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养”】

言川

<p class="ql-block">  《随想集》</p><p class="ql-block">2024新年第一篇 养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杂说“三分治七分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文作者 言川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年末岁初之际,闲来无事而读到一本无版号的“自费出版书”,书名叫《太医真言》,书中扉页刋介李玉斌教授行医简介。阅之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三分治七分养”的精辟言论。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一吐为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年岁越来越大,离坟墓就越来越近了,这是必然无法抗拒。对于众多老龄者来说不是怕死,而是心有余悸!敝人以为,年岁越来越大延缓衰老是不可能的事实。而通过合理养生,延缓进入坟墓的时间是完全有可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分治七分养”乃是太医派经典之言。“三分治”,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治病”都是共识;治病与养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中医却则重于“七分养”为重点。实践证明“养”极为重要,这种“七分养”的论述,是太医派经过长久的实践而为之得出来的可以济世救人的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太医派则认为:“求生必须有胃气,胃气涉及两道理”。胃气是什么?“胃气者,知饥也”。太医派言简意赅“胃气就是命,是决生死,定康寿的命”。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胃气”,没有了“饥饿感”,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中医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我的理解所谓胃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胃口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还会有病么!中医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胃强,生机旺;胃气弱,病机盛”。进而论之,什么是生命呢?通俗地说:生命就是吐故纳新,就是吃、喝、拉、撒、睡。太医派实践中的理念,充分论证了“疗效与寿命是两码事”。三分治七分养,通俗地讲就是让你治好病,同时又要保障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重视养生,也许可以延缓生命,尤其是老年人无可置疑。在我们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认识和重视养生,对于老年长者来说特别重要。三分治七分养不无道理,这是太医圣手的传世秘诀,也是我们老年人养生的法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太医派的三分治七分养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即“汤篇”和“酒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吃饭先喝汤,这在广东的餐桌上是个非常普遍而又必然的现象。汤在餐桌上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这种习惯在饮食界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或者说是科学的。饭前先喝一碗汤,胃气开发,更能加控七分饱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酒篇” 指的是养生酒。中医认为而且也是从实际应用中而认知的。养生酒对症而泡之。药酒用量小,药力強,口感好,使用方便,治疗过程舒适之特有的性能。众所周知,酒俱有归经作用能够引导药物直达病灶,使药力更加集中达到疗效迅速的效果。我则有亲身体验,敝人进入七十“古来稀”之年就曾请我在医疗界当医生的朋友开了一幅中药泡酒,十来年更换过几次原药,冬季开始饮用药酒。用量与餐饮喝酒不同,每次必须限量,自我感觉良好,几乎很少去看医生。酒活血通脉散瘀祛湿,还可矫味杀毒。既可滋阴补肾,益气活血,又能舒筋通络,祛风除温。更能适应于老年体弱,头昏眼花,腰酸膝软,尿频,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等症。</p> <p class="ql-block">太医派的三分治七分养的精髓"让你开冒,能吃饭;让你吃肉,身体强壮;让你喝酒,心情舒畅”。就在这极为平常的“吃吃喝喝”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也是七分养贯穿之日常生活中。就在这吃吃喝喝之中达到治疗老慢病的痊愈之目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分治七分养”,“治”是手段,“养”才是关键。根据我的养生理念:我的经历虽说是三分治,而我却并未用足“三分”。例如有时偶尔患上感冒,就医看病,医生至少给开三天的药。我如果吃一两次或者说吃一天的药见效的话,决不重吃“巩固疗效”。是药三分毒,这是众而认知的共识。其实,人体对于许多“毛病”,具有自愈的功能,即是不用药物治疗,三两天也就自然而然痊愈了。另外,身体内出现某种“毛病”,不必大惊小怪,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七分养才是人的治病防病的硬道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