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故事|德兴这座移民城市的来历

唐戟歌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德兴”名称的由来:这个名称是在公元938年(五代南唐昇元二年)设德兴县时取的,它是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我们可以解释为有“德”就能兴旺发达,也可以说德兴的发展是靠“德”得来的。在此之前,德兴第一次设县是在公元203年(东汉建安八年),名叫乐安县。到公元560年(南朝陈天嘉元年)又设银城县。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名叫德兴市(县级)。又因为亚洲最大、中国第一的铜矿位于德兴,故德兴还有个美称——“中国铜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德兴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现在德兴市的人口约有31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是147人,略高于全国人口密度135人的水平。可是您知道吗?德兴人的祖藉大多数是在外省、外县,也就是说德兴人大多是从五湖四海迁来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德兴是个移民的市。这有点与美国相似,不过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口大多是从外国迁人,既有白人,又有黄种人和黑人。这德兴先民是从何时何地迁来的呢?从迁移历史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一是古代移民来自11个省以及省内邻县、南昌、赣州等地。例如,泗洲江村江姓来自黑龙江,暖水叶姓来自河北,张村榔树底王姓来自山西,南溪程姓来自甘肃,龙头山黄家坞韩姓来自山东,小吴园张姓来自河南,海口苏家来自四川,李宅李姓来自福建,黄柏徐姓、暖水祝姓来自浙江,新建程姓、体泉齐姓来自安徽;而绕二有14个自然村的村民祖藉是在广东,如塘湾的张姓、刘姓、漆树坞的李姓等。还有,新营的舒姓,则是唐朝将领舒贺的后代。从省内迁入的亦不少,如海口董姓从抚州宜黄迁入,绕二中间庙涂姓来自南昌,张村何家从赣州迁进,香屯方姓来自婺源。从迁入时间看,最早的是在汉朝、唐朝,最晚的在清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是解放后移民来自18个省,200多个县。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德兴山区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大茅山垦殖场、铅锌矿、铜矿相继建立,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加上1958-1961年三年灾荒,大批灾民流入德兴,形成了一个移民浪潮。据统计,单是1958-1960年三年中,流入德兴人口多达46884人,他们分别来自18个省200多个县,其中90%是浙江人。这些移民中,除了少数是因工作需要而由国家调进的外,其余90%是灾民。这些移民为什么都要选择德兴呢?从古代移民看,除了一般老百姓外,还有一批有相当名望和地位的人,也要选择到德兴定居,有点令人难以费解。例如汉代的长沙王吴芮,他在长沙当官,却又将妻小等安排到小吴园定居;唐代江西第一位进士董申,从宜黄迁到海口居住;宋朝文学家徐府,原是江西修水人,后迁德兴,因其父为国捐躯,得到国家优抚,承袭父爵,后官至副宰相,但辞官后仍回乡在天门村定居;北宋炼铜专家张潜,河南开封人,张良的后裔,此公先从开封迁安徽篁墩,后迁小吴园安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德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是唐宋年间德兴采矿业兴盛,带来了经济繁荣;二是在两宋时期,德兴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相对于战乱不已的中原,这里是理想的避难所。至于三年自然灾荒时几万灾民流入德兴主要是当时德兴有饭吃。德兴为何有饭吃,这应该感谢当时的两位县委书记,一位是安国臣,另一位是曹镜沂。安书记在大跃进时坚持实事求是作风,不搞浮夸,拒绝放什么“卫星”,结果德兴人有饭吃。曹书记则是个慈善家,当大批灾民到来后,他不是熟视无睹,拒之门外,而是设法赈济和安置,使灾民渡过了难关,他成为灾民救命恩人。他说过:“都是中国人,如果让他们到处流浪乞讨也不是办法,把他们接收安置,不但可以解决他们的困难,还可以上山砍木头,这不是有利于大茅山开发吗?”这些移民迁来德兴后,对德兴产生什么影响呢?一是改变德兴人口结构。31万人中,l8个民族,2/3是移民;一个村的村民有10个姓,甚至一个村的人口有来自9个省12个县的。可喜的是,这些移民不论来自东南西北都能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二是流通两种语言。一种是德兴方言,如“其做么哩”(他做什么)?“我哇不过其”(我说不过他)。另一种是普通话,这是德兴男女老幼都会、城乡都流通的语言。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这一点非常有利招商引资,也很受世人称道。三是移民促进了德兴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可以这样说,德兴今天一切建设成就,都是这些移民及其后代共同创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本文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十二个乡镇名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银城:因在南朝时曾在这里设银城县而得名,又因它位于银山的向阳南面,故在宋朝时又称银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泗洲:明朝时,奈坑、汪家、胡家、金家集资在四个村之间的沙洲上建庙,人称四周庙。后来村庄扩展与庙相连,村以庙名,以后再演变成今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花桥:元朝末年,一位姓项的妇人,以其纺纱、绣花所得,为方便行人,购买花砖建桥于小溪上,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绕二:因长乐水流到村庄后,环绕村头东西两岸的两个土墩后再流走,故名绕二墩,简称绕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海口:唐宋年间,邹、胡、揭、董、练共五大姓定居于此,因积聚面广大,故以‘‘海’’喻人众。又因体泉水、李宅水在这里与乐安河汇合,有三江归一口之意,故名海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新岗山:因1958年大茅山垦殖场在这里建了个分场,该场主要任务是开发三十里岗,故称新岗山分场。今镇名沿用其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黄柏:因唐朝建村时村旁多黄柏树,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万村:唐朝初年,渔塘人万姓在此建村,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张村:北宋时,祝家营人张姓人在此建村,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龙头山:龙头山乡原称暖水乡,1958年公社化时,以方志敏烈士蒙难地龙头山作为公社名称。以后撤销公社恢复乡建制,仍称龙头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李宅:唐朝时,福建李姓建村,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畈大:北宋初年,福建李姓建村。因它位于延溪东面的大田畈中,地域宽广,故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一些村庄名称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新营:唐朝将领舒贺率军镇压黄巢起义军,初时驻军在今新营南岸的嵩埠,后移营该地,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界田:宋朝时体泉齐升建村,因村庄以田为界。故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香屯街:明朝朱元璋皇帝曾封为龙溪街,后据传是由于对面山上的寺庙里,烟火在村子上空飘绕,芳香扑鼻,终年不散,改名香屯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潭埠桥:村旁有一长半里水潭,人称潭长干步,简称潭步。后建石拱桥,称潭步桥,因“步,和“埠”谐音,遂成今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占才:王姓建村,始称瞻阳。南宋时,该村人才辈出,故名瞻材,后简写成占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QZRN6atRlHOUGq6WDkvkg"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德兴李家人跟余家人的恩恩怨怨</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