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讀小學時,老師就常講条条大路通羅馬,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之意。在義大利坐火車是沒有安檢的,歐盟各國火車站全開放式,不管你有沒有車票都能上,只是偶爾會抽檢,反正也不貴,300km也才22.55€,不管去哪也都是坐火車便宜,只是中轉頻繁,晚點超過5分鐘恐怕趕不上下一趟車,城市公交車1.7€/次,義大利物價參考附尾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義大利國土面積301338km²,人口5900萬。有幸到了義大利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差距,什麼才是真正古老的歷史、文化和他們的文物古蹟。截至2023年,義大利共有59項遺產入選,是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眾所週知,義大利除了舉世聞名的義大利麵條、披薩、紅酒、服裝、鞋包以及各類奢侈品牌,還有MOLTENI&C、RIMADESIO等高端家具品牌,更有飛亞特、愛快·羅密歐(Alfa Romeo)、法拉利(Ferrari)蘭吉雅、瑪莎拉蒂和藍寶堅尼(Lamborghini)這些高端汽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永恆之城─羅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公元前27年到公元後476年,羅馬帝國統治了地中海四周,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羅馬帝國的政治、農業、醫學、天文、地理、法學、哲學、建築、文學、軍事都極為興盛,且對全世界文明發展有著宏大深遠的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公元前400年,從南到北的拿坡裏(那不勒斯)、羅馬、佛羅倫斯這一帶的古拉丁人,開創了拉丁語和拉丁字母,逐漸繁衍整個義大利半島,隨著古羅馬帝國的軍隊擴張,帶到了歐亞非大陸。今天全世界所使用的英文字母都來源於拉丁字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26個字母。 一千多年來,英國一直使用拉丁字母拼寫英文。 拉丁語分化演變成後來發展為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法文的羅曼語、以英語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語和以德語為代表的哥特語。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是一套以古羅馬字母為基礎改造而來的成熟字母體系,最初在義大利半島南歐和西歐流通,在19世紀時擴散為全世界最通行的字母,亦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字母,是現代絕大多數歐美國家的唯一標準字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羅馬Roma,是義大利首都和</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拉齊奧大區</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首府及義國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下游平原地,建城初期在七座小山丘上,故又名「七丘之城」。面積範圍約1285 km²,市區人口約286萬人,都會區範圍人口總計435萬多人,是義大利第一大城市,歐盟人口第三多的城市。羅馬是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有大量古蹟而被稱為永恆之城。羅馬的歷史城區已於198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漫步在羅馬,隨處碰到的可能就是兩千年前就存在的歷史遺跡,絕對是旅人造訪義大利不可錯過的重點城市。全球頂尖的奢侈品牌有:宝格丽(BVLGATI)、芬迪(FENDI)、华伦天奴(Valentino)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古羅馬水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的水利建設舉世聞名,起源於公元前312年,時任羅馬監察官的克勞狄建造了羅馬第一條輸水道,名為阿皮亞水道。此後五百年間,直至公元226年由羅馬皇帝賽維魯建造亞歷山大水道為止,羅馬總共興建了十一座輸水道,總長度超過八百公里,其中約四十七公里不行水於地面或地底,而是經由水道橋或其他建築所支撐。輸水道每日總輸水量則可達一百萬立方公尺,供給了當時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古羅馬帝國。</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羅馬為了滿足城市龐大人口的需求,鋪設了十一條渡槽。只要古羅馬帝國觸角能觸及的地方都會構築渡槽,比如法國加爾水道橋和巴貝格水道與水車遺址 ,德國艾費爾水道,以色列-巴勒斯坦濱海凱撒利亞水道,土耳其-伊斯坦堡瓦倫斯水道橋,希臘哈德良水道,西班牙塞哥維亞水道、梅里達水道和塔拉哥納水道,義大利舊阿尼奧水道和下圖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古羅馬奧古斯塔阿皮亞水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羅馬競技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羅馬競技場,又譯作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科洛西姆或哥羅塞姆;原名弗拉维奥卵圓形劇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露天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跡在羅馬的市中心。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磚飾面的混凝土。羅馬競技場位於梵蒂岡東南方 20 分鐘路程,曾是格鬥士展開生死對決、狩獵野生動物和鬥獸的著名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羅馬鬥獸場中有部份因為地震以及盜石賊的破壞而受損,不過仍然是羅馬帝國的代表性建築物。義大利版本的5歐分硬幣上面就是以羅馬鬥獸場為主題。羅馬鬥獸場也列名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1980年,羅馬競技場以羅馬歷史中心,該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聖座房地產和城外聖保祿大殿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競技場原名</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弗拉維奥露天劇場</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72年,羅馬皇帝韦斯巴芗為了慶祝公元70年對耶路撒冷的征服,下令在原暴君尼禄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宫</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舊址上修建競技場。他强迫從耶路撒冷俘虏的猶太人以及部分當地奴隸共計8萬人進行建造。經過十年時間,競技場在提圖斯皇帝在位时完工。这座競技場是羅馬有史以来最大的,它可容納5萬人以上,其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 米,短軸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臺約有60排,分为五个區,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民衆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競技場是世界運動場的鼻祖,她的圓形構造,被後世大多數体育競技場所繼承,我們在觀看世界盃、歐冠、奧運會等著名重大體育賽事時,都會發現絕大多數的體育場,都是羅馬斗兽場的圓形結構,足見這一建築对人類的深遠影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古羅馬廣場凱旋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羅馬廣場,位於羅馬帕拉蒂尼山與卡比托利歐山之間,牠是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中心,包括一些羅馬最古老與最重要的建築。建立於公元前8世紀–公元608年,使用到8世紀之後廢棄至今,被古羅馬人們使用了1500年,至今又被廢棄了1200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羅馬共建成21座凱旋門,但現代羅馬境内只有三座,提圖斯凱旋門、塞維魯凱旋門和君士坦丁凱旋門,提圖斯凱旋門建於公元81年。由圖密善皇帝在兄長提圖斯去世後不久興建,紀念提圖斯在公元70年征服和摧毀耶路撒冷,終止了自公元66年開始的猶太人大起義。拱門上的鑲板描繪了公元71年羅馬勝利、耶路撒冷陷落後慶祝的凱旋遊行。牠成為猶太人散居的象徵,拱門上描繪的燈台亦成為以色列國徽燈台的原型。提圖斯凱旋門是羅馬帝國榮耀的象徵,但對於猶太人來說却是一段屈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巴西利卡建築</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西利卡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後來的教堂建築皆源於此。 巴西利卡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原意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者之廳</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的意思,拉丁語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來是大都市裏作為法庭或者大商場的豪華建築。後來在羅馬教廷的術語中巴西利卡是授予擁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稱號,這與這些教堂的實際建築格式無關。其意即,古羅馬用作法庭、議事和商業貿易的總合性廳堂建築。平面一般為矩形,两端或一端设半圓形的龕,廳內在两排或四排列柱,中央大廳较寬,側廊窄,中廳比两側高。長邊入口,建築容量大、結構簡單,對基督教和伊斯蘭禮拜寺影響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羅馬最龐大的巴西利卡之一是由皇帝馬克森提烏斯公元308年開建,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大的建築物,到公元312年君士坦丁一世在米裏維橋戰役击敗馬克森提烏斯之後才完工。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一個側壁殘墟今天依然樹立在羅馬廣場上。最具代表性的有舊聖伯多禄大殿(老聖彼得巴西利卡大教堂)和比萨主教座堂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巴洛克建築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洛克建築是一種極具裝飾性和戲劇性的建築風格,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並逐漸傳遍歐洲。牠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與強烈的巴洛克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羅馬聖依納爵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聖堂,主保聖人是耶穌會的創始人依納爵·羅耀拉。這座聖堂為巴洛克風格,興建於1626年到1650年。這座聖堂最初是毗鄰的羅馬學院的聖堂,1584年羅馬學院搬進較大的新建築,成為宗座額我略大學。該聖堂現在也作為司鐸級樞機的領銜聖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德烈∙波佐是巴洛克中後期的天頂畫大師,他最擅長的是立體透視的繪畫技法,在平面上或弧面上改變空間,造成視覺錯乱感,讓整個天頂空间無限延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座聖依纳爵教堂,天頂畫《聖依纳爵昇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古羅馬農神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農神廟,是羅馬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的神廟,位於古羅馬廣場的西端,是這一區域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興建於公元前501年到498年之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羅馬萬神廟</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萬神廟,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是一座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萬神殿始建於約公元前29-19年,屋大維的副手馬庫斯·阿格里帕受委託修建的一座早期神廟,後於公元80年焚毀,圖密善皇帝修復後又於公元110年左右焚毀。公元113年–125年,由哈德良皇帝再次重建,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後者將牠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殿的正式名稱。由於其完美的古典幾何比例,萬神殿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萬神殿是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建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牠被持續使用。自7世紀以來,萬神殿一直被用作一座教堂,專門供奉「聖母和殉道者們」 ,但非正式地稱為「Santa Maria Rotonda」,萬神殿前的廣場被稱為羅通達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建築總體呈圓柱形,在山牆下有一條由大型花崗岩科林斯柱組成的門廊(一級有8根,後面有兩組四根)。一個長方形的前廳將門廊與圓形的大廳連接起來,圓形大廳位於一個帶圍堰的混凝土穹頂下,中央有一個寓意通向天堂的圓形開孔。萬神殿的穹頂在建成近兩千年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穹頂。半球體的高度和內圓的直徑相同,有43米(142英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萬神殿巨大的圓形穹頂單元,帶有傳統的神廟門廊,是羅馬保存下來最完整古老的無樑大殿,在古羅馬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整个建築靠圓洞來采光和通風,中間的地面略微傾斜,並有22个小洞,用作下雨時排水用。而且,在古典復興時期,牠成為了一個標準樣板,並被後來的建築師多次借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天主教教廷教皇─梵蒂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以四周城牆與義大利為界,作為國界的列昂四世城牆(papa Leone IV, mura leonine)建於公元 847 年-855 年,整個領土面積大約 0.44 km²,人口800多,軍隊僅有240人,分別是110人的瑞士衛隊和130人的梵蒂岡憲兵總隊,境內偌大的避暑花園占了該城一半以上的領土。梵蒂岡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全世界天主教會的領導中心。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卻擁有世界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以及最偉大的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而在博物館的西斯汀禮拜堂內更有著米開朗基羅的穹頂畫《創世紀》以及壁畫《末日審判》真跡。</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為天主教中樞的梵蒂岡是全世界六分之一(13億)人口的信仰中心信徒總部,可謂當今世界最特殊的國家,既為天主教教宗的領地,又攬獨立主權。梵蒂岡城國是個特別的國家,由教宗國(Lo Stato Pontificio)轉變而來。公元4世紀成為基督宗教世界的中心,過往的教宗國已不復存在,曾為教宗統治的世俗領地,得利於公元 756 年的丕平獻土,建立於 8 世紀,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以羅馬為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861 年,由薩丁尼亞王國所領導的義大利統一,將教宗國的絕大部分領土併入。至1870年,因普法戰爭法國將駐軍抽回,義大利王國趁勢併入羅馬城,教宗國領土萎縮僅剩梵蒂岡城,名存實亡。直至 1929 年教宗庇護十一世時期,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裏尼與聖座國務卿加斯帕裏簽訂《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教宗國正式滅亡,由此誕生了梵蒂岡城國。</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羅馬歷史中心,享受治外法權的羅馬教廷建築和城外聖保祿大殿進入世界文化遺產,1984年梵蒂岡城國再次獲得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聖伯多祿大殿</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伯多祿大殿(俗譯聖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教堂的「母堂」、亦非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殿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隆,高约13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圓頂。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的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設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彼得廣場左右被两個半圓形的柱廊環繞,對稱的柱廊建築氣勢宏大,与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大教堂圓頂遥相呼应,使這裏成為羅馬最壯麗的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彼得大教堂前面的聖彼得廣場为巴洛克式風格,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可容納50万人,是羅馬教廷用来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彼得大教堂前左右两側各有一尊雕像。左邊是聖彼得,他右手握着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彼得是耶穌的十二个門徒中的第一个,耶穌回天國前把金钥匙交给了他,由此彼得成為了天主教的首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彼得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也是耶穌最亲密和忠誠的門徒。原名叫西满,跟随耶穌后給他起名叫彼得。彼得在耶穌的信徒中占据領導人地位,公元64年彼得传教被羅馬皇帝尼祿處死,尼祿是第一個反基督壓迫基督教的暴君,而且使徒保羅和彼得都在他手中遇害。刑罰执行按照彼得自己的要求:“请把我倒過來釘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為我竖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樣受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殇</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哀悼基督</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聖彼得大教堂三件藝術珍品之一。耶穌刚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憂傷的聖母雙膝支撑着耶穌柔軟無力的軀體,她深沉的悲哀被掩饰於内心深處,平静莊嚴而神聖,一種美的、無聲的、沉默的悲。作品表現了含蓄、動人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憾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显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徵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和希臘式的石柱式及平的過樑相结合。聖彼得大教堂总面积2.3萬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納超過6萬人同时祈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聖彼得大教堂,一股莊重的氣息扑面而來,其内部的光影交错,高耸的穹頂、精美的壁畫、華麗的雕塑,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莊重的氛圍。在教堂大殿的中央,是高大的青銅華盖,大殿盡頭是聖彼得的寶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梵蒂岡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梵蒂岡博物館,1506年由教宗儒略二世( Julius II)創建。作為全球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由羅馬天主教會歷經數世紀收集而來,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佳作。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博物館於1984年作為梵蒂岡城一部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蒂岡博物館擁有29個獨立的展覽館,展示了來自不同歷史历時期和地區的收藏品。博物館内的建築風格多種多樣,從文藝復興風格到巴洛克风格,都有涵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木馬屠城記」也就是勞孔之死,公元前1194年至公元前1184年間,希臘久攻特洛伊城(土耳其愛琴海畔)不下,希臘將領奥德修斯獻出木馬屠城之計,詐退,留下滿肚子希臘勇士的木馬進城裏應外合。勞孔識破詭計,極力阻止特洛伊士兵不能把龐大的木馬當成戰利品拉回城去,勞孔為了表明希臘退兵留下的木馬是一個詭計,用一把長矛刺向木馬,不料導致殺身之禍,雅典娜派出海蛇絞殺了他和他的兒子。</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間,埋伏在木馬肚中的勇士跳出來,打開城門,希臘將士們一擁而入攻下了城池。十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希臘人把特洛伊城掠奪成空,燒成一片灰燼。男人大多被殺死,婦女和兒童大多被賣為奴隸,特洛伊的財寶都裝進了希臘人的戰艦,海倫也被墨涅拉俄斯帶回了希臘,特洛伊戰爭就此結束。特洛伊城城破之際,有一人名叫伊尼亞士(Aeneas)在亂軍中逃脫,逃亡到如今的義大利,成了羅馬人的始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像創作於公元前42年至公元前20年之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西斯汀小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斯汀小堂(也稱為西斯汀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緊鄰聖伯多祿大殿,該禮拜堂最初被稱為大禮拜堂(Cappella Magna),得名於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該建築於1473年至1481年間建造。從那時起,該小堂一直是教皇進行宗教和公務活動的場所,至今,該建築是教宗選舉的舉辦地。西斯汀小堂是梵蒂岡博物館的明星場館,也被認為是全球藝術的聖地。最特別之處在於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記》穹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關於創世紀,最著名的藝術作品就是米開朗基羅繪製的梵蒂岡西斯汀小堂的天頂畫《創世紀》和海頓創作的清唱劇《創世紀》。西斯汀小堂的天頂畫的中心描繪了《舊約 創世紀》中上帝創造世界的9个場景,即《劃分光暗》《創造日月》《劃分水陆》《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挪亞献祭》《挪亞方舟》《挪亞醉酒》。這九個場景場面宏大,氣勢恢宏,人物眾多,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房頂与墙壁連接處的弧面則分别繪有耶穌的祖先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幅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畫面面積達14x38.5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共繪有343個人物。這段故事分別被紀錄在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創世記》、基督宗教《聖經·舊約·創世記》以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裏。</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宗克萊孟七世(Clement VII)委託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小堂的祭坛墙上繪製湿壁畫《最后的審判》,然而,克萊孟七世在委託之後不久就去世了。保祿三世(Paul III)繼任,並為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提供了支持和幫助。壁畫在1534年開始繪製,1541年10月歷時長達七年最終完成。這件作品規模宏大,占據了西斯汀小堂祭臺的整面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後的審判》取材於《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故事,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耶穌再臨,並親自審判世間善惡。畫中基督被聖徒環繞,揮手之際,最後審判開始,一切人的善惡將被裁定,靈魂按其命運或上升或下降,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這種兩極的世界,在壁畫中通過妥善的分割,形成一個個故事,整體顯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動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拉斐爾畫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斐爾大廳(RaphaelRooms / Stanze di Raphaello)鋪滿了拉斐爾的杰作,位於梵蒂岡博物館内,包括四個裝飾壁畫房間:呂樑聖母房、園林房、卡斯特洛房和希羅房。這些壁畫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展示了文化、神話和歷史題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經典畫作《聖禮辯論》,拉斐爾創作於1509年至1510年間,畫面主要分為两個層次:天上和人間。在天上,上帝位於最頂端,两側有諸天使。耶穌位於上帝下方,两邊分别是聖母和施洗約翰,後面坐著諸使徒和聖人。耶穌下方的圓中是象徵著聖靈的鴿子。在人間,則刻畫了正在争倫弥撒聖禮的聖徒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南義第一大城─拿坡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拿坡裏(那不勒斯)Napoli,是義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也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是坎帕尼亞大區首府。市鎮面積117km²,人口100萬,拿坡裏都會區大約380萬人口,是僅次於羅馬和米蘭的義大利第三大都會區和歐洲第15大都會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拿坡裏有著448座古老教堂,使之成為世界上最羅馬天主教化的城市之一。该市的宗教和世俗的建築物表明了不同風格的承繼,包括羅馬風格、守舊的哥特式、卡特蘭、托斯卡納式、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风格、古典和新古典風格。1995年,拿坡裏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裏有著歐洲最有價值的考古文物,以至於義大利國立考古博物館都設置在這裏。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就在牠東南11公里處,想玩附近的龐貝古城、卡普裏島這些景點,多會以此為據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779年,魯特琴家族Gaetano Vinaccia發明了曼駝鈴和六弦吉他,拿坡裏的拓荒者們不僅把披薩和義大利麵帶到了北美,隨後更是把吉他和民謠帶到了美國,才讓今天的拿坡裏民謠流行於全世界。是的,那個聞名於世的披薩餅也是源自拿坡裏。奢侈品牌有:戴里柯施(DELLE COSE)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拿坡裏國立考古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說龐貝古城是紫禁城,那拿坡裏國立考古博物館就是故宮博物院,龐貝和赫庫蘭尼姆挖出來的古希臘、古羅馬文物都放在這個博物館裏,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物,被認為是全世界及義大利最為重要的考古博物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龐貝城房屋內兩千年前的人物肖像:特倫提烏斯·尼奧肖像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蛋堡Castel dell'Ov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6世紀,庫邁的殖民者在此創建該市的最初核心。公元前1世紀,羅馬貴族盧庫勒斯在此建造華麗別墅 Castellum Lucullanum。這裏也是公元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羅馬軍隊統帥奧多亞克流放的地點。公元492年以後,在此處修建了一座修道院。</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19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科斯坦察在與侄子西西裏王國國王坦克雷迪爭位時被俘,西西裏王國宰相阿耶洛的馬特奧給坦克雷迪寫信,說服他將科斯坦察關在四面環海且位於峭壁之上的蛋堡中以便看守及與民眾隔離,並寫信給防禦拿坡裏的貴族阿利傑諾·科托內,要他「妥善看守大海中救世主城堡(即蛋堡)裏的皇後」。但次年科斯坦察獲釋,並最終成為西西裏王國女王。1222年,她的兒子費德里科一世對蛋堡進行了加固。</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268年,西西裏國王科拉迪諾被囚禁在蛋堡,隨後被審判處決。西西裏國王曼弗雷迪敗亡後,他的子女也被囚禁在此。</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282年,拿坡裏王國安茹王朝國王卡洛一世在拿坡裏建立了新堡,蛋堡的重要性開始降低。</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381年,拿坡裏女王喬萬娜一世被迫向堂弟卡洛三世國王投降後,在遭到殺害前,也曾被囚禁於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羅馬時代這裏曾是羅馬行政長官的要塞,此後漫长的歲月中,城堡先是受到法國諾曼底德威廉一世的改造,後又被阿拉貢家族整修,17世紀被作為監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新堡Castel Nuov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稱安茹城堡,拿坡裏著名地標建築。拿坡裏王國第一位國王,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將首都從西西裏島巴勒莫遷往拿坡裏,下令由法國建築師設計,在海邊新建一座宮廷城堡。工程開始於1279年,3年後完成。新堡是拿坡裏古城區的核心,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1294年12月13日,教宗雷定五世在城堡的大廳宣佈辭職,11天後,新教宗博義八世由樞機主教團在此選出,並立刻遷往羅馬。新堡的最後一次改建是在1823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聖埃莫堡Castel Sant'Elm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拿坡裏的一座要塞,與鄰近的聖瑪蒂諾修道院,一同居高臨下俯瞰全市,也是拿坡裏著名地標,其名稱源自於一座十世紀的聖埃拉斯莫教堂。城堡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西班牙和法國為争奪拿坡裏王国大肆廝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埃莫堡在 1329 年,Roberto il Saggio命令 Vicaria 的摄政王 Giovanni de Haya 在 Sant'Erasmo 的山頂上建造一座宫殿,即 Palatium castrum。城堡的建筑师是 Francesco de Vico 和 Tino di Camaino;后者于 1336 年去世后由Attanasio Primario继任,1340 年由Balduccio de Bacza继任。这些工程于 1343 年在Giovanna I d'Angiò的统治下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587 年,落入火藥庫的閃電炸毁了堡垒的大部分,造成 150 人死亡,其中摧毁了聖埃拉斯莫教堂、城堡建築和軍營,也對堡垒的其餘部分造成了破壞。在建築師Domenico Fontana的指導下,修复工程1599 年開始,於1610 年完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卡塞塔王宮Reggia di Caserta</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拿坡裏王國波旁王朝建造,擁有23.5萬㎡佔地面積和1200個房間。1997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8世紀,當時義大利半岛卻還是由不同的至少13個小國組成,尚未統一。那段期間,義大利中南部的拿坡裏王國,是義大利半島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王国的首都正是拿坡裏城。那時在位的是歐洲波旁家族Bourbon的查理三世Charles III。</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查理三世下令建造這座卡塞塔王宫,雇佣了當時在羅馬和拿坡裏小有名氣的荷蘭籍建築師路易吉·范維泰利Luigi Vanvitelli來設計。建築師改變了義大利建築一貫沿袭的羅馬式風格,創建一種“永不過時”之風。在當時義大利尚未统一的時代,能開創這種風格,無論對哪一位國王,或者教宗、君王其意義均極其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查理三世建造此王宫來彰顯個人盖世之氣,這一靈感來自宏偉的法國凡爾賽宫,可惜工程尚未完工,1759年10月,因被册封為西班牙國王,他不得不离開首都拿坡裏,回到西班牙,而當時最令其依依不舍的即是這座王宫。卡塞塔王宫于1752 年開始動工,到1774年建成,歷時2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宫坐落於一片盎然生機的绿色花園中,長247米,寬184米,高41米;共有五層,分為一千二百個房間,平面為"田"字形。除樓房外,王宫還包括四個七十二米長、五十二米寬的庭院,宫門前是種满冬青树的大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碧輝煌的卡塞塔王宫是凡爾赛宫和西班牙馬德裏王宫的完美融合。宫内的一千二百個廳室,布置非常讲究、豪華。室内摆設許多藝術品,有金银器皿、镀金铜器、陶器、瓷器、大理石雕刻、丝織品,墙上飾有各種壁畫、油畫和挂毯,裝潢華美無比。宫中除寶座廳、寝宫、御書房等著名廳室外,還建有禮拜廳和宫廷劇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宫後面的御花園佔地一百二十公頃。從王宫後門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一裏見方的花園,然後是一條長長的水渠,两旁盛植花草。園内的雕塑與水流交相輝映,優美異常!溪水顺從四五裏外的山坡,奔騰而下,形成两條瀑布,其中较大的一條高達78米,蔚為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渠隔一段有一個水池,池中和四邊立有很多人物和動物雕像,雕像非常精致,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龐貝古城Pompei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被湮没,沉睡千余年後於16世紀被發現,直到18世紀中期被發掘出來。龐貝古城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龐貝城有一片極為空曠的開闊地,這是當時的公共廣場,民衆的集會活動中心,站在這裏遠眺火山,想象當年的熙攘與繁盛,重溫兩千年前古羅馬都市盛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共廣場的周邊集中了龐貝城市的重要建築,包括市政廣場、神廟、鬥兽場、公共浴室、洗衣店、妓院、旅館、小酒店、磨場、酒吧、食品商場、劇院等,這裏曾經居住著兩萬多民眾,而這些依靠火山的另一種保護,完整的存留了下來,讓鲜活的古羅馬城市再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羅馬時代的龐貝是一個非常繁榮的商業城市,石板鋪設的大街两旁都設有人行道,街道上見到的特别突出的大石头也不僅僅是随意丟棄,而是為了讓人們在下雨天横跨街道,石头两側的深陷沟痕是古代車馬經年累月的痕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逛龐貝城,你能感受到當時古羅馬人的開放,「性</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的意象散布在城市很多角落。街道上刻有小雞雞的图案,所指之處正是妓院,體現了古羅馬時代伴随着社會繁榮背後性交易觀念的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閒走於龐貝的街道,沿着小雞雞所指方向即可看到妓院,這裏居然保存著兩千年歷史的春宫畫,色彩猶存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塔比尼浴場,這裏有各種功能的更衣室、按摩室、石床、女士專用的浴室,反應出當年羅馬人的富足生活與享受態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丘比特神殿至今都保留著由红磚砌成的凯旋門,保存十分完整,也是在龐貝不可錯過的紀錄地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波羅神殿,建於公元前6世紀,是龐貝最古老的宗教建築,雕像為宙斯的儿子阿波罗和其妹妹戴安娜,当然,这些雕像只能是复制品。神殿前還有用来計算時間的日晷,顯示出古羅馬的天文技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形會堂,建於公元前2世紀,這是龐貝最大的建築也是當年的法庭和商業交易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露天劇場可以容納上千人,規模宏大而保存完整,是古羅馬丰富精神生活的真實寫照,此外在龐貝東南角还有圓形的露天劇場兼做角鬥場,是訓練鬥士以及運動員的專用場地,這才是現代運動場館鼻祖中的鼻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600年古希臘人來龐貝開發建設,公元前89年,羅馬帝國當權者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蘇拉率軍包圍,並於公元前80年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這是當時除了羅馬以外的第二大城市。公元79年10月17日開始,在經歷了幾次地震運動的一週之後,於10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讓人們永遠在夢裏不再醒來,一夜之間將整座龐貝城市活埋於六米多深的火山灰下,讓這座曾經輝煌了至少600年歷史的城市瞬間灰飛煙滅。「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歷史哪有那麼輕鬆與瀟灑,真實的歷史往往是沉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龐貝,宛如進了時光膠囊,讓你領略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古羅馬人的都市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卡布裏島Isola di Capri</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布裏島,拿坡裏灣南部,蘇連多半島外的一個小島,島上最著名的景點有藍洞、珊瑚洞、白石洞、蒂貝裏歐斯跳。自從羅馬帝國時代兩千年來就以風景秀麗聞名,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羅馬皇帝提比略曾長期隱居該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卡布裏Capri来源于形容词,Capriccioso,意為盡情歡樂,所以大家也叫牠歡樂島。島上祖先為了打魚回來都能在第一時間認出自己的家,便把房子塗成自己喜歡的專色,結果大家都這麼一塗,遠遠望去五顏六色的好不亮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在位於公元前27年1月16日-14年8月19日(40年215天)的奧古斯都,這位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開戰回來發現此島,被認為是最早登上卡布裏島的人,羅馬的第二任皇帝提比略貪戀島上舒適的秀麗風景曾常年隐居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奥古斯都像似給人們招手:來吧,孩子們,這裏是奥古斯都花園,歡迎大家來賞花聞花香觀海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庇特别墅Villa Jovis,建於公元1世紀初期,卡布裏島上12棟别墅裏最大且最奢侈的一栋,曾是羅馬皇帝提比略(在位於公元14年-37年)的主要居住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藍洞,羅馬人認為牠是海仙女的家,但自19世紀以來,牠一直是卡布裏的主要旅遊景點。要進入藍洞,可以從大碼頭(Marina Grande)乘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古希臘的影子─西西裏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西裏大區佔地25708</span>km²<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口數為500萬,是義大利最大的區。同時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島。而西西裏島周邊幾個中小型的島嶼也被納入西西裏區域範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勒莫,是義大利西西裏島西北部的市鎮,為西西裏大區首府,市鎮面積159</span>km²<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口約68萬。而都會區的人口數量則高達130萬,為義大利人口數量第五的都會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裏有古希臘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工程師、天文學阿基米德(希臘語:´Αρχιμήδης;前287年—前212年)就出生在西西裏島的敘拉古。第二次布匿戰爭時,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阿基米德死於羅馬士兵之手,享年75歲。還有那讓妳聞風喪膽的黑手黨,也源自西西裏島。島嶼上2800多年的歷史,没有金碧輝煌的外觀,但諾曼、拜佔庭及伊斯蘭三種風格的建築物並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帕勒莫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建築群融合多種建築風格,清真寺→諾曼式教堂→哥特式→西班牙建築,這裏還有地下墓穴和樓頂均可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古希臘的運動和宗教性慶典。自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4年,在古希臘城市奧林匹亞舉行共293屆,希臘世界的各城邦均會參加這一賽會。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革除異教為由宣佈廢除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此暫停了15個世紀,直到公元1896年開始,由法國人顧拜旦將其復興,每四年舉辦一次,暨現代奧運會的來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雷托利亞喷泉,這座喷泉由4座橋樑、樓梯圍繞,四周雕刻著奧林匹亞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正因為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任性廢除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完最後一屆,次年後的公元395年導致大一統422年橫跨歐亞非大陸超級龐大的古羅馬帝國分裂成為東西兩羅馬,分裂後的西羅馬在81年後壽終正寢,隨後,連鏈接的紐帶基督宗教都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而東羅馬(被稱拜佔庭)則長壽達1058年,至公元1453年才被鄂圖曼帝國土耳其人滅掉,有沒有《妳不讓我搖滾》盤古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切法盧Cefal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過義大利經典影片《天堂電影院》嗎?這部影片拍的就是西西裏島上這座海滨小鎮切法盧。這是屬於西西裏大區巴勒莫廣域市的一個市鎮,總面積65.8km²,人口不到兩萬人的一座小城。</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活和電影不一樣,生活比電影艱難多了。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幸福的星辰,這地方被詛咒了。日复一日待在這個小鎮上,你會以為這裏就是世界的中心,你會相信事物永遠不會改變,會變得比我更盲目。你如此年輕,世界是你的。離開這裏,不准寫信,不要回頭,不要妥協,忘了我們。不倫你做什麼工作,去熱愛牠,就像小時候你愛放映機那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堂電影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天堂電影院老放映師Alfredo語重心長的勸Toto離開小鎮時說著這番話,連我這個東方尋夢客都瞬間破防,我們這些來自遙遠的東方尋夢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切法盧主教座堂,是西西裏島上切法盧一座羅馬天主教的教堂。大教堂建設於1131年,外觀呈現諾曼式建築的風格。西西裏島在1091年就已經被諾曼人佔領。切法盧大教堂不僅建築本身頗具代表性,教堂內的馬賽克等藝術品也具有很高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佩斯卡拉門(Porta Pescara),本地人也稱為海門(Porta sul Mare)。最初的大門,两個在沿著海滩的较長一側,一個在山的一側,在腹地的方向,最後一个在老港,在現在被稱為城市的“舊區”。這是四個門中唯一被保留下的門。許多人已經随著部分城墙的拆除而被抹去記憶,但這最後一個,也就是在老港通往大海的大門,仍然在那裏,提醒人們切法盧過去的生活,這也是拍片最多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神殿之穀 Valle dei Templ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神殿之穀位於西西裏島,阿格裏真托市南2公里處的一座古希臘神殿遺跡,雖然經歷天災人禍,但保存得還挺完整,僅次於雅典的巴特農神殿,大大小小的神廟20余個,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裏是希臘境外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臘神廟群,公元前580年由盖拉(Gela)和羅德島(Rhodes)的殖民者建立,繁榮在公元前406年被迦太基人毀滅,直到提摩洛翁在公元前三世紀後期崛起之後,這座城市才又重新繁榮起來。在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為定居点辯護,以防羅馬人在公元前210年奪取了對該城市的控制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陶爾米納Taormina</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陶爾米納,是西西裏大區墨西拿廣域市的一個市鎮,位於墨西拿和卡塔尼亞之間,面積僅13km²,人口一萬多點。公元前400年陶爾米納曾是希臘的殖民地,公元前212年又歸羅馬帝國管轄。</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為西西裏島的名片,陶爾米納由古希臘人2400年前建造,歌德、王爾德、大仲馬、莫泊桑、勞倫斯等都對這個海邊小山城熱愛不已,之前也是大热綜藝《中餐厅3》的取景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法國作家莫泊桑曾說過一段話:“如果有人只能在西西裏呆一天,他問道,我該去參觀哪裏?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陶爾米納。這個小村莊只是一個小小的景觀,但其中的一切都能夠讓你的視覺、精神和想象盡情沉溺,享受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爾米納希臘劇院Teatro Greco Taormina,古希臘劇院是陶爾米納的標誌性遺址,最初建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如今的廢墟是重建之後的樣子,但依然震撼宏偉。透過斷壁殘垣,還能看到埃特納火山与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海濱第一浴場─裏米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前藝術古城裏米尼Rimini,城市在公元前258年由古羅馬人建立,位於海濱,裏米尼城區面積134.20</span>km²<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口20萬不到,是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一座城市,裏米尼省的首府。裏米尼在古羅馬叫做「阿裏米努姆」(拉丁語: Ariminum),有弗拉米尼亞大道連接羅馬。這裏超過40km的海岸沙灘,是義大利第一天然海灘浴場,有史以來從未發生過重大自然災害,是天然渡假休閒勝地,每年七月第一週,這裏舉行玫瑰之夜,熱鬧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尚裏米尼見證了世界知名的時尚天才們的誕生和成功, 如偉大的設計師Alberta Ferretti艾伯塔•法拉蒂,(Aeffe公司創始人 ),創建了Iceberg商標的Gilmar 公司Gerani家族、世界上最成功的手工製造鞋業品牌Casadei、 Giuseppe Zanotti 、Baldinini、 Sergio Rossi、Gianvito Rossi,全都根植成長於這片土地上。統計結果顯示,裏米尼時尚區,主要集中于San Giovanni-Cattolica (聖喬瓦尼-卡托利卡) 工業區,這裏是Aeffe(Alberta Ferretti)、Gilmar和Fuzzi的駐地,也是義大利時尚界最重要的第四大製造工業區。在這裏,妳可以直接到企業和生產廠家的駐地去血拼,開啟一次别具一格的購物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奧古斯都凱旋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裏米尼奧古斯都凱旋門由羅馬元老院在公元前27年獻給古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奧古斯都,是現存最古老的古羅馬凱旋門,直通帝國首都羅馬,是弗拉米尼亞大道的終點,跨越現代的奧古斯都大街(Corso d'Augusto),即古羅馬的東西大道(decumanus maximus),然後連上另一條古道艾米利亞大道,向西北通往皮亞琴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凱旋門風格簡單莊重,中間的拱門尺度在當時大得非同尋常,其解釋是奧古斯都的和平政策(即「羅馬和平」,無需關閉,因為沒有攻擊的危險。其兩側為科林斯柱,柱旁的四個徽章描繪羅馬諸神:朱庇特和阿波羅在羅馬一側,尼普頓和羅馬面朝裏米尼城。拱門的主要功能,除了作為城門,還支撐奧古斯都開著戰車的銅像。在法西斯時期拆除城牆後,拱門變成孤立的紀念碑。如今,奧古斯都凱旋門與奧古斯都橋(提比略橋)均為裏米尼的重要標誌,現為該市的市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裏米尼提比略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比略橋Ponte di Tiberio,又名奧古斯都橋,是裏米尼的一座古羅馬橋樑。這座橋有5個半圓形橋拱,全長62.6米,寬度8.6米,平均跨距為8米,最大跨度10.6米。工程開始於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完成於公元20年(其繼位者提比略在位期間)。在裏米尼之戰(1944年)期間,這座橋是唯一未被撤退的德國軍隊摧毀的馬雷基亞河上的橋樑。兩千多年來,這座橋至今仍然對行人和車輛開放,重型貨車除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馬拉泰斯塔殿</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449年,文藝復興時期的瑰寶之一,潔白而莊重的大理石外立面由建築史上的巨匠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設計。這裏藏有大量珍寶:喬托設計的十字架雕像,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創作的壁畫,以及一些珍貴的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獨立自由的象徵─聖馬力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裏米尼東側10km就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國家之一聖馬力諾共和國,位於亞平寧山脉海拔738米的蒂塔諾山西南山坡上,周圍被義大利的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区所環繞,國土呈不規則四邊型,總面積61.2km²,人口33660人,其中外籍人士17%。聖馬力諾的總統衛隊、城堡衛隊、民兵、憲兵部隊、市政警察部隊,這五大軍種加起來也才300多人,最快速備戰集結也才兩萬軍隊,每年軍費開支不過70萬美元,如此彈丸之地,卻能在強悍的羅馬帝國包圍中,堅持獨立自由近18個世紀,至今未被滅國。假如在東方,呵呵……。元芳,妳怎麼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馬力諾是現存最古老的主權國家和歷史最悠久的立憲制共和國,其十六世紀成書的憲法是迄今最悠久的政府文件。從未受過君主統治,因此直到現在,任何當選議會議員的公民也可以成为總統,且每年有两位總統,每六個月更换一次,分别是4月1日和10月1日。這種延續了八百年的管理制度源自古希臘,簡直就是古老的歐洲制度活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257年,達爾馬提亞的阿爾貝島(今克羅地亞的拉布島)石匠基督教徒馬力諾,渡過亞得里亞海,參加對岸裏米尼的城墙重建,不久古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便大肆迫害基督徒,馬力諾從此避難到蒂塔諾山,並向其他逃難的基督徒伸出援手,馬力諾給這個逃難者組成的社區樹立了一個延續至今的理想與現實——“我带妳們遠離那两個人(皇帝和教皇)”。公元301年馬力諾在蒂塔諾山上修建了一个獨立的修道院社區,為了對付外部势力的威脅、保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在蒂塔諾山上生活的教徒和人民修築了城墙、堡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96年7月3日舉行了辯論會,聖馬力諾城邦的農民們出示了種種特許證書和文件,證明牠早在聖徒馬力諾在世時,就已經享有自由、獨立和賦稅豁免權。教皇代表根據這些無可辯駁的文件,承認聖馬力諾是完全獨立的國家,這一天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聖馬力諾國家存在的起始。該國為紀念最初傳播基督教遭遇迫害上山的石匠聖馬力諾命名,也是世界上唯一用人名為國名的國家。該國曾經兩次遭受亡國危機,1739年,红衣主教阿爾貝羅尼带領軍隊佔領了這座山城,强迫聖馬力諾人宣誓效忠教皇。但聖馬力諾公民堅決不從,不斷爆發起義。次年2月5日,在另一名红衣主教的斡旋下,教皇命令阿爾貝羅尼撤軍,並再次承認聖馬力諾為獨立國家。从此,每年2月5日成了聖馬力諾的獨立日。1797年,再次遭遇拿破崙軍隊的短暂威脅,當時的聖馬力諾执政官,他们用戰爭和談判捍衛了獨立自由的權利,由此赢得了拿破崙的尊敬,保證其獨立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49年,義大利民族英雄加裏波第在前往威尼斯的路上遇到奥地利軍隊的圍攻,他越過邊境來到蒂塔諾山上請求庇護,受到了聖馬力諾的熱情接待。作為對這次庇護的回報,加裏波第許諾,他將永遠保證聖馬力諾的獨立和安全,保證義大利不會向聖馬力諾舉起武器。隨著義大利在1861年统一,聖馬力諾與之簽訂友好條約,才終於擺脫了其他敵國入侵的威脅。没有廣闊的領土和强大的軍事實力,卻在無數次與侵略者的抗争中學會了自我保護,在近18個世紀裏堅持獨立與自由。这歸根結底要感謝創建者聖馬力諾留下的精神遺產:遠離皇帝、遠離教皇,聖馬力諾公民不向任何人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馬力諾三塔亦被稱作聖馬力諾城堡,也是因为這裏的外觀很像中世紀的童話城堡。聖馬力諾三塔是指瓜伊塔(La Guaita)、切斯塔(La Cesta)和蒙塔萊(Il Montale),需要注意的是,瓜伊塔和切斯塔均可在内部進行参觀,蒙塔萊不對公眾開放,於14世紀最後一座建成的防禦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瓜伊塔(Guaita),又被稱作瓜伊塔要塞,是聖馬力諾的第一塔,也是聖馬力諾對外旅遊宣傳最常見的一座塔。建於11世紀,在1975年以前,這裏一直作為監獄使用。攀上塔頂,即可看到無死角美景以及遠處的亞得里亞海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切斯塔(La Cesta),又被稱為德拉弗拉塔(De La Fratta),是聖馬力諾的第二塔,作为防禦堡壘,這裏以前經常駐紮軍隊。13世紀建於一個老舊的羅馬堡壘殘垣之上,自1956年起,這裏變成了古代武器博物館,展示了從中世紀到近代的超過1550件武器。這座塔在蒂塔諾山的最高处,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远眺克罗地亚海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轉折的坡道往下可以一直到達共和國廣場,也稱自由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場中心的雕像自由女神像地位神聖,這座由義大利雕塑家加雷帝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三米高女神像,是德国女士奥提莉亞1876年作為禮物贈予聖馬力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馬力諾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ino)亦被稱作聖馬力諾聖殿,1836年,在7世紀原址教堂建造。建築為新古典主義風格,帶有科林斯柱式風格的門廊。並献給聖馬力諾的創始人聖馬力諾,聖馬力諾的遺物被供奉在教堂內。每年的两位执政官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议会首脑,通過選舉也產生於這城堡最大的教堂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文藝復興之都─佛羅倫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羅倫斯Firenze,是義大利中部塔斯卡尼大區的首府,面積102km²,城區有36萬多人,從該市延伸出去的佛羅倫斯-普拉托-皮斯托亞-比薩都會區共有160萬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羅倫斯曾經長期處於美迪奇家族控制之下,是歐洲中世紀重要的文化、商業和金融中心,並曾一度成為義大利統一後的首都(1865-187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誕生地,在14-17世紀,先傳遍義大利半島後在整個歐洲各國全面開花。這場文化運動在知識、社會和政治各方面都引發了革命,從而影響了全世界。佛羅倫斯還是藝術與建築的搖籃之一,擁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和藏品豐富的博物館(諸如烏菲茲美術館、學院美術館、巴傑羅美術館、碧提宮內的帕拉提那美術館等)。歷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誕生、活動於此地,比較著名的有詩人但丁、畫家列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科學家伽利略、政治理論家馬基雅維利、雕塑家多納太羅等,佛羅倫斯歷史中心198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全球頂尖品牌有:古馳( Gucci)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聖母百花大教堂&喬托鐘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母百花大教堂也是佛羅倫斯的城市標誌,大教堂建在佛羅倫斯的前一座大教堂——聖雷帕拉塔大教堂的遺蹟上。進入大教堂可以走到地下的考古區,看到聖雷帕拉塔殘留下的一小部分。主體部分的建築師是阿諾夫·迪·坎比奥(Arnolfo di Cambio),完成後長153米,十字拱寬90米。1298年開工,耗時近兩個世紀,15世紀完工時成為歐洲最大的教堂,牠的名字就是佛羅倫斯「百花之城」的象徵。教堂的各個部分風格迥異,因為建造的時間跨度很大(建築過程200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登上穹頂一共463级臺階,到達頂端之後,城中心的景色盡收眼底,旁邊就是幾乎与穹頂同高的喬托鐘樓。1982年聖母百花大教堂&喬托鐘樓及周邊古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教堂的立面由白、粉、綠三种顏色的大理石組成,這三種大理石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白色來自卡拉拉、粉色来自錫耶納、绿色来自普拉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572年至1579年期間,瓦萨裏和费德裏科·祖卡裏在穹頂内側繪製了大型的《最後的審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喬托鐘樓地基是在1298年左右在大教堂開工時挖掘的,當時與大教堂共享建築師阿諾夫·迪·坎比奥。1334年,喬托接任,可惜他在三年後便去世了,鐘樓只完成了很小一部分,並且留下了技術難題,以至於他的繼任者們花了22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鐘樓總高度85米,也可以登頂,一共414級臺階,難度比穹頂略小,爬樓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看到穹頂的全貌,登頂後能讓你銘記一生的震撼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教堂美術館成立於1891年,2015年進行過彻底翻新,一共6000平方米,三層,28個展間。大教堂美術館作為聖母百花大教堂的一部分,收藏着大教堂、喬托鐘樓和聖喬萬尼洗禮堂的各種藝術珍品。鎮館之寶要數米開朗基羅的《聖殇》雕塑,洗禮堂《天堂之門》的原作,還有多訥泰羅的木雕《抹大拉的瑪利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領主廣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領主廣場,被舊宮(Palazzo Vecchio)、佣兵凉廊(Loggia dei Lanzi)、古馳博物館(Museo Gucci)環抱,紧鄰烏菲兹美術館。舊宮自古以來便是佛羅倫斯的政治中心,佛羅倫斯市的歷任市長在里面辦公,佛羅倫斯的居民也可以申請在裏面的紅色大廳登記結婚。如果妳看過義大利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埃萊娜就是在這裏登記結婚的。舊宮大門前的大衛雕塑是复制品,真品珍藏在學院美術館裏。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大衛,在基督宗教的世界裏就是捍衛公民自由的象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尊青銅雕像是希臘英雄帕爾修斯 (Perseus) 右手持利刃,左手舉著砍下的蛇女美杜莎的首級,脚下躺著美杜莎的屍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北上100km的博洛尼亞也很值得一看,這裏有設立於1088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也同是瑪莎拉蒂和藍寶堅尼(Lamborghini)的產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比薩斜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Pisa,屬於義大利中部塔斯卡尼大區,位於阿爾諾河三角洲,面積190</span>km²<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口十萬。紡織、製革業和商業較發達,同時也是著名的文教中心,有1813年由拿破崙創建的比薩高等師範大學,比薩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1987年,比薩主教座堂廣場、比薩斜塔和周邊古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觀比薩斜塔,牠實際上是比薩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牠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世今生</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頗具傳奇。比薩大教堂鐘樓的建造開始於1173年8月9日,其圓形塔樓的設計本無異樣,設計為8層,塔高54.8米,但由于鐘樓建造在古代的海岸邊緣,土質沙化,土層鬆軟導致建造過程中地基不均匀沉降,1185年当建造至第4層時首次發現傾斜,從此停工研究各種嘗試100年。而后,建造過程斷斷又續續,足足耗時兩百年,直至1372年才竣工,雖歷經近千年防傾纠偏,現存塔樓傾斜度仍约5.5,偏离地基外沿2.3米,頂層突出4.5米,現塔高55.86米,成為一座聞名於世的建築奇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傳比薩大學的歷史始於11世紀(即博洛尼亞大學時期),1338年,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拉涅利·阿爾森迪(Ranieri Arsendi)从博洛尼亞調到了比薩。他和民法講師巴托洛·達·薩索費拉托(Bartolo Da Sassoferrato)一起受僱於市政當局,教授公共課程。1343年9月3日,教皇克萊門特六世(Pope Clement VI)批准的教皇公會承認比薩</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學院</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師範大學</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家由權威機構、教會或帝國建立或確認的繼續教育機構。比薩大學是最早獲得教皇認證的歐洲大學之一,該認證保證了其教育資格的普适性和法律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出生於比薩,學習也在比薩,他於1589年成為比薩學院的數學教授。比薩大學的校友中有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吉奥素·卡杜齊(Giosuè Carducci,文學)、恩裏克·費米(Enrico Fermi,物理)和卡羅·路比亞(Carlo Rubbia,物理)、恩裏克·波比列(Enrico Bombieri,數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水之都─威尼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威尼斯Venezia,義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是威尼托大區的首府。面積414.57km²,威尼斯共有27萬人口,其中威尼斯舊城區約6萬人,特拉弗馬(大陸)約18萬人,潟湖其他島嶼上共有3萬多人,都會區總人口260萬。威尼斯城由被運河分隔並由橋樑相連的121座小島組成。威尼斯以其優美的環境、建築和藝術品珍藏而聞名。威尼斯水城古蹟和瀉湖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雜誌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聖馬可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牠是威尼斯公爵的專用教堂。建於828年,後來832年被一所新聖堂所取代,新聖堂在976年的一場叛亂中被焚毀。現今聖馬可聖殿宗主教座堂的基礎於1063年成型,於1094年完工,1807起牠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其為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有「金色聖堂」的美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世紀時期,每個大型城市都會有一個著名的主保聖人,羅馬有聖彼得,佛羅倫斯有聖约翰,唯獨威尼斯啥都没有,於是公元828年威尼斯商人就从埃及偷回來聖馬可的遺體,威尼斯是當時歐洲商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眾信徒們用黃金建造了這座金碧輝煌的聖馬可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聖方濟會荣耀聖母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建於1250年的聖方濟會荣耀聖母教堂,這裏有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最推崇的大師提香成名作,《聖母昇天》非常的壯觀,有7米高,提香在1516年畫完這幅畫後,把整个威尼斯都給震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聖母昇天》旁邊,還有提香的另一幅名作,1519年畫的《佩薩羅聖母》,而這幅畫里的聖母,就是提香那難產死去的妻子作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有一幅提香的高能色彩作品,那就是1559年畫的《受胎告知》,天使跑來告诉聖母,她被上帝選中,即將懷孕生下耶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威尼斯美術學院畫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維羅内塞1573年的《利未家的宴會》,最初原名《最後的晚餐》,描繪的就是耶穌和12門徒最後吃的那顿晚餐,這幅畫超級誇張的大,足足有65平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威尼斯水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教堂&壁畫,威尼斯最大亮點就是水城了,直到現在,牠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没有汽車的城市。就連拿破崙都忍不住要跳出來給牠打個廣告:</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上最美麗的客廳</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美的廣場</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威尼斯民衆有著極高追求自由的信仰,他們也始終追求著幸福,在嘆息橋上述說著他們各自的故事。亦舒落筆寫道:“人生就像一座橋,我們自彼处來,往那頭去,一邊走,一邊不住嘆息,因恨事太多。”這是一座横跨於市政廳宮殿東側与監獄之間的橋,橋下是沉淪的海水,橋的兩邊相對於彼岸猶如天堂与地獄,嘆息橋正是連結两地的轉折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威尼斯第一名橋─裏亞托大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威尼斯的東北部,有一座美得像童話一樣的彩色島——琉璃島。青綠色的水道,碧藍的天空,五彩的房子,這裏有詩有畫,亦有遠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球唯一没有汽車的城市</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威尼斯,成為世界上独一無二的存在。在這裏,没有紅綠燈、没有尾氣,交通工具僅限於Gondola和Vaporetto。這種獨特的城市布局吸引著無數遊客的好奇,讓他們在水中探寻這座没有汽車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莎士比亞寫的著名喜劇《威尼斯商人》故事發源地,被人喻為是水上華爾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時尚之都─米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米蘭Milano,是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程度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牠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總面積181.76km²,米蘭人口180萬,都會區822萬,為義大利最大以及歐盟第二、歐洲第三大都會區,同為義大利第二大城市。在286年至402年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1805年又成為義大利王國的首都。歷史悠久,以時尚、觀光、與建築景觀聞名於世。米蘭周邊還有卡莫尼卡谷地岩畫,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岩刻壁畫,1979年成為義大利首個世界文化遺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羅馬機場之外,米蘭機場也是許多人進出義大利的一大選擇。身為世界時裝勝地的米蘭又被稱為時尚之都,同時也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除了名牌精品林立的艾曼紐二世迴廊之外,還擁有米蘭大教堂等世界級的建築藝術品。全球頂尖的奢侈品牌有:杜嘉班納(Dolce& Gabbana)、普拉達 (Prada)、范思哲(Versace)、缪缪(Miu Miu)、阿瑪尼( Armani)、依視路陸遜梯卡 (EssilorLuxottica SA)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米蘭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米蘭大教堂又稱杜莫主教堂,位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是米蘭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1386年,歷經579年時間才完成。教堂上共有138座大小尖塔,每個塔上都有一座雕像,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築的特點之一,米蘭大教堂把這個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因此牠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约6000多座。何謂精品?一座教堂都需要建造近600年!牠也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世界第一大是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欧洲第二大及世界第三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感恩聖母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建於1463年的感恩聖母教堂,在1494-1498年,被文藝復興的天才博學者達文西与另一位文藝復興大師和建築家布拉曼特聯手,把教堂後部的半圓頂穹窿拆除,改建成一個高大的聖壇,另建有餐廳、聖騎士和方形回廊。達文西就在教堂餐廳北面的墙壁上,創作出了聞名世界的大型壁畫《最後的晚餐》,教堂和壁畫於198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過,達文西的這幅《最後的晚餐》,猶太人表示至少有7處錯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晚餐一定是日落才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猶太人不會使用那種桌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猶太人也不會這樣坐椅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主人不能坐中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不能穿鞋吃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桌上不是吃烤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应该要吃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後的晚餐》畫作以《聖經》裏的耶穌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背景展開了一場無聲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戲劇</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幅壁畫長9.1米,寬4.2米。畫作取材於《聖經.新约》,據文中記載:那是耶穌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猶太教的祭司長密謀在夜間逮捕他,但一直苦惱於没有人带路,去埋伏耶穌。貪圖錢財的耶稣門徒猶大便主動上前去告密道:“我给你們带路,你們能夠给我多少金币?”見此狀的猶太教祭司長便给了他30金币,猶大告诉他們说:“到那時,我亲吻的那個人就是耶穌。”在逾越節那天,耶穌憂鬱地告訴他的12個門徒:“我實話告诉你們,你們中有一個人出賣我了!”晚餐以後,耶穌就被抓走並被釘上了十字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歐洲文明大致經歷了古希臘文明(體育場館、劇院、神殿科林斯柱和影響東南歐的古希臘字母),古羅馬文明(先從暴君尼祿迫害基督徒,再到公元380年東西羅馬兩位皇帝共同頒佈基督宗教為正統羅馬帝國國教,還有一個就是讓全球通行源於拉丁字母的英文字母),東羅馬文明(中世紀的拜占庭主要貢獻是堅守並認為自己才是不打折正統基督的東正教和影響力遠超過漢字的源於古希臘字母的西裏爾字母,再有一個是文藝復興),到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被鄂圖曼帝國滅亡後,鄂圖曼帝國時代的東南歐五百年裏幾乎無進展,大多數東正教的基督徒為了活命被迫改皈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伊斯蘭教,令人驚奇的是土耳其遠古時代最先傳播和普及基督教,反過來15世紀開始卻是對穆斯林的伊斯蘭教貢獻最大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羅馬還有一個最大貢獻就是源於286年的四帝共治制的時代(四帝分治),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制的治理模式: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或稱正帝)任職為奧古斯都,兩位次級領導人(或稱副帝)任職為凱撒,即全境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正帝奧古斯都管轄北非南歐、副帝凱撒管轄西北歐,東羅馬正帝奧古斯都管轄中東小亞細亞和北非埃及一片、副帝凱撒管轄東南歐,東西羅馬正副四帝共管四大區域,從而科學有效杜絕了尼祿式大獨裁的再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476年9月4日,日耳曼裔將領奧多亞塞控制義大利全境西羅馬從此滅亡,古代歐洲也從此結束,整個歐洲也進入(中古)中世紀時代,如果加上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開國時代公元前27年,整個西羅馬帝國也才503年歷史。1453年5月29日,被小亞細亞的鄂圖曼帝國(土耳其人)攻陷了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地中海與黑海運河左岸),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戰中殉國,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國祚達1480年的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在許多歷史學家眼裏,東羅馬帝國的覆滅也被視作中世紀的結束和近代歷史的開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後,米蘭西側150km,被稱阿爾卑斯之都的都靈也很值得一看,這裏還是愛快羅密歐、法拉利和蘭吉雅眾多跑車的廠家哦,也是真正的汽車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義大利有80多萬新移民、老華僑和華人、華裔,羅馬大約10萬,佛羅倫斯、普拉托附近的紡織城市大約10萬,米蘭、都靈大約10萬。早期華人大都以開餐廳為業,現在則多數從事製衣業、貿易、零售和陶瓷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義大利的中資企業约730多家,營收超過3100萬歐元,其中幾乎一半集中在首府米蘭的倫巴底大區(43.2%)、首府博洛尼亞的愛美利亞-羅曼尼亞大區(11.1%)、首府羅馬的拉齊奧大區(10%)、首府都靈的皮埃蒙特大區(8.2%)和首府威尼斯的威尼托大區(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前11個月,義大利對華出口額超過250億歐元,其中以工業零部件、醫藥產品和服裝為主。在華義大利公司超過2260家,營收達375億歐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義大利人均年齡昇至46.4歲。男性平均壽命為80.6歲,較2021年增加約4個月,女性平均壽命達84.8歲。從性別來看,女多男少:女性佔51.2%,男性佔48.8%,且女性佔比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透過裏邊對義大利半島歷史、文化、經濟上大致瞭解,妳對子女教育和就業都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義大利物價僅供參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朗姆酒700ml42°/1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紅酒750ml/9.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力啤酒330ml/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口可樂330ml/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事可樂330ml/0.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檸檬茶500ml/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紅牛250ml/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水2L×6瓶/1.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麵包片400g/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巧克力200g/5.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獼猴桃kg/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蕉kg/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苹果kg/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橙子kg/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梨kg/2.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米20kg/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麵條一包2kg/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雞蛋一板30个/6.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幹媽280g/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蘿卜kg/1.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菜kg/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包菜kg/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洋蔥kg/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茄子kg/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窩笋kg/3.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椒kg/3.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瓜kg/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豬肉kg/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豬腳kg/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豬肘kg/4.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豬排kg/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肉kg/1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雞腿kg/5.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雞翅kg/3.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雞kg/4.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kg/8.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魚kg/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蝦kg/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魷魚kg/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油1L/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鹽1kg/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洗洁精1.25L/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洗衣粉750g/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洗髮水400ml/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沐浴露450ml/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剃须刀5把/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指甲剪/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皂90g×2個/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牙膏/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牙刷/1.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口杯/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機/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萬寶路/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短袖T恤/1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袖秋衣/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仔衣/6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仔裤/4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休閒鞋/4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如果需要交流加微信G9602186 桂林老蔣</span></p>