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兵的元旦祝福

琪芯(甘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亲朋好友们、同学们、战友们,新年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曾经迂到了意想不到的坎坷,消极和忧伤,烦恼和疲惫,尝到了失去亲人、朋友的悲痛。今天我们健在的人都很荣幸,发微信、聚会品着茶,聊着天,谈天说地品味着美丽的人生。都满怀豪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让梦想、希望、健康、喜乐、幸福美满。在此,我情愿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人生健康的经历、经验分享给关心、厚爱、感恩的亲朋好友及同学们,战友们,表达我的深情厚意。</span></p> 不要过分相信医生的话。 <p class="ql-block">我由于长时间在4500米风雪高原执勤,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原心脏病、肺气肿、高血压等症状缠身,更让人头痛的是由于左心室肥厚偏左,心动过缓严重,63岁时每分钟才跳30次左右,还出现二秒钟的间隔。主治医生非让我按起博器,我经思想斗争后,决定保守治疗;十年后也就是73岁,由于用药的副作用,心率在每分钟40次排徊,医生又要让我按起博器,我给医院写了保证书,决定不按,采取保手治疗。去年83岁我的心率已在每分钟60次以上,自我感觉良好。大家一定相信人是有自愈力的。根据我的体会希望同志们牢记几个年龄段,因为人的生长是有周期规律的,一般人是7年一个周期,个别人8年一个周期。七九六十三,第一个人生转折点就是63岁,再过7年在70岁左右是第二个人生转折点。1986年我在某师任副师长时,有师领导及司政后主官共8人组成师领导班子,先后有7人都去世,没有一个人度过了79岁这个坎,一但过了八十岁大关似乎就又是另一个境界,我感觉到人的精气神又回到50多岁的壮态,这个变化比较明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不要迷信长寿与遗传基因有关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只活了63岁去世了,我已超过了我母亲83岁的年龄。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进,人的寿命也有很大的变化,解放前我国平均寿命是35岁左右,解放后经过了60年也就是2019年统计,我国平均年龄已是77.93岁。人活百岁不是梦,我仅例举两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是我中学同学林毓秀的父亲,解放初期是我们天水火车站的站长,他把一生的青春献给西北的铁路事业,退休后定居兰州,活了103岁,在百岁时我亲眼看到他生活能自理,每天从三楼走下去在院子里活动晒太阳。另一个是兰州喀喇昆仑战友歌舞团副团长王丽的父亲,王志文老前辈,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今年96岁,他常参加我们团的大型活动,上山走路比我还快。因此,现在的人活八十,到九十,奔一百已不是梦,望大家好好的活,不到99,谁也不能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坚持做到“防未病”、“防大于治”的观点。</span></p> <p class="ql-block">聪明的老祖宗在“皇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基夲精神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防病于未然。李时珍的“夲草纲目”一书中提到“防大于治”的观点。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千方百计提高人的免疫力,不得病或少得病。由于人们忽略了这个观点,人类将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钱都用在了最后一个月的治疗上,是人生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我很重视“防未病”,每年要打流感疫苗,舍得花钱吃健康的保健食品如驼奶粉、牛初乳肽、胶原蛋白复合肽</p><p class="ql-block"> 、参之元等,由于增强了免疫力,三年新冠肺炎没阳过,近4年没有感冒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把退休当作人生的新起点</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船到码头车到站,辛苦忙碌了几十载,人生总要换舞台。退休是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如何正确对待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现实问题。我的观点是岁月无情人有情,夕阳银发心年轻。我们虽然是跨越世纪的老人,走过了漫漫人生沧桑,经过了艰苦岁月,但休闲之年要有所求,有所为,有所乐,有事干。我自1995午退休后就没有闲过,常常按排的满满的,曾参加了卧龙岗园林公墓的开发,当过主任;筹建了兰州新区砖厂;1999年担任甘肃省中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15年,至今还是该协会指导委员会主任;上兰州军区老战士大学10年;参加了兰州喀喇昆仑战友歌舞团,担任八年的顾问;当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期间,为当地社区、街道办、党政企事业单位及驻军讲党课15场;现在还正在参加兰州军休三所的老年大学;还被兰州军休三休选为管委会主任。忙于参加社会活动,忘记了年龄,带来了身心健康,感到一天活的很充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谐的家庭是获得健康的关键</span>。</p><p class="ql-block"> 家庭实际就是一种以血缘为基础,具有情感纽带的社会单元。是生活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场所,你有多大的理在家人面前就是无理,尊敬家人就是幸福。我认为在家庭女性主载的权利更大些。记得1960年上中学时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的教育主任安宏图的夫人,因大灾荒肌饿而去世了,那时他有三个子女,既当爹又当妈,还要给我们上课,他深有体会的说:女人在世时,总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自己承担家务事才体会到“女人的伟大”。这是安主任发出的肺腑之言,这是对我们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深刻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老了要学会听话。</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儿女们常对我说的一句口头禅,往往由于忽略了,就吃大夸了。人上了年纪这里疼那里痒是正常的事,儿女们总是说快吃药,去住院,不要拖久了。我不但不听,有时还怪生气的,这实际是不对的,辜负了他们的一片孝敬的心不说,往往吃夸的是自己。前不久军休所元旦发福利,一帒面一帒米两桶油,总共加起来近60斤,两手提回家,结果是几天来胳膊腿腰疼的厉害,不服老不行,要听话不称能。</p><p class="ql-block"> 我的几点体会很浮浅,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只能是参考罢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老兵马炯锦2024年元旦写于兰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编辑:琪芯编辑于甘肃兰州</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