰是她这样的全面介绍,我们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刻的解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曹雪芹在第一回的开篇中,有一段“引子”,简单介绍了为何要写这本书,并讲了一个仙幻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女娲补天时,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灵石,只余一块,弃在青埂峰下。许多年后,余石通灵,自艾自怜,跟其他用来补天的石头比,感觉自己很没用。正哀怨之际,远处行来一僧一道,谈论人间荣华富贵,石头动了心,开口说话,便央求二仙带自己入凡尘。僧、道二仙将其称为“蠢物”,规劝后施法,把石头变成通灵美玉,几番叮嘱后便飘然而去,意在警告它凡间虽美,但好事多磨,须守住本心,方得始终。</p><p class="ql-block"> 灵石化作美玉后坠落凡间,即为贾宝玉出生时所衔之玉,也将见证贾府的一世沉浮。曹雪芹在这里写下“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暗指是贾宝玉,实际也是一种“自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曹家本是康、雍两朝的望族,前后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雍正六年,家道中落,曹雪芹入京,生活极度贫苦,晚年更是艰难。回首往昔,后悔不已,不仅辜负了少年时家中等待自己的女孩们,也愧对列宗列宗,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悔悟写成故事,以警后人。同时,他不想在小说里对自己撒谎,那样就更对不起曾经相处的女孩们,所以便把女孩们的真实生活落于笔下,立传遗世。 《红楼梦》经历了几次易名,从《石头记》改为《情僧录》及《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再题《金陵十二钗》,并赋诗云:</p><p class="ql-block">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p><p class="ql-block">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p> <p class="ql-block">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则是赤霞宫神瑛侍者。赤霞宫神瑛侍者因为天天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时间久了,使得绛珠仙草幻化成人形,成了一位女子。</p><p class="ql-block"> 修炼成人形的绛珠仙草,每日以蜜青果为食,海水为汤得以生存,但是因为灌溉之恩无以能报,久而久之便郁结于心。后来适逢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绛珠仙草便请求警幻仙子允许她去报答灌溉恩情,并称自己将用一生的眼泪还于他。所以前世他们就是相识的!</p> <p class="ql-block">  才有了后来宝玉初次见到黛玉说的那句话,这对冤家在投胎之后,一个成了荣国府贾政之子贾宝玉,一个则是林如海之妻贾政胞妹所生林黛玉,小说中,宝玉在看见黛玉的第一眼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被贾母反驳之后,又说“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而林黛玉也有久别重逢之感,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句话足以说明宝玉和黛玉前生有缘,今生相遇,命中注定的缘份。所以《林黛玉进贾府》的叙述中,我最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的描写!</p> <p class="ql-block">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相识,之后相知、相恋,在经历了人世间的七情六欲的苦难之后,人情世故最终香消玉殒,贾宝玉则看破红尘选择了出家。</p><p class="ql-block"> 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最后为宝玉泪尽而逝!</p><p class="ql-block"> 对宝玉的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p> <p class="ql-block">  相对于电视剧,我更喜欢看书,书中惟妙惟肖的描写更能让你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真情流露,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牵动你的情绪,沉浸在故事里!</p><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再次捧读《红楼梦》,读到结尾宝玉结婚,而黛玉凄凉悲伤的死去,最后一句话:宝玉,你好……终是没有人猜透她想对宝玉说什么,那种爱之深,痛之切,表达的淋漓尽致,就这样红颜薄命,香消玉殒,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夺眶而出,当时正在单位,清晰的记得一位先生将要从我面前路过,看到我泪流满面,那惊愕的眼神至今记忆犹新,他没有离去,而是停了下来,一定是骨子里的善良,只为冲淡我的伤悲!而我应了那句话,读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红楼一梦,能有几人感同身受,你的回眸,不过是一个感动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