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吉庆有渔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今年二月二,是母亲的八十岁生日。记忆中母亲从没有过过生日,过去是条件艰苦,后来虽然生活改善了也怕浪费不让过。今年我和哥哥在包头与亲戚们一起为母亲庆祝八十大寿,也算是对过去的一些弥补。</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平凡的,前半生遭遇了诸多不幸,经受了深重的苦难和巨大的打击,但历经坎坷一路走来,事实证明母亲也是伟大的、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于1940年,我的外祖父早年参加了共产党,在当时的偏清(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和清水河)地区从事地下活动,是该地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兼游击队队长,1941年在一次党支部会议中,因走漏消息被日伪军包围,外祖父在掩护其他同志撤退后,又销毁了现场文件,然后自己在突围时被子弹击中腿部,终因失血过多和无药可治,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六岁,那时我的母亲刚刚过了一周岁生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原本十分贫困的外祖母家雪上加霜,生活难以为继。后来为了生存,外祖母带着母亲改嫁继外祖父,但那时偏清地区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面对窘迫的生存环境,不得已随着走西口、上后山(阴山以北的新垦区)的人流落到了内蒙古的四子王旗。</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这样辗转和贫困的生活中逐渐长大,并断断续续的上了将近六年学。据母亲讲,这六年学是用了十多年时间、换了六个学校完成的。每次因家贫辍学,由于母亲的好学和坚持,过一年半载又重新找学校读书,在校时间长的一年 ,短的也就几个月。1957年,十七岁的母亲经人介绍认识并嫁给了我的父亲,我父亲当时已是一名教师,而母亲则刚刚考上了初中,与其他女孩子结婚要彩礼不同的是:母亲提的条件就是供她读完初中。期间的确又上了一年左右的学,由于怀孕彻底放弃了时断时续共不到六年的学业。就凭这几年的学习,母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熬过了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家里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但最大的不幸却发生了,我的父亲得了那个年代还很少听说的癌症。当时母亲已怀着第三个孩子(即我),经常地陪着父亲到处看病,呼市、北京不断地辗转,终因病情严重和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父亲还是离开了我们。那年父亲二十八岁,母亲二十六岁,哥哥四岁、姐姐三岁、我一岁。我成了一个一生没叫过爸爸没享受过父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至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50余年,母亲从二十六岁寡居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走到今天。这些年来克服的困难、付出的艰辛、承受的压力是难以想像的。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古后山农村条件十分恶劣,家里由于为父亲治病也非常贫困,那时母亲已经开始教书了,不能全天候照顾我们,这样我哥哥就寄养在姥姥家,我和姐姐母亲带一个、奶奶家寄养一个。教书的地方和奶奶、姥姥居住的地方呈三角形状,各距15华里左右,每到周末(当时休息1.5天),周六下午母亲就步行走到姥姥家,干完一周照看孩子的活,周日上午再走到奶奶家看我,周日下午再走回自己工作的地方。几年下来风雨无阻!</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冬天,大约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和母亲从奶奶家往回走,突然刮起白毛旋风(即寒风卷着鹅毛大雪),这在早些年内蒙古后山的冬天是常有的事,能见度低到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母亲护卫着年幼的我,顶风冒雪在天寒地冻的茫茫原野中跋涉,刺骨的寒风打的睁不开眼,厚厚的积雪让人找不到路也迈不动腿。就这样凭借着对家乡地貌的熟悉,挣扎着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回到家。那个年代人们大多是徒步出行,因为大雪迷路而冻死冻伤在野外的事件经常发生,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年代,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些延续每一个家庭和生命的点滴都需要母亲事必躬亲、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来。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最低温度经常保持在零下二三十度,雪也特别大。记忆中解决每年冬天的燃料是头等难题 ,由于偏远我们那里的农村没有碳,农户家主要靠自留地的柴和自留畜的粪燃火取暖,我家啥也没有,只能靠我们搂柴捡粪来维持。在春夏季放学后都要出去捡牛马等牲畜粪便,凉干了烧火,秋天出去搂些干草或秸秆用来引火,所以童年的记忆总是与维持生存的劳作联系在一起。即使这样如果存储不够丰富,冬天有时就断火了 ,不仅寒冷还吃不上饭,每当这时母亲只好去向左邻右舍借,那种尴尬和无奈至今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有年秋天,大概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托人在附近牧业点买了三个羊盘,(夏秋羊卧的地方,有羊粪),带着我和奶奶在那里扫了半个月羊粪,老小三代三人,顶风冒雨、起早贪黑地干活,期间我上火感冒发高烧,已经有了癔症,由于所在牧业点偏远,无医无药,母亲心急如焚可仍需要赶时间收集羊粪,我只能躺在奶奶怀里忍着等着,居然慢慢的活过来了。三个羊盘的粪彻底解决了我家一年多的燃料问题。后来每当提及我的那次病,母亲的眼里仍然泛起担忧的泪光。</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家还有最现实的困难就是解决吃水问题,农村一般一个村有几口井,附近的村民每天用扁担挑水回去,母亲因为生小孩落下腰疼的痼疾,不能挑重,我们又小,所以每天吃水几乎成了我家面临的最大难题,来家串门的亲戚朋友总是先帮忙挑满水缸,有时断了顿只好央求在附近的人帮忙,所以我们从小就有节水的习惯。后来回到村里,提起往事许多人都说帮我家挑过水。我在七、八岁时就开始挑水,稚嫩的肩膀挑不动一担水,就挑半桶。最难的是冬天,往往是滴水成冰的天气,井口周围全结了冰,很容易滑进井里,而且井口结冰导致下不去提水的斗子(从井里用手往上提水的器具),只能等大人们来了把井口的冰凿开一些再提水。有一次去挑水,等不到人来,我就去附近同学家找人帮忙,耽误的时间长了点,母亲便出来找我,可是井边只见水桶不见人,这可把母亲吓坏了,以为我出事了,一时间如同天塌地陷一般围绕周边又喊又叫,幸好这时我和同学跑过来了!过去的艰辛渗透在生活的琐事点滴里,难以忘怀,不堪回首。在我们更多时候只是经受了身体的困苦,而每一次的化险为夷对于母亲的心理而言都是一番劫后重生的煎熬!幸亏有不寻常的母亲以不寻常的毅力坚持下来,为我们遮风挡雨,铺路架桥,我们才有幸地挺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母亲年轻时最大的追求是学习,有了孩子也把这份追求潜移默化地传给了我们,这也是她最骄傲的地方。我们上小学中学正赶上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但母亲一直教育我们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三个孩子无论怎么困难都没中断上学。母亲在学习上也从不吝钱,知道我爱读小说,每次出差到旗里(相当县城)或者呼市,总要买几本小说回来,我几乎都是夜以继日的看完。所以在恢复高考后,我们兄妹三个先后考入了大学,在那个高考入学率只占百分之四或五的时代,农村孩子因教育水平太低而一批批淘汰下来,最终能考上者凤毛麟角,我们一家三个孩子都考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我们家因我母亲的经历和我们的成绩,在那时的家乡被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当然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她最大的自豪和成就是在我们那个贫困的村子里教了二十多年书,教育了两代人,也培养出了不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的小学班就是母亲启蒙的,我们班30多名学生,后来参加高考竟考上了5名大学生,一个自然村小学,取的这样成绩,在我们那样的落后闭塞地区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母亲虽然退休并离开村里二十多年,但每每回到家乡,几乎说起所有的人都能认识,村里无论是否教过的人也都知道母亲。母亲的记忆力真是超强,至今对教过的那么多学生的音容笑貌、家庭情况、学习能力、淘气与否都能头头是道,娓娓说来,能讲出许多学生当年的故事。村里的人也特别尊重母亲,总是回忆那时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或者检讨自己要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肯定也会学有所成。而那些在外上学工作的也经常邀请老师聚会或回来看望老师。每次听到他们师生唠的那么质朴、热烈,作为旁听者的我总不忍打断。这些年经常陪母亲回家乡走走,今年回去遇到一个在家乡很有成就、养着近千只羊的男学生,和母亲回忆起学生时代,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到后来又激动的抱着母亲痛哭,拉也拉不开。那种真情流露、宣泄,感人至深,沁人心脾。所以母亲现在过的特别充实,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殊誉。</p><p class="ql-block"> 而今进入耄耋之年的母亲,大部分精力都在坚持锻炼身体,她总说身体好不连累我们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的确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坚持锻炼,感觉现在的健康状况比二十年前还好,一点也不用我们操心。这些年经济状况改善了,外出旅游成了母亲最大的爱好和消遣,只要有机会就出去走走,不仅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远涉重洋前往欧洲、澳大利亚游览,实现了她年轻时无法践行的夙愿,这也是一般老人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不断的学习和旅游,她老人家的所见所闻及知识面特别丰富。作为曾经教书育人的老师,母亲特别健谈,善于交流,和人没有生疏感。也不排斥任何新鲜理念,愿意尝试任何新生事物,好奇心十足,电脑、智能手机和微信,这些新潮的东西她都要学、都会用,刚开始总是不厌其烦的问,特别是孙子们回来,总是留在家里请教这类问题,直到学会为止,现在微信使用的特别通畅。所以尽管一个人生活,但把自己安排的很忙也很充实。过去艰苦的条件锤炼了母亲乐观、豁达与坚毅的性格,把给予和帮助贯穿于一生,乐善好施,宽以待人。而今朋友多、同学多、学生多成了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财富。这一点我们都不及她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兄妹三个都已年近花甲,我和哥哥在行政机关做公务员,姐姐在国企工作后来离职自己创业。我们三个工作、生活的都很好。母亲的三个孙辈也都学有所成,开始成家立业。母亲用她前半生的不幸经历与坚韧毅力赢来了后半生的幸福与圆满。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有失有得,有苦有甜,只要有毅力有信心,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和克服不了的困难,成就在于坚持!</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母爱都是伟大的,但每个伟大的母爱承担和付出的各不相同。我们不幸的是父亲英年早逝,有幸的是母亲用非同一般的爱哺育了我们,使得我们都能够健康成长。现在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辞形容母亲都略显苍白,用什么样的举动报答母亲都难以企及她对我们付出的那份厚爱。幸运的是母亲身体尚好,我们还有机会陪伴她老人家,孝敬她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祝福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作手记》一直以来想写写我的母亲,作为对母亲的尽孝。今年是母亲80岁生日,有了只争朝夕的感觉,生日过后,随开始构思起草,因为都是从小自己经过和感受的,所以很快写成了短文。后恰逢澎湃新闻征稿,朋友劝我试试,我也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文章又增加些内容并修改的更准确些,特别是尽可能把我母亲的精神、性格和励志的故事表达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文章,供老师们审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