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江涛</p> <p class="ql-block">今年元旦,因为工作和家务,未能回苏州看望母亲,虽然通了电话语音,但一丝眷恋和愧疚挥之不去。苏州距上海不是很远,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却让人难以跨越。小时候,儿是母亲的心头肉,长大了,母亲就是儿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亲情之间的牵挂是眷恋,朋友之间的牵挂是问候,邻里之间的牵挂是关照,长辈对晚辈的牵挂是疼爱,政府对人民的牵挂是放心不下。</p> <p class="ql-block">牵挂有时候是一种常态。有一位领导,每天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生活在老家的母亲打一通电话,问问晚饭吃了没有?吃了什么?有没有哪里不舒服?需不需要什么?尽管每天的内容一样,循环往复,但通话以后心就定了,白天的忙碌烟消云散,人的精气神就足了。倘若哪一天老母亲没有接听电话,他会一直不停的打,直到接通才能放心。还有一位朋友,是个企业老板,母亲在世的时候,每逢周末、节假日,总要亲手做几道家常菜,陪母亲吃个饭,说说话,他总是说母亲在家就在!长期以往,让人羡慕。</p> <p class="ql-block">牵挂有时候是一种不舍。2000年起,我就进入了交流任职的状态,和妻儿在一起的时间聚少离多,和父母更是如此。记得第一次异地工作,儿子不满10岁,只要工作走的开,周末总要回家探望,周日下午返程的时候,妻子送我到公交站台,挥手告别的瞬间,总是依依不舍,分别的场景至今停留在脑海。父亲去世以后,母亲一直由大弟照顾生活,去年大弟调到省城工作,母亲一下苍老了许多,每次大弟回到苏州,母亲总要不停的唠叨,总是担心他一人在外,生活不规律,休息不好影响健康,总是对我说,我不需要你们做多大的事,只要你们健健康康,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p> <p class="ql-block">牵挂有时候是一种责任。单位的交流干部住在一个村里,工作日人来人往,休息日人去楼空。有一位干部每周五下班赶往机场,每周日晩上返回宿舍,有一次我问他,每周飞机往返不累吗?他说儿子要小升初,不回去放心不下。还有一位干部,工作非常忙,有时候周六才能回家,周日下午又回来赶写材料,为的是看一下生病的母亲,说了话,摸了手,尽了孝,再苦再累也值得。</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牵挂是一种痛苦和无奈,有时候牵挂是一种幸福和满足。牵肠挂肚,感同身受却始终无法替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