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积极心理学 T14 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均衡建构 P310-P318

风无形

心理健康和行为<div><b>在文化背景下理解行为的困难</b></div> <b>文化</b>考量至关重要,因为它<b>在决定个体的思维和行动方面起关键作用。</b><div>从事诊断的临床医师在对任何人形成印象时,都必须密切关注文化背景。</div><div>但是,<b>普适性假定,认为</b>,一个群体认为正确的事情也会被另一个群体认为正确,不论文化差异如何。</div><div>尽管公共卫生部部长建议在情境背景下考虑所有行为,但许多心理学和普通人仍支持普适性假定。</div> <b>文化价值观</b><div>提供了决定行为、思想和情感是正常还是异常的背景;<div>影响人们如何赋予经验意义,这些价值观及其对经验意义的影响有助于最佳人类功能的发展。</div></div><div><br></div><div>例如,同性恋行为,在很多宗教教义中,都是被排斥的。</div> <b>分类诊断系统的局限</b> 在采用均衡的方式收集数据之后,临床医师,做出诊断,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描述。<div><br></div><div>在今天的心理健康实践中,临床医师以分类诊断的形式总结这些有价值的数据。</div><div>具体来说,<b>我们经常难以将日常压力造成的苦恼和情绪障碍的标准区分开来</b>。</div><div>通过归类来访者的行为做出诊断面临现实挑战,有证据表明,在临床心理学家中缺乏一致性的诊断。</div><div><br></div><div><b>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分类系统可能与重大社会问题相关。</b></div><div>这是指,作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士,<b><font color="#ed2308">我们可能总是想要把一个人强制归入消极类别,从而造成很少或不再尝试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人。</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让问题更复杂的是,赋予消极类别的标签接着会成为社会鸿沟,把人分成有这种标签和没有这种标签的两个群体。<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消极标签可能会造成刻板预期,影响专业人士如何建构概念和与个体互动,它还可能影响被赋予标签的个体如何看待自己。</div><div><br></div><div>一旦应用 了群体标签,对群体内差异的知觉倾向于消失,而对群体间差异的知觉则扩大。</div><div>由于诊断标签通常是负面的,临床医师可能会忽略人们潜在的积极特征。</div> <b>考虑新的人格维度</b> 维度取向,把人类行为放在一个连续体上,从而允许考察个体在消极和积极行为上的差异。<div>在考察心理行为时,并不是在同一连续体上并置“好”与“坏”。</div> <b>跳出DSM-<i>IV </i>框架</b> <b>DSM系统没有解释环境、文化、行为、思想、情绪、外部支持和功能之间的关联</b>。<div>而诊断的目标是,理解个体的需要和资源,促进有益的治疗干预的方案。</div><div><br></div><div><b>跳出DSM框架要求临床医师实施很多策略:</b></div><div><font color="#ed2308"><b>四面法,把发展数据注入概念建构中,考虑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维度上细分行为而不是归类行为。</b></font></div> 确定对于某个人“什么起作用”和“什么不起作用”,这是对来访者生活经验的尊重,并指引临床医师采取有意义的治疗途径。<div>且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医师将能够把均衡的概念建构与应用关联起来,帮助来访者获得最佳的心理健康。</div><div><br></div><div><b>考虑发展过程、环境条件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从而在情境背景之下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这有助于对个体形成更均衡、更准确的认识。</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