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

欢喜澍

<p class="ql-block">《金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11.2</p><p class="ql-block">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走进金沙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标志性建筑的“金面具”,请跟随我一起探寻金面具背后的古蜀王国。</p> <p class="ql-block">  金沙遗址是前12世纪至前7世纪(距今约3200~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园林区和金沙剧场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成都的摸底河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南北向的开放空间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从南向北依次为遗迹馆和陈列馆,一方一圆,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成为成都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座宏伟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它所展示的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之一“祭祀区〞。</p> <p class="ql-block">“祭祀区”</p><p class="ql-block"> 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前650年)。现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士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p><p class="ql-block"> 目前,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尚末结束,黄土中仍掩埋着许多未知珍奇之物,让我们试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 2001年2月8日下午,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村,一个尘封了3000多年的地下宝库被悄然打开。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场所、居址、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被发现,上万件金器、玉器、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石器、骨角器、象牙等珍贵文物破土而出,考古学家将这里命名为 “金沙遗址”。</p><p class="ql-block"> 从遗址的规模和出士遗物的等级分析,金沙遗址极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200—2600年)的又一个都邑所在。</p> <p class="ql-block">金沙时期的主要祭祀方式</p><p class="ql-block"> 根据祭祀遗迹的堆积情况,考古学家推测当时古蜀人的祭祀方式主要有“燎祭”“瘗(yi)埋”“浮沉”“高台祭祀”“下甲祭祀”等,在祭祀前可能还有“毁器”的传统。每次祭祀行为使用祭器的数量、组合及埋藏方式各有不同,表明古蜀人对山川、 河流、太阳等的祭祀方式和对象井未严格限制,有时也可能是几种方式共用。</p> <p class="ql-block">燎祭</p><p class="ql-block"> 祭祀区内发现了包含有大量灰烬、兽骨、卵石的坑,可能代表了“燎祭”的祭祀方式。此类遗存主要分布于祭祀区西区,其中浮选出大量的炭化遗存,而礼仪性用品发现较少。</p> <p class="ql-block">毁器</p><p class="ql-block"> 相当数量的金、铜、玉、石器在出土时已残缺或变形,应为埋藏之前被人为故意破坏,这类发生在仪式活动前毀坏器物的行为可能反映了 “毀器” 这种祭祀习俗。</p> <p class="ql-block">瘗埋</p><p class="ql-block"> “瘗(yi)埋” 有平地堆置、坡地堆置、挖坑堆置等,多使用金、玉、铜器、象牙等祭品,在晚期流行大量野猪獠牙、鹿角及陶器的集中埋藏。此类祭祀方式最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高台祭祀</p><p class="ql-block"> 祭祀区18号遗迹为一处由9个柱洞组成的建筑遗迹,柱洞中出土了大量金、玉、铜器等祭祀用品。据推测,此处应是一座长方形木结构祭台,当时的古蜀人可能是站在高高的祭台上举行祭祀仪式的。</p> <p class="ql-block">下甲祭祀&nbsp;</p><p class="ql-block"> 祭祀区西部发掘出土了19块卜甲,反映出金沙时期巫术活动的盛行。古蜀人在龟甲一面先挖或钻出不透的孔,然后用火烧灼此处,另一面就会产生裂纹(兆),根据裂纹来判断要卜问事情的吉凶。</p> <p class="ql-block">施朱习俗</p><p class="ql-block"> 在部分礼仪性遗存中还发现有将朱砂填洒于礼仪性器物之上的现象,主要分布于祭祀区东区,其中以8号遗迹最为突出,这反映了当时可能存在“血祭”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大型树根遗迹</p><p class="ql-block"> 在祭祀区古河道边发现了一处3000年前的树根遗迹,分布范围达100余平方米。经鉴定,这棵树应为秋枫。在我国,秋枫主要产于陕西、江苏、福建、四川 、云南等地,常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沟谷中,或于平原栽培,喜水湿。秋枫树根遗迹在祭祀区的发现也反映出当时成都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环境状况。</p> <p class="ql-block">铜立人</p><p class="ql-block"> 铜立人身着长袍,腰佩短杖,头戴太阳形冠,双臂呈环抱状姿势,神情威严肃穆,应属巫师作法形象。其造型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p><p class="ql-block"> 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青铜或木质人头像上使用。</p><p class="ql-block"> 金面具的出土反映了古蜀文明发达的巫术、宗教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古蜀先民对黄金制品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镂空喇叭形金器</p><p class="ql-block"> 该器呈喇叭形,正面镂空三组卷云纹,背面未经打磨,可能是镶贴在某种物体上使用。这类器物造型奇特,在古蜀文化中为首次发现,体现了古蜀先民独特的祭祀习俗与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铜带柄有领璧形器</p><p class="ql-block"> 该器两面对称刻划三只首尾相接的鸟纹图案,下端突出的柄部可能是插入某个基座上的榫头。其图案与"大阳神鸟”金饰上的“四鸟绕日〞图案类似,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与鸟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铜人头</p><p class="ql-block"> 该人头像中间空,推测可能是套在某个柱状物体上作为其顶端的装饰,其凹槽部分可能还另有装饰之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金饰</p><p class="ql-block"> “金沙太阳神鸟图案”是新中国第一个用于文物保护的标志。据介绍,“金沙太阳神鸟图案”又被称为“四鸟绕日”,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太阳神鸟原是一件金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初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而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p><p class="ql-block"> 该器两面对称刻划两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跪坐人像、两道折曲纹、三道直线纹组成。人像高冠高鼻,双膝着地,肩上所扛之物极似一根完整的象牙,真实形象地反映了金沙人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园林区为摸底河沿线,有乌木林、玉石之路等休闲文化景观,绿化覆盖率高达80%,有苗木、乔木5万余株,灌木7万多株,竹林占地20余亩,形成了以银杏、水杉、桢楠等为主的植物林地。</p> <p class="ql-block">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考古博物馆,也是是一座集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标识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文/赵英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